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银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子是中国葬礼中的主角。照老例,葬礼中当孝子的,理当是子辈中行大的。康家因连丧老夫人,送葬时的孝子就有了问题。行大的聋大爷头一回做孝子,是为自己的生母送葬,那自然天经地义。到第二回给后母当孝子时,他的年龄已很接近逝者了。再往后,他的年纪更大了,可跟着去世的后母们,大限总在三十来岁。年纪大的长子给年轻的后母做孝子,叫世人看着也别扭。所以,从第三位老夫人起,孝子改由其亲出的子嗣担当。可新逝的杜老夫人到康家后,不曾开怀生养,孝子就又成了问题。

  老夏刚把难题点出来,老太爷紧跟着说了句:“我扛哭丧棒!”

  老太爷亲扛哭丧棒?这不是乱了伦常吗?大家知道他是在说伤心话。三爷正想说:按年纪排下来,我该当孝子,可话没说出,六爷竟先跪下说:

  “父亲大人,我当孝子。”

  更没有想到的是,四爷竟也跟着跪了说:“六弟幼年已做过一回孝子,这一回,由我来尽孝吧。我料理家政无能,老夫人重病期间也张罗无方,临了多尽一份孝,心里才能稍安……”

  三爷赶紧顺势也跪了,说:“我常年在外跑动,平日已很少尽孝,老夫人重病期间,我依然南下未归,连病榻前的一声问候也没送达,就由我来尽这最后一份孝吧。我不及老夫人年长

  ,又长于四弟、六弟,也理该由我尽孝的。”

  显然,老太爷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场面,三爷以下居然都愿为老夫人做孝子,而且一个比一个说得有理,又一个比一个说得动情!他很沉默了一番,才说:

  “都起来吧,老夫人知道你们这样仁义,也能瞑目了。都起来吧。”

  老夏忙说:“争了半天,到底谁当孝子呀?”老太爷就问:“老夏,你看呢,谁该当?”

  老夏说:“叫我看,三爷与老夫人年纪相仿佛,六爷年少居后,四爷似相宜些。”

  三爷忙说:“我并不比老夫人年长……”

  老太爷就说:“我看,老三想尽孝,就成全他吧。再说,老四张罗丧事也太劳累。老六能有这份孝心,也就行了。都起来吧。”

  老太爷做了这样的裁定,别人再也不能说什么了。他选了三爷,当然是因为三爷在外间更显赫。由显赫的三爷为老夫人打头扶灵,会为康家赢来更多赞誉吧。而在三爷心底,他也是甘愿这样送别这位老夫人的。

  照阴阳先生写定的出殡榜,须停灵三七二十一天,到三月初七出殡。

  三爷既为孝子,也就挑头扛起了祭奠、守灵,尤其是接待吊客的重担。吊客除了亲戚本家,更多的是本地大户和祁太平的大商号,终日络绎不绝。送来祭席,都只能在灵前略摆一摆,赶紧撤下:后面的祭席还等着呢。送来的祭幛,更是层层叠叠挂满了灵棚。凡有吊客来,三爷都得出面,这可实在不是一件轻松营生。好在三爷体格健壮,又心甘情愿,倒也没有累草了。

  辛丑年的春天,旱象依然严重,祁太平一带已集聚了许多外乡逃荒而来的饥民。听说有大富之家办丧事,纷纷跑来求乞。康笏南听说了,就发话说:

  “赶紧支起几处粥棚,凡来的,先发二尺孝布,再进粥棚尽饱喝!”

  康笏南还吩咐四爷:一锅粥下多少斤米粮,出锅后舍出多少碗,要给他们一个定例。按定例,亏了米粮的,咱给补;余出米粮,就得骂他们!既做善事,就得圆满。支了粥锅,你又越熬越稀,那图甚,沽名钓誉?

  四爷当然是连声答应。

  康笏南似乎还不放心,三天两头的,总往粥棚跑,亲自查看粥熬得够稠不够稠,掌勺的给人家舀得够满不够满。时常还亲手掌勺,给饥民舍粥。所以,他一出来,饥民常常跪下一片。

  这倒是康家以往治丧没有过的景象,一时也流传开了。

  5

  杜筠青醒过来时,并没有立刻发现自己是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习惯地呼叫杜牧。她只是觉得头脑异常沉重,意识也甚迟钝,几乎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身上却软得厉害,手脚有感觉,没有多大力气动弹。不久就支撑不住,又昏睡过去。

  再次醒来,她知道饿了,也知道有人伺候她吃喝过。但那人是谁,吃喝了什么,仍没有意识到去分辨。

  就这样,杜筠青不断醒过来,清醒的时候不断持久,身上渐渐恢复了力气,记忆也多起来。有一天,她终于呼叫起杜牧来。

  但应声而来的,却不是杜牧,是一个年长的村妇。杜筠青从来没见过这个满脸皱纹的村妇,就问:“你是谁?”

