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长]1978-2008私人阅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耶克最早对中国知识界产生冲击的一本书是《通往奴役之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内部发行本。这本书对中国人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计划经济不可行?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失败?”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可信的答案。他的著作还有几本比较重要,《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思想上,《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与自由》则体现了他的法学与政治学思想。   
    中国的法学体系是以苏联体系为基础的,上世纪80年代对西方法学的介绍相对较少。苏联法学体系所强调的和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政治法律制度一致,就是国家本位。到了上世纪90年代,哈耶克等英美法学体系被引进,整个社会的法律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从理念上搞清楚了,民主究竟是什么,市场究竟是什么,以及法制究竟是怎么回事,最终落实到宪政究竟是什么。人们开始放弃“法制”,而使用“法治”一词。从这里开始,一个现代政府、一个现代社会的模样才逐渐清晰。   
    其实,不只是中国,在东欧的所有转型国家,哈耶克的影响都是最大的。直到近几年,他的影响才开始衰减,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打破专制,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边缘学派在中国的大热   
    对我来说,哈耶克是一个出发点,我不断重温哈耶克。我最近一些年的阅读、研究,也正是沿着他的学术脉络,向上溯源。由此找到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英国普通法传统。近几年来,阅读了英国十六七世纪的法律著作和政治文献,形成了普通法宪政主义的一些初步观念。至于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作,则有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我这两年主编了一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译丛》,新星出版社去年出了五本,今年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了两本。   
《私人阅读史》第二部分 陈平原:怀想30年前的“读书”(1)   
    “奥地利学派”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边缘的学派,包括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科斯、诺斯在内,都是比较边缘的。但在中国,往往是边缘学派影响更大。这不难理解。这些学派更为关注制度问题,而这恰恰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难题。国内经济学大家,如周其仁、张维ó?、吴敬琏等,关注的也都是制度问题,而不是宏观经济。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芝加哥学派经济学著作也被大量引入。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和《自由选择》,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对整个经济学、对市场制度的建设影响都很大。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企业家理论”,对中国上世纪90年代涌现出的企业家群体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民国学术传统再次复兴   
    最近出版界出现一个新现象,民国学术的复兴。和上世纪90年代的民国人文复兴不同,这次偏重社会科学。像陈衡哲的《西洋史》,萧公权、张君劢、钱端升先生的著作,都成批地出版。虽然之前也陆续有不少民国学术著作被出版,但似乎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等领域。刚去世的瞿同祖先生的《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倒是出版很早。现代新儒家的著作也在上世纪90年代被大量出版了。这些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文、哲学、历史研究的思路。   
    最近重新出版的则是民国时代的政治学、法学著作。这对中国当代学术思想发展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读了七八十年前学者的著作,你会发现,过去几十年的许多所谓“学术”几乎一无价值。因为,我们迄今似乎还没有资格与萧先生、张先生、钱先生对话。人们应该反省,中国当代学术为什么如此软弱无力,没有生产力。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传统曾经彻底断裂,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张君劢先生、萧公权先生写了多么伟大的著作。这些著作重新出版是个好现象,我们终于可以衔接上一个伟大的学术思想传统,它有助于我们去思考中国学术思想的渊源。这批民国学术思想大师们真正做到了中西知识传统的融合,他们向现代学人揭示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思路。   
    冯友兰的《贞元六书》出版了。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我迄今看到的最好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著作,它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又有细致的文本分析。历史方面有钱穆的《国史大纲》,我认为,迄今没有任何一部通史比这本书更值得推荐。   
    张君劢关于“宪政”、“新儒家”的著作也值得称道。在我看来,他是现代中国思想、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最重要的著作是《立国之道》,探讨现代中国立国之道,奇怪的是,我们的出版社却把其名字改成《政制与法制》。张先生在关注宪政的同时,还投入很多精力研究儒家,试图实现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换”。他一生建构了十分完整的学术体系,既是保守主义的,又是民族主义的,还是宪政主义的,张君劢把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现代中国的“正统”。如何接续这个正统,是当代学人所面临的挑战。   
    (整理?刘悠扬)   
《私人阅读史》第二部分 陈平原:怀想30年前的“读书”(2)   
    陈平原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北京大学首批两位文学博士之一。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初研究方向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博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另著有《学者的人间情怀》、《老北大的故事》等文集。   
    编者按:向陈平原先生约访,他谦虚地说自己读书那点事,不值得一说再说。可??都知道,陈先生是“莫问藏书有几许,漫卷诗书喜欲狂”。他最后交来的稿子,果然是书香生色。陈先生还极具创意地将“我的30年30本书”书单改为“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文科大学生的阅读记忆”,他说“这样更有趣些”。   
    1。《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当代英雄》,莱蒙托夫著,翟松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3。《贵族之家》,屠格涅夫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4。《罗亭》,屠格涅夫著,陆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契ú?夫戏剧集》,契ú?夫著,焦菊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6。《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著,许汝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7。《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8。《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9。《城堡》,卡夫卡著,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0。《呕吐》,萨特著,吴煦斌译,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1   
    11。《薛西弗斯的神话》,卡缪著,张汉良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   
    12。《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赫勒著,南文、赵守垠、王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13。《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袁可嘉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1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78   
    15。《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à?宾著,南京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教研室??译组译,三联书店,1982   
    16。《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伯à?威尔著,梅绍武等译,三联书店,1980   
    17。《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特里?伊格尔顿著,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8。《十九世纪波兰浪漫主义文学》,勃兰兑斯著,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9。《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册),勃兰兑斯著,张道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0。《奇特的一生》,格à?宁著,侯焕闳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   
    21。《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2。《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