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3年第2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窗户根儿下面来拍室内景色。黑塞不胜其烦,遂在离房50米的地方竖一个牌子,上书:“黑塞在此,不见外客。”他几十年的铁哥们儿、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推动者、自己也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来访,看见这个牌子居然不敢再往前走,只好在牌子上留言向黑塞致敬,然后就走了。他的坏脾气当然主要体现在家居生活中。黑塞自己写作的屋子不让昵侬进去。到了不能不打扫的时候,她和女仆提着水桶扫帚,得抽个冷子才能冲进去。黑塞不仅毫无感激之情,而且还经常把脸吊到肚脐眼附近不停地抱怨,认为打断了他的写作思路。到了1949年,她已经发现自己的面前只有两条路:离婚或者自杀,那时她给朋友写信说:我现在就是《轮下》。好在黑塞太老了,来不及第三次离婚就去世了,所以昵侬侥幸成为陪黑塞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个女人。 
  收获之三:黑塞考虑生死这个严肃问题时年纪比我还小。 
  我记得自己大概四五岁的时候,经常想自己无论活多长时间,最后总归要死,就非常发愁,常常趴在桌子上不睡觉。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一天根本没有自己,我就觉得眼前的美丽世界一片黑暗。我爹很奇怪于我的忧郁,问清楚之后却哈哈大笑,说:“你是黄瓜才起蒂蒂,就想这些事情了?!”我虽然每次都在他的笑声中很不好意思地去睡觉,但其实我的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儿童远比成人想象的成熟,儿童的忧郁其实是最应当认真对待的。黑塞比我伟大之处在于:他第一次考虑死的问题只有三岁。那年夏天他和全家去远足,走到一个山上的城堡废墟,他叔叔为了逗他,就把他整个举到城堡胸墙外向下看。黑塞多年以后回忆说,那时他就看见了深渊、悬崖和死亡的脸。这恐惧从此追随了他一生。当时没有人知道他的恐惧,所以他无法排遣。因此黑塞小时候是个典型的问题儿童。他经常逃学、不上课,有两次根本就从学校中不辞而别,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有一次严冬他从学校逃跑,彻夜不归,他的兄弟又正好发高烧。他的母亲守着一个高烧不退的儿子,还要整夜为另一个置身于冰天雪地的儿子担心,精神差点崩溃。后来她写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一夜!最后我终于觉得他可能已经找到了上帝怜悯的手,也许已经完全到他那儿去了、解脱了、死了,死在他如此喜欢的那些湖中的一个之中。这时,我内心充满了对上帝的感激之情。”这段话在研究黑塞成长过程时几乎永远被引用,因为,有几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死去?让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死去,这得是多大的痛苦!在狂暴的童年,黑塞被老师和父母公认患有精神病,多次做过检查和治疗,最后还是被归为“精神不正常”之列。为此他早早地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父母,独自流浪于精神病院与借读学校、不肖子与精神病的夹缝之间。 
  这恐惧追随黑塞一生,最后变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孤独感,那是一种身处闹市而孤苦伶仃的恐惧。黑塞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干什么?敏感而早熟的少年黑塞一直都在努力想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意义,但是他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所以他幼时对死亡的恐惧变成了少年时对死的希望。那时他经常希望自己可以死去,因为他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15岁的时候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说:“亲爱的先生,也许我可以请求您给我7个马克,或者干脆直接给我一支手枪”,他准备用这支手枪自杀。1893年1月20日上午11点,他在给母亲的一封信说,他去斯图加特卖了几本书,用这个钱买了一支左轮枪。他在写信之前刚刚说服自己暂时不自杀。这种令母亲心惊胆战的间歇性自杀症发作到了他16岁时戛然而止。那一年他高中毕业,回到了父母兄弟和祖父身边。穷极无聊,他就拚命地读书。好在传教士家的书汗牛充栋。哲学、小说、神学、印度的书、浪漫的书,他抓到什么读什么。就在这些书中,他发现了他存在的意义。他终于找到了他那个最大问题的答案:他到人世间是来当作家的!因为他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念大学,所以他父亲不久之后就把他送到图宾根一个书店去当学徒。那时大家就知道作家是不能当饭吃的,黑塞的父亲希望他将来至少可以自食其力。这是一个误会,然而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在图宾根清丽的山水之间,在书店英华杂陈的书架面前,黑塞开始了他世界作家的光辉里程。 
