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敌。以上数事,二史皆相合。
  ○辽、宋二史不相合处《宋史》太平兴国四年取燕败还之后,七月刘廷翰及契丹战于遂城西,大败之,斩首三百级。《辽史》不载此事,而云十月太保矧思与宋兵战于火山,败之。《宋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潘美败契丹兵于雁门,杀其驸马侍中萧咄李,获都指挥李重诲。十一月,关南与契丹战,大败之。此事《辽史》俱不载,但云十一月宋兵夜袭营,萧干等战退之。《辽史》乾亨四年四月帝自将南伐,至满城,不利,太尉奚瓦里〔原漏“瓦”字〕中流矢死,统军使善补为敌军所围,斜轸救出之。而《宋史》是年不载此事,但有五月崔彦进败契丹于唐兴,潘美败契丹于雁门。《宋史》咸平二年九月,镇定都部署言败契丹兵于廉良路,杀获甚众。十二月,冀州言败契丹兵于城南,杀千馀人。契丹又攻威虏军,本军击败之,杀其酋帅。三年正月丁亥,范廷召等追契丹至莫州,斩首万余级。此事《辽史》皆不载。《宋史》咸平四年十月,张斌奏破契丹兵于长城口。十一月,王显奏破契丹兵,杀二万人,获统军铁林等。是岁辽统和十九年,并不载此事,但云十一月宋兵出益津关来侵,招古击败之。《辽史》统和二十年四月,太和达里底败宋兵于梁门,萧挞凛破宋兵于泰州。而《宋史》咸平五年并无交兵之事,但在契丹大林寨王昭敏来降。历观数事,宋之胜也辽不言败,辽之胜也宋亦不言败,彼此各夸其功而讳其辱(盖国史本如此)。至和景德元年澶渊之战,《宋史》则有威虏军大破契丹;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攻定州,宋兵于唐河击其游骑;石普、高继祖击败契丹数万骑于岢岚军;契丹攻瀛州,李延渥败之,杀伤十馀万;契丹兵至澶州,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中伏弩死。而《辽史》是年则云:与宋兵战于唐兴,大败之;萧挞凛与宋兵战遂城,大败之;攻瀛州,不克;耶律课里遇宋兵于州,败之,萧排押获宋田逢吉、郭守荣等;次澶渊,萧挞凛中伏弩死。二史所记一时之事,惟挞凛中弩死相合。瀛州之战,《宋史》谓杀伤十馀万,《辽史》但云攻瀛州不克,其馀则各言胜而不言败。此皆修史者仅据国史原文,而不暇互相参订故也。又如遣使议和一事,《宋史》谓太祖开宝八年三月,契丹遣使克沙骨慎思,以书来讲和,《辽史》谓景宗保宁六年三月,宋遣使来讲和。则未知孰先遣使也。又《辽史》圣宗统十二年八月乙酉,宋遣使求和,不许。辛酉,宋又遣使求和,不许。而《宋史》淳化五年并无遣使讲和之事至澶渊之盟,《辽史》谓宋遣使遗王继忠弓矢,密请求和,圣宗诏继忠与使者会,许和,宋乃遣曹利用来,即遣韩巳持书报聘。而《宋史》则谓契丹驻阳城,因王继忠致书于莫州,继忠又驰奏谓契丹请和,乃使曹利用往议,契丹即遣韩巳来。则又未知孰先求和也。大抵交战请则讳言败,和则讳言先,两朝修国史时,固已各自争雄如此耳。其列传内更有不相合者。《宋史。尹继伦传》:契丹入寇,李继隆以兵万余护辎重赴威虏军,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数万骑将邀于路,遇继伦,不顾而去。继伦曰:“寇以我兵少,蔑视我耳。彼若捷,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无遗类矣。今当卷甲疾趋,出其不意。”乃命衔枚夜行,至徐河,天未明,于越方与继隆对阵未战,继伦从后急击,杀其皮室一人,众惊溃,于越方食,乘善马先遁,众大溃。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曰:“当避黑面大王。”按于越乃契丹大官之号,其时为于越者乃休哥也。而《辽史。休哥传》并不言徐河败绩之事。《宋史。富弼传》:弼在契丹议岁币,辽主欲用献字,否则用纳字。弼执不可。辽使刘六符等来,宋竟以纳字与之。是宋之输岁币仅言纳也。《辽史》本纪及刘六符、耶律仁先传,则谓六符等至宋,定岁币进贡名,宋从之,岁币称贡。则宋竟用贡字矣。此又其各自讳败称雄著也。他如一康保裔也,《宋史》作康保裔,《辽史》则曰康昭裔。一萧挞凛也,《辽史》作萧挞凛,《宋史》则曰挞览。于越乃官名,非人名也,《尹继伦传》则曰契丹于越,下又云越去大军四五里,则竟似姓于名越者矣。此又皆南北传闻之讹,而不暇审订者也。