  村妇也不搭她的话,只是问:“夫人,有甚吩咐?”

  “你快把杜牧给我叫来!”

  村妇显然不知杜牧是谁。杜筠青这才将目光移往别处:她这是躺在什么地界?这不是老院那处太大太冷清的上房,屋顶这样低,也没吊顶棚,椽梁都清晰可见……

  “我这是在哪?”

  村妇仍不搭话茬儿,只问:“有甚吩咐?”

  “你听见我说什么?我这是在哪?”

  村妇没说话,慌忙出去了。不久,进来一个人,杜筠青认出了:他是老亭,成天跟着老太爷的那个老亭。

  “你是老亭吧?”

  “老夫人,你醒过来,能认出人来,很叫人高兴。”

  “老亭,我这是在哪?”

  “老夫人,你还记得吧?过了年,你就卧病不起,名医名药都不顶事,眼看就不行了。记得吧?”

  杜筠青真有些记起来了。是呀,她也以为自己快死了。现在,她还没有死?

  “老太爷见请医先不顶事,就赶紧请来一位深谙河图命相的老道。人家问了老夫人的生辰八字,又看了宅院方位,就说今岁老夫人行年值星罗,有血光之厄。化解之法,除用黄纸牌位写明‘天官神首罗星君’,每月初八供于正北,燃灯九盏祭之,还须请老夫人移出旧居,另择吉地暂避。这里,便是由道士选定的吉地。”

  “我来此几天了?”

  “没来几天。看看,真还灵验,老夫人已经好多了。”

  “杜牧她们呢,就没有一人跟来伺候?”

  “她们跟来不吉。这里有人伺候老夫人的。”

  “这是什么地界?”

  “老夫人无须多问,能化凶为吉就好。”

  杜筠青再问什么,老亭也是拿这句话挡着。她虽有些疑惑害怕,也无力追问了。原来是叫她来此避凶。可富贵有命,生死在天,凭此道术便能挡住天意?其实她是愿意死的。

  不过,她倒真是一天一天复原了,不久已能下地走动。

  能出来走动后,终于看清了,她住的这地界像独户小村,就一个院落,几处农舍。一问,才知道住户是康家的佃农。这一带的地亩,离凤山已经很近,属于康家较为远僻的沟坡地。这几处农舍,本是为佃户盖的地庄子,也即供佃户农忙时就近食宿的工房。后来,有佃户就常

  年在此安家了。

  此地有何吉利呢?老亭不让多问,好像是天机不可泄露似的。老亭依然是那种面无表情的老样子,也令杜筠青不愿多问。

  好在春光正美,虽然天旱,沟坡间还是散满了新绿。这里那里,零落点缀其间的桃杏,更长满了一树新绿。若早春时来,望见的该是一树繁花吧。凤山不远,山脉草木都清晰可见,反观太谷城池,倒落在一片迷茫中了。

  在这世外小村,也许比死后的阴间好些?

  三月初七天未亮,杜筠青就被叫起来。老亭说:“今日早起,是要伺候老夫人往寺庙敬香还愿。老夫人已近大愈,得及早向神佛谢恩。”

  杜筠青就问:“往何处进香还愿?”

  老亭又以无须多问挡过。

  登车以后,天色依然未露曙亮。路不好走,上下起伏,颠簸得很厉害。走到天亮时候,车停了下来。老亭过来说:

  “一路颠簸,老夫人受累了。前面庄子有熟人,我们进去稍作歇息?”

  杜筠青说:“由你安排吧。”车马没走多远,果然停下来了。杜筠青被农妇搀扶着,走进一处还算排场的院落,让进上房,却没见着任何人。老亭说:“叫主家回避了。”

  坐下歇息喝茶时,老亭将跟着伺候的农妇支了出去,然后说:

  “老夫人,不久有出殡的从门外经过,我们避过再走吧。”

  杜筠青就随便问了一句:“是大户出殡,还是一般人家?”

  老亭平淡地说:“是大户。”

  杜筠青还是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