  黑塞比我伟大还有一个证明,就是他和父亲的关系之不好。都说儿子一般有恋母情结,通常与父亲处不好,盖一户不容两男也。我从来认为这句话不对,因为我小时与父亲相处时间较长,所以并不觉得与父亲关系有什么不好。黑塞的父亲曾长时间在印度传教,传教士的精神准绳是要将一切奉献给上帝。偏偏黑塞连一个小手指头都不想献给上帝,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从小就和他爹尿不到一个夜壶里。加之他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去当传教士,他又坚决抵抗。想当年传教士这个职业相当于现在的CEO,非出类拔萃之辈当不上,而黑塞不仅时常出走,且学习成绩之烂,差点高中都毕不了业,更令其父颜面扫地。因了凡此种种,父子关系十分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呢?他与父亲住在一栋房子里,却极少与父亲交谈,有事就给父亲写信,而且写信必以“尊敬的黑塞先生!”开头。后来父亲又经常嘲笑他当作家的理想,当然这对改善父子关系没有什么助益。奇怪的是,父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黑塞好。他实在想不到,他的儿子没有成为一个口吐莲花、舌绽春雷的传教士,也没有成为一个勤勤恳恳、人见人爱的书店伙计,而是成了一个至今已经影响全世界近一个世纪的伟大作家。所有的父母都应当想一下,你是不是正在拚命逼着你的子女作一个优秀的庸人?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烽火连天的时候,3月8日妇女节,黑塞从伯尔尼到苏黎世访友未遇。正当他回到火车站,很失望地准备登上回伯尔尼的火车时,他的朋友在他背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黑塞回头之后还来不及惊喜,朋友就说:我收到你家里一个电报,专门来火车站堵你的。你父亲死了。一刻钟之后,黑塞已经踏上了回伯尔尼的火车。火车沉重地在黑夜中喘息,声声地叫着:父亲!父亲!在那一刹那,黑塞与父亲达成了和解。他发现,他是如此地深爱着这个他对抗了一生的男人,这个给了他生命的男人。很久之后,他写道:“随着车轮那魔鬼般的节拍,我的耳中成千上万次沉闷而寥落地回响着:你爹死了。现在你是个没爹的孩子了!” 
  两天之后,他回到了位于德国黑森林的老家。他独自走进停放着父亲的房间,窗户敞开着,雪后冰冷的空气蜂拥而入。父亲面色惨白地躺在鲜花之中,却没有痛苦的表情。黑塞泪眼婆娑地吻了父亲的手,然后把他的手放到父亲的额头。这时他清晰地听到父亲说:“把你的手放到我的额头上。”年少时候,他在雪地中玩耍之后回家,头正痛得厉害的父亲经常会对他这样说。后来黑塞写到:“现在我颤抖而温暖的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导走他身上的冰凉。”他和父亲对抗了一生,始终无法达到相互理解。现在他和父亲和解了,然而却已经天人两隔。所以,人注定是孤独的。 
  遭遇黑塞,时逾半年。文章写完仨月,下决心看了黑塞的《轮下》。不出所料,这个关于来自乡村小镇的少年吉本拉特的故事,与绝大多数德国小说一样,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好看。真正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并不是《轮下》,而是那天参观接近结束时看到的、被放大成大幅照片挂在墙上的诗《雾中》。我读了一遍,再读了一遍,不知怎么就又读了一遍。黑塞不是以诗人闻名于世的。但我觉得他的诗写得比他的小说好。至少是这一首诗写得好。我读了三遍,冥冥之中有被闪电击中的感觉:我深切地体会到,黑塞终其一生不能摆脱追逐他的那种可怕的孤独感。我是突然之间觉得我懂了他。很多人都要在失去父母时才感到人生在世的孤苦伶仃。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是孤苦伶仃。到底有谁真正懂你?就是爱人,也只是接近于懂你,而已。父母、妻儿、名利、知识、艺术,真的是我们来这世上一场的理由吗?德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伽达默尔2002年初在海德堡以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