  ○辽、金二史不相合处辽天祚帝与金人交兵及议和等事,辽、金二史所载尚多相合。如辽之天庆五年,为金收国元年,黄龙府及护步答冈之战,六年蒺藜山之战,八年、九年与金议和,往还封册之事,保大元年余睹叛降金,二年辽主出奔,邪律淳僭位于燕,病死,其妻赴天德军,金主入燕,以及保大五年辽主被擒,核之《金史》,大概具相合。惟《辽史》天庆四年本纪云:初,女直起兵,以纥石烈部人阿疏不服,遣撒改讨之。阿疏弟狄故保来告,诏使勿讨,不听,阿疏来奔。至是女直遣使来索阿疏。辽遣阿息保问境上多建城堡之故,女直以慢语答曰:“若还阿疏,朝贡如旧,不然,城未已也。”乃起兵攻宁江州。辽使高仙寿、萧奉先讨之,为所败。又以萧嗣先、挞不也发契丹奚军及禁兵讨之,女直潜渡混同江,掩击辽众,大溃。《金史》太祖(即阿骨打)遣习古乃、银术可等往辽索阿疏,习古乃等还,具言辽王骄肆废弛之状。太祖遂起意伐辽,备冲要,建城堡。辽遣阿息保来诘,太祖曰:“若以阿疏与我,请事朝贡,苟不获已,岂能束手受制也!”阿息保还,辽人始为备,命萧挞不野调诸军于宁江州。太祖乃号令诸部,行二千五百人,进次宁江州,大败辽师。十一月,辽萧纠里及挞不野将步骑十万至鸭子河,太祖又大破之。此即《辽史》天庆四年事也。然《辽史》谓天祚帝乾统元年阿骨打袭节度使,则至是时已阅十有四年,而《金史》以此事系于阿骨打袭位之二年,竟抹却中间一十二年。盖《金史》世纪尚未编年,但总叙起事之由,遂不暇查核年岁,致有此误也。又《辽史》天祚帝天庆二年幸混同江,外界生女直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遇头鱼宴,酒酣,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阿骨打意气雄豪,可托以边事诛之,否则将为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礼,且容之。”阿骨打疑惧,遂称兵,先并旁近部族,掳赵三等家属。赵三诉之,奉先仍作常事以闻。后数召,阿骨打称疾不至。明年,阿骨打忽率五百骑至咸州,与赵三等面折,阿骨打不屈,一夕遁去。遣人诉于上,谓咸州详稳司欲见杀,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复至。而《金史》世纪内不载此事,盖金源修国史时已自为讳耳。又《金史》:宁江州战胜后,群臣皆劝进。明年正月,太祖遂即皇帝位,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则辽天庆五年事也。而《辽史》是年不书,直至天庆七年本纪内始称:是岁,阿骨打用杨朴策,即皇帝位,建元天辅,国号金。则竟将金主建国之事移下二年矣。金主天辅七年,为辽主保大三年,秋八月,金主崩于部堵泺。而《辽史》是年不书,乃于保大四年八月书金主阿骨打死,是又移下一年矣。岂编订者误算年分耶,至如《辽史》张据平州。《金史》作张觉,盖与觉音相近之故。《辽史》保大二年迁州刺史高永昌降金,《金史》作高永福。按高永昌于天庆六年据东京,已为金将挞不也所戮,安得至此时又降?《辽史》误也,当以《金史》为正。
  ○宋、金二史不相合处宋、金二史,凡南北交涉之事,以两朝本纪参考,大概多相合。惟《宋史》重和元年正月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以两国年号核算,是年为金天辅二年。乃《金史》天辅无年十二月宋遣登州防御使马政以国书来,二年正月使散睹如宋报聘。则马政至金反在前,而宋遣马政反在后矣。宋宣和元年为金天辅三年,《宋史》是年金使李善庆来,而《金史》是年使人无李善庆,但有孛堇辞列、曷鲁等,《宋史》则孛堇等来聘又系之于宣和二年。历观此数年聘使之事,非《宋史》移后一年,即《金史》移前一年。又《金史》天会七年五月,拔离速袭宋主于扬州。按《宋史》是年为建炎三年,二月金兵已至天长,高宗在扬州,即赴杭州,金人遂焚扬州。三月高宗遭苗、刘之乱,四月反正,五月复幸建康。若五月拔离速来袭扬州,高宗岂敢冒险前进乎?当以《宋史》为正,《金史》盖误以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