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人是一种态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徐俐
  第一部分
  第1节:自序
  第一部分我的职场风云
  小女子下乡在长沙台的日子
  我与《中国新闻》
  跨出国门的女主播
  女主播——直播战争的日夜
  名将之约——深的是遗憾,浅的是痛
  长路千万里——直播新疆
  寻找从零到零的勇气
  第二部分我的爱情婚姻观
  相信爱情
  源于朋友的相识
  最是那心动的默契
  因为爱情而美丽
  亮出自己的钱袋坦坦荡荡
  幸福是一种能力
  寻找对等的匹配
  走向自我和解
  第三部分我的美丽心得
  六岁那年我瘸了
  宁可穿破,不可穿错
  我理解的职业装
  迷失于巴黎的优雅
  做一个丝巾美人
  我的美容态度
  将健身进行到底
  我眼中的美丽女人
  美丽是自己疼爱自己的方式
  第四部分我的博客生涯
  我成了博客
  母亲——一种心痛的描述
  谢谢你,儿子!
  小黎的发屋
  火车上的女人
  博客——另一种自我表述
  后记
  自序
  这几年里最俗的事情之一,就是所谓〃名人出书〃,一时间〃名人出书热〃几乎成了大众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尽管如此,却还是没能阻挡住更多大大小小的名人以各种理由、各种角度、各种形式出书。
  尽管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名人〃,被一些人知道、认识,也不过是职业的特殊性使然。2006年〃春晚〃的小品里,宋丹丹说〃没有绯闻的名人,那不是真正的名人!〃尽管有婚姻的变动,我依然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媒体的视线之外生活,就足以证明我的〃名〃远没有大到具有市场利用价值的程度。但尴尬的是,如果我动笔写书了,却又逃不脱被归入〃名人出书〃之列的命运。所以,这几年里,凡议及写书的话题,便总有朋友提醒:你的屏幕形象十几年来不惹尘俗,别在写书这事上落了俗套。
  其实六七年前,就有对我过去的文字有所了解的出版社编辑约我写书。如果那时写了,虽然未必大卖,但至少不用顾忌惹来非议。可那时不管别人如何怂恿,我里外都下不了决心。在我的心里,写书是件神圣的事情,没有特别的感悟或特别的才情,最好不要尝试。我想这和我从小对文化和文字的崇敬有关。我从小不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人,如果说在我少女时代的朦胧憧憬中,对未来的爱情曾有过什么想象,就是希望我的爱人是一个〃导师〃,可以在人生与文化方面都予我以指导。而可以充任这一角色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和文字修养。爱人如此,书更当如此。因此在我的概念中,书,即使不是神圣的,至少也是严肃的,或则给人以教益,或则给人以启迪,至少也要给人以文字或意境的审美愉悦。我从不认为那些拉拉杂杂、东鳞西爪的生活片断,也有资格拼凑成书。虽然也曾被人夸为才女,在长沙台时也曾有文章在全国散文类评奖中获得过一等奖,但是在没有确信自己有足够的人生感悟可以示人之前,我找不到说服自己提笔写书的理由和勇气。
  现在之所以提笔,一是女人年过四十,一面还在执著不已地向往着更美好的未来、更广阔的前景,甚至更优雅的形象和更美好的爱情;另一方面,也分明有另外一只眼睛开始回望过去。以往那些因为一往无前而被留在身后的脚印,竟也勾勒出自己从未留意和思考过的人生轨迹,并呈现出某种让自己都颇为意外的人生意味。少时常感佩长者的睿智与通达,自己虽然至今不敢做如此想,但套用那句〃经历也是一种文化〃的熟语,大概〃经历也是一种智慧〃。有智慧者,可以反观自己,可以思考人生;可以反观自己、思考人生者,可以写书。
  促我提笔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于中信出版社的编辑符红霞女士。
  偶然机会下的晤谈之后,红霞极诚恳地对我说:写吧!你既不是卖名气,也不是卖隐私,而是把你的人生感悟写出来,与和你有着同样或相似经历的人们分享,这多有意义!
