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商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单纯家电到综合电子

    1977年山下社长主持工作以后,开始着手改变松下公司的传统形象——家电
公司,向综合电子方向发展。1983年,总公司和电子工业半导体事业本部联合投
资300 亿日元更新设备。在半导体工业方面,当时的盟主是日本电气,屈居第二
位的是日立制作所,松下是在东芝之后,与富士通争夺第四位。

    两年以后,松下公司又追加投资1100亿日元,几乎相当于1983年的4 倍,可
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这个数字,与第一位的日本电气、第二位的日立的
设备投资计划相同。可见松下首脑的目标指向,恐怕决非意在第四名。

    这种对半导体工业的超常识冲刺。表现了山下社长的魄力和后来居上的决心。
担任此项计划的技术副部长城返俊吉,是这样描述公司首脑全力开发半导体工业
的构想的:“在技术上已经可以预见的4M程度的东西交给电子工业界,不是我们
的目标,我们想开发4M以外的半导体,也就是更先进、更具有未来性的。因此,
研究人员增加到两倍,金钱的花费当然在所不惜。”

    为什么选择半导体工业作为突破口呢?对于这个答案,山下社长说得很明白
:“从停止发展的家电蜕变出来,尚能成长为综合性的电子工业制造商的唯一途
径,是半导体。我们承认这方面比别家落伍,这也是我们要改革的地方。”

    对于一向以家电为主要产业的松下公司,这一转变是件非同寻常的大事。公
司首脑非常清楚,半导体工业若不能赶上去,从“家电制造商蜕变为综合电子制
造商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对于松下电器这可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

    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事业部制度显然是与这一转变难以吻合。在这种出现赤
字就是罪恶的事业部制度下,实现战略大转变是困难的。所以,事业部制度的改
革显得更加重要。

    1983年推行的“行动六一”,旨在推动半导体和家用电脑工业的改革,

    打算在3 年内,办公室自动化器具与新媒体用机器等产业用品,其贩卖率,
每年要提高20%。

    为加强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行动六一”计划的进行,由录影机
事业部、电视事业部,藤泽电视事业部三个单位共同出资在东京品川成立了新媒
体中心。不久又设立了以山下社长为首脑的,有松下电子、通工、电送等分公司
和关系公司的社长参加的新媒体战略委员会。

    谷井就任总裁以后的松下电器,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谷井任职期间,
公开确定了七大重点开发领域:(一)信息通讯;(二)新声像再生;(三)综
合空调系统;(四)半导体;(五)FA(生产自动化系统);(六)汽车电子技
术;(七)住宅关联系统。

    松下电器正在改变“家电之松下”的固有形象。上述七大领域,只有新声像
再生属家电范畴,综合空调及住宅关联只有部分电器属家电范畴。

    1991年,谷井提出“HUMAN21 (人类21世纪)计划”。HU…MAN21的四根支柱
是:事业、技术、经营、人类。

    1992年,谷井总裁在经营方针发布会上宣布公司今后的经营方针:第一,精
通本专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第二,进行全球性合作,推动国际协调;第三,推
进高附加值经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附加值经营”,这从明文上否定了松
下的大批量生产的自来水哲学。

    1992年度,松下电器公布的产品销售结构如下:影像音响器材25%,家用电
器15%,信息与产业机器27%,半导体与电子部件16%,电池及厨房关联机器7 
%,其他10%。

    与过去相比,产业结构变化惊人;但与另九大电器产业(日立、东芝、日本
电气、三菱电机、富士通、索尼、日本电装、夏普、三洋)比较,松下电器的家
电比重仍过大(影像音响等仍属家电范畴),高科技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尤其是
电脑开发起步太晚且步履维艰。

    由于半导体等新兴电子产业的大力开发,1992年,松下电器的营业额增加到
49900 亿日无,仍居同行业榜首。21世纪的松下电器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关
键在于已经落伍的电子工业能否后来居上。

    《经目之神——松下幸之助商法》统分结合活而不乱有生机

    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时机。

    分层负责组织的建立

    松下电器经营组织的设置,一直是以分权管理为原则进行的。早在1933年,
松下就采取了“产品分类事业部制”。现在这种组织形式在大企业已经司空见惯
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创举,甚至在事业部制发源地的美国,到40年代才出现这
种组织。以后,1935年松下采取分公司制:把股份有限公司分成控股公司和子公
司。随后又经过1944年的“制造所制”、1949年的“工厂制”、1950年的“产品
分类事业部制”、1954年的“事业本部制”的逐步演变,发展到60年代的12个事
业本部、46个事业部、57个营业所组成的产品分类和职能分类事业部制。无论哪
一种,都坚持把分权管理这一原理作为组织计划的基础。

    根据松下的看法,促成他在30年代进行组织结构改革的,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松下希望通过组织再造,以便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当时的员工已达1600
多名,个人企业时期的简单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了,迫切需要用一种新的组织制
度取而代之;第二,根据产品分类建立独立的事业部长分层负责制,有利于发挥
小型公司的优势,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市场变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第三,这
种分层负责体制,不仅可以增加组织的清晰度及控制力(这也是后来吸引杜邦建
立分层负责制的两个优点),而且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部
长们的责任心;第四,松下深信,分层负责体制将能训练出一批社长人才,当公
司成长之后,就可以从中选拔任用。

    当时的日本企业仍带有浓厚的旧式作坊的色彩,业主喜欢独揽大权,专横独
断。松下此举难能可贵,富有开拓意义。

    (1 )授予部长权力很久以后,松下在回忆当初实行事业部制度的原因时说
:“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工作的种类增加的缘故。在小规模经营时由我一个人来
经营就足以应付,工作一增加,我一个人就不可能样样都能了解。”

    松下举了一个电热器的例子来说明。电热器他从来未摸过,也不知道有关的
原理、技术、制作工序,他决定请人分劳。“既然要请人担当,我就想倒不如将
所有的责任由这个人来负。”这跟一般公司不同,在那些公司,请来的人只负部
分责任。松下却没有这样做。

    松下请来了负责电热器的A 君,告诉他:“我想设立一个电热器部,由你全
权负责,一切都由你来做,非常重大的决策才来跟我商量。”

    松下的事业部,实际上很像是一个独立经营公司,事业部的一切经营活动都
由部长决定,只有资金问题需要告诉松下,由松下最后定夺。事业部有独立的预
算体制,经营状况一目了然。部长拥有的权力,几乎与独立经营的公司经理相差
无几。松下说:“既然选择了他,就要相信他,让他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分层负责体制的正确性,可以从松下生产电热锅这个例子得到证明。松下开
始制造电热锅的时候,东芝的电热锅已在市场上占压倒优势,要是别的厂就会用
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补偿电热锅的生产而促其发展。可是松下却不同,不仅不送一
程,反而把它从电热器事业部分离出来,成立一个平行的事业部,让它独立经营,
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发展。如果电热锅事业部部长不能使其盈利,企业就不能生存
下去,他就没有尽到责任。这就将事业部部长推到了背水作战的绝境——没有退
路。电热锅事业部部长果然不负重托,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终于使松下的电热
锅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所以,有个松下公司的人说:“正是为了发掘人们
的智慧,才进行这种强制性的分割,但在不明究竟的人看来,反倒像是不合理的。”

    这件事进一步坚定了松下推行分层负责、全权委托的管理模式的决心,在松
下电器日后发展的进程中,这种模式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