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如此专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在留学的第一年暑假,李彦宏受邀到松下——美国的一个研究院实习,那时是李彦宏第一次开始接触到工业界的思路,它不是要研究五年十年前提出的问题,而是注重创意——提出新的问题,相对实际,这些都对他的胃口,如果设想顺利,两三年就能进入实用状态。于是李彦宏坚定了将来进入工业界的决心。要在美国的工业界混出名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994年,李彦宏进入工业界,在道琼斯公司担任高级顾问。这时正好是互联网商业的开始。李彦宏进去不久,就为公司设计了一套实时金融系统,这个系统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1996年,李彦宏研究出了一个具有革命性的程序,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当时的他很想推广这项技术,但道琼斯毕竟是一个金融机构,对这些新技术并不敏感。这让当时的李彦宏觉得非常失望。他陷于深深的思考,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心智的转变
  1997年,李彦宏带着他自己做的演示系统去加拿大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微软、Infoseek等很多互联网专家都参加了。当他在会上刚一演示,这些专家就意识到,这个系统相当厉害,无数眼光开始聚焦在李彦宏身上。Infoseek的CEO 非常欣赏李彦宏,拼命地劝他到Infoseek去。他说,“作为一个工程师,只有你的技术被很多人应用的时候你才会有成就感。试想一下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会使用你的技术”。李彦宏被他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更让李彦宏惊讶的是,去面试的时候,他们早已将协议书都准备好了。Infoseek并不真的是李彦宏理想的舞台。当李彦宏雄心万丈踏入Infoseek时,心中的信念是——只要在这里呆一天,就要保持Infoseek世界第一的搜索技术!但是后来他意识到这是很难实现的愿望。Infoseek在李彦宏刚进入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做搜索引擎的企业,但1998年公司的决策者认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传统媒体,于是引入了迪斯尼40%的股份,顺理成章地对搜索引擎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他当然非常希望公司能加大对搜索技术的开发投入,把他们能找的网页数量提上去,公司却认为李彦宏他们能搜到6000万的网页足够了,但从当时能搜到的中文网页来看都已经达到三亿了。他渐渐意识到他无法改变公司发展的方向。这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之所以处处被动,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工程师,而不是一个决策者。
  信念由“专注”而生
  机会对于每个想要做决策者的人都举足轻重。在1998年互联网精英学术会议上,李彦宏也等来了他人生的重要机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那是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的一个国际互联网大会,是国际互联网界级别最高的一次会议。据说连澳大利亚总督都参加了。同时来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创始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Larry Page)。他们跟李彦宏做了比较深入的交流,更让李彦宏坚定了走搜索之路的决心。1999年,国家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也在受邀之列。回国后,李彦宏发现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憋在心里长久的信念一触即发,李彦宏决定了回国创业。专注三个关键词:中国,技术,团队。1999年底,李彦宏和好友徐勇一起找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商。当时VC们的投资风向已经改变,从门户网站转到了电子商务。但就在这种搜索不被看好的背景下,竟然有两家VC愿意给他们投资120万美元。与其说他们看中了中国市场,还不如说他们是被李彦宏专注的信念和坚持深深打动了。李彦宏毅然放弃了在Infoseek 50多万美元的股权,回国成立了百度公司。直到现在;李彦宏依然为他当初的决定而喝彩,如果没有当年的专注,就没有成立百度的信念,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如今李彦宏蓦然回首,众里寻她千百度,阑珊处,终于寻得伊人归。


硅谷商战


  1997年夏天,李彦宏从华尔街来到硅谷,加盟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开始了他的硅谷生活。 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要谈谈各自的公司、业界的情况,谁谁又通过员工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之类的事情。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哪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涨。硅谷虽说是靠高科技吃饭的,但真正决定股票升降的还是各家的商战策略,所以,想写《硅谷商战》一书的主意也就形成了。
  硅谷生活
  李彦宏1994年暑假之前,我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其实是道琼斯的子公司)的聘书,要我立即去工作。那时候,我们这些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就是读博士的一旦找到工作就会放弃学业,拿一个硕士文凭就走人。起先我以为自己不会这样,也曾回绝了硅谷一些公司的工作机会,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也很罕见。然而这家华尔街的小公司很特别,老板非常聪明,当年曾进了美国西屋奖的决赛圈,到白宫去面见总统。公司里的人对我非常热情,老板对我的研究也非常欣赏,而且他虽然是公司的总裁,却对
  学术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我们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罢!罢!罢!士为知己者死,我就最后下了决心离开学校,接受了这家公司所谓“高级顾问”的职位。一晃就是三年半,这段时间我做的是金融信息系统,每天都跟那些实时更新的金融新闻打交道。我对IT行业的公司特别有兴趣,每天都读很多这方面的消息,也常常跟同事们讨论业界发生的大事。这段经历为我撰写本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书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1994年以后发生的,很多事情当时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现在写出来觉得很顺畅,甚至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从1994年底开始接触万维网(Web),当时很快就上了瘾。好在我们当时在给《华尔街日报》做网站,所以在万维网上浏览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后来我离开了华尔街,来到硅谷,加盟搜索引擎Infoseek。这下我的“做大家都需要的东西”的理想算是有了用武之地。现在,每天看着数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要谈谈各自的公司、业界的情况,谁谁又通过员工股权(Employee Stock Options)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之类的事情。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哪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涨。硅谷虽说是靠高科技吃饭的,但真正决定股票升降的还是各家的商战策略,所以写一本“硅谷商战”的书的主意也就形成了。我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有时候晚上吃完饭到那里去散步,看着一栋栋的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变成漂亮的
  网景工业园区,又让我一次次地感叹信息经济的魔力。在寸土寸金的硅谷中心地带,这样的新楼一直在不断地出现,以至于这里的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最近微软又耗巨资在我所住的山景城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在它的两个宿敌——太阳微系统公司总部和网景公司总部之间建立一个微软工作园,届时,“硅谷商战”必然又会好戏连台。——1998年11月《硅谷商战》自序 
  商战赢家
  在硅谷的日子,让李彦宏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商战气氛。他经常翻看《华尔街日报》: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李彦宏的合作伙伴谈及对他的最大印象时,不约而同都说了“睿智”二字。在三年多来的合作中,令合伙人徐勇意外惊喜的是,李彦宏不仅有技术背景还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2002年5月从用友到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朱洪波对他的评价也是:“虽然以前从事技术工作,但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许这与李彦宏在硅谷的耳濡目染有关,也许与在美国股市小试牛刀、关注股市起伏与公司战略间的关系有关。李在炒股时,在纯粹的美国股市环境中,从很多公司的业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