  除了她的诚恳之外,〃分享〃这个词打动了我。如果说我过去对书本所赋予的教益、启迪之类的重任,让我视自己提笔写书为畏途,〃分享〃的概念则把我从自己堆砌的高台上放了下来,即使是那些曾经让自己觉得过于琐屑的片断,也会作为无法忽略的经历,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真实和丰富。这种真实与丰富,恰恰可能会在分享的过程中,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几乎与红霞提示我〃分享〃概念的同时,我被朋友拉入博客的行列。短暂的博客经历中的亲历和旁观,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人们是多么地渴望和需要分享。或许在这个日益丰富和快速的世界中,每个人的个人经验,都是片面、单薄和有限的,如果不借助于分享他人的经验和见识,每个人都将无法了解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多么奇妙而广大,而这个广大世界中的人生可以多么丰富多彩。况且以我的观察,越是那些访问量上百万的热门博客,越是少见贩卖隐私或攻讦谩骂,多的倒是主客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这样的发现,更让我觉得红霞给了我一个最好的理由。
  当然,分享需要条件,过于苍白的人生,缺少与他人分享的资本。在这方面,我稍感宽心:我比很多人年轻,但比更多的人年长;我的人生不如很多人精彩,但比更多的人丰富;我不如很多人活得壮烈,但比更多的人活得认真。我是个试图活得精彩的职业女性,我对职业的在意,对感情的期许,对人格的珍视,对日子的会心等,都是我生命质量的重要构成。或许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太多人动辄宣布〃看透了〃的时代,我依然固执地不放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心,依然保持着眼睛和心灵的清亮,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激情,以至于那些比我小了十几二十岁的同事,都时常不无惊讶地打量着我,说我是难得一见的拥有精神洁癖的〃稀有动物〃。
  第2节:我的职场风云
  本着如此分享的愿望,我在坦诚,也在坦然地书写自己。
  对于女人,人们有无数种评价的标准,对我而言,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更多的还是判断她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态度。女人如何对待他人,实际是在塑造自己。女人是一种态度。书名由此而来。
  我的职场风云
  我所在的博客网上,有人连续发了好几组有关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看者甚寥。大约现在上网的多数人,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再去了解他们的上辈曾有的惨痛经历,说起来也很难让他们理解和共鸣。偶尔也有人跟帖呼吁:应该多些人来记载知青曾有的过去,否则记载的缺失和记忆的遗忘都是对历史的不忠,不忠的结果就是中国因此不可能再有完整而可信的历史。
  我下过乡,说起来基本无人相信。基于礼貌,人们不便打听年龄。
  仅从我的外貌和神气判断,没有人们印象中的对于知青的起码记忆和想象。不是一张饱经风霜的沧桑的脸,神气过于喜兴,举止也过于佻,细皮嫩肉,通体附着养尊处优的雍容,怎么会是知青呢。
  我确实当过知青,就在执行知青下乡政策的最后一年,那年我十六岁。下得晚加上年龄小,我比有过下乡经历的人至少小了三五岁。而现如今,什么都更新快,小了五岁,就可以说是差了一辈儿了。所以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不可能把我同历史上的知青概念联在一起。当我舞动着纤细的胳膊告诉别人,别看我瘦,干活还是挺能吃苦的,自然也无人信了。
  在中国的政策里,下乡是可以计算工龄的,所以我的职业生涯,就应该从下乡的时候说起。
  小女子下乡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不满十六岁,按当时的政策,不满十六岁的,可以暂缓下乡,等满了再下去。所以,我是1977年毕业的,下乡的时候已经是1978年了。
  1978年已是下乡的尾声。我记得那年下到指定知青点的知青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我的爸爸在长沙有色金属设计院工作,是部队驻扎在那里的军代表,我下的那个知青点就是设计院设在长沙县的一个知青点,离市区大概四十公里。
  我家与三户人家为邻,其中有两户人家的女儿已经在知青点,下乡前听她们讲过许多关于下乡的可怕的故事。印象深的是,她们说在另外一个知青点,有个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