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邻母抱其子,哀感不食,因请于父,绝粒奉道,冀其幽赞,父悯而从之。年十七,父
勉令就学。年二十一,《五经》及第。明年,又通《开元礼》,授集贤校书郎。秩未终,
归侍乡里,不应请辟。居父丧,躬负土成坟,哀毁之容,人为忧之,里闾闻风,皆敦孝
悌。观察使薛华表其行,诏赐粟帛,旌其门闾。
    淮南节度使李吉甫慕其才行,荐授太子文学,兼集贤殿校理。吉甫自淮南入相,廷
荐其行,即日授右补阙。迁集贤直学士,寻授水部员外郎,充皇太子及诸王侍读。著
《皇太子及诸王训》十卷。转驾部员外,仍兼旧职。
    穆宗即位,未及听政,召居禁中,询访朝典,以宰相许之。公著陈情,词意极切,
超授给事中,赐紫金鱼袋。未几,迁工部侍郎,仍兼集贤殿学士,宠青宫之旧也。知吏
部选事。公著知将欲大用,以疾辞退,因求外官,遂授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二年,
授河南尹。皆以清静为理。改尚书右丞,转兵部、吏部侍郎,迁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学
士。上以浙西灾寇,询求良帅,命检校户部尚书领之。诏赐米七万硕以赈给,浙民赖之。
改授太常卿,以疾请归乡里,未至而终,年六十四。赠右仆射,废朝一日。著《礼志》
十卷。
    公著清俭守道,每得一官,未尝不忧色满容。年四十四丧室,以至终身,无妓妾声
乐之好。凶问至日,中外痛惜之。
    罗让,字景宣。祖怀操。父珦,官至京兆尹。让少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应诏对策
高等,为咸阳尉。丁父忧,服除,尚衣麻茹菜,不从四方之辟者十余年。李献为淮南节
度使,就其所居,请为从事。除监察御史,转殿中,历尚书郎、给事中,累迁至福建观
察使、兼御史中丞,甚著仁惠。有以女奴遗让者,让问其所因,曰:“本某寺家人。兄
姊九人,皆为官所卖,其留者唯老母耳。”让惨然,焚其券书,以女奴归其母。入为散
骑常侍。未几,除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年七十一卒。赠礼部尚书。
    子劭京,字子峻,进士擢第,又登科。让再从弟咏。咏子劭权,字昭衡,进士擢第。
劭京、劭权知名于时,并历清贯。
    赞曰:麒麟凤凰,飞走之类。唯孝与悌,亦为人瑞。表门赐爵,劝乃锡类。彼禽者
枭,伤仁害义。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上    
 ○徐文远 陆德明 曹宪  许淹 李善 公孙罗附   欧阳询  子通硃子奢 
张士衡 贾公彦  李玄植附   张后胤 盖文达  宗人文懿 谷那律 萧德言 许
叔牙  子子儒   敬播 刘伯庄  子之宏 秦景通 罗道琮
    古称儒学家者流,本出于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若
于此焉。故前古哲王,咸用儒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
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升平。近代重文轻儒,或参以法律,儒道既丧,淳风大衰,
故近理国多劣于前古。自隋氏道消,海内版荡,彝伦攸篸,戎马生郊,先代之旧章,往
圣之遗训,扫地尽矣!
    及高祖建义太原,初定京邑,虽得之马上,而颇好儒臣。以义宁三年五月,初令国
子学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已上子孙;太学置生一百四十员,取五品已上子孙;四门学
生一百三十员,取七品已上子孙。上郡学置生六十员,中郡五十员,下郡四十员。上县
学并四十员,中县三十员,下县二十员。武德元年,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于秘书外
省别立小学。二年,诏曰:
    盛德必祀,义存方策,达人命世,流庆后昆。建国君人,弘风阐教,崇贤彰善,莫
尚于兹。自八卦初陈,九畴攸叙,徽章互垂,节文不备。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创设礼
经,尤明典宪。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化起《二南》,业隆八百;丰功茂德,
冠于终古。暨乎王道既衰,颂声不作,诸侯力争,礼乐陵迟。粤若宣父,天资睿哲;经
纶齐、鲁之内,揖让洙、泗之间;综理遗文,弘宣旧制。四科之教,历代不刊;三千之
文,风流无歇。
    惟兹二圣,道著群生,守祀不修,明褒尚阙。朕君临区宇,兴化崇儒,永言先达,
情深绍嗣。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
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土。是以学者慕向,儒教聿兴。
    至三年,太宗讨平东夏,海内无事,乃锐意经籍,于秦府开文学馆。广引文学之士,
下诏以府属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
    及即位,又于正殿之左,置弘文学馆,精选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
各以本官兼署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略政事,或至夜
分乃罢。又召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馆学士。
    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大征天下儒士,以为学官。数幸国学,令祭酒、博士讲论。毕,赐以束帛。学生能通一
大经已上,咸得署吏。又于国学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太学、四门博士亦增置生员,其
书算合置博士、学生,以备艺文,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玄武门屯营飞骑,亦给博士,
授以经业;有能通经者,听之贡举。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
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鼓箧而升讲筵者,
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太宗又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
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
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
    十四年,诏曰:“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
隋何妥、刘炫等,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其疏,宜加优异,以劝
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名奏闻,当加引擢。”
    二十一年,又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
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
杜元凯、范宁等二十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太学,
可与颜子俱配享孔子庙堂。”其尊重儒道如此。
    高宗嗣位,政教渐衰,薄于儒术,尤重文吏。于是醇醲日去,毕竞日彰,犹火销膏
而莫之觉也。及则天称制,以权道临下,不吝官爵,取悦当时。其国子祭酒,多授诸王
及驸马都尉,准贞观旧事。祭酒孔颖达等赴上日,皆讲《五经》题。至是,诸王与驸马
赴上,唯判祥瑞按三道而已。至于博士、助教,唯有学官之名,多非儒雅之实。是时复
将亲祠明堂及南郊,又拜洛,封嵩岳,将取弘文国子生充齐郎行事,皆令出身放选,前
后不可胜数。因是生徒不复以经学为意,唯苟希侥幸。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矣。
    玄宗在东宫,亲幸太学,大开讲论,学官生徒,各赐束帛。及即位,数诏州县及百
官荐举经通之士。又置集贤院,招集学者校选,募儒士及博涉著实之流。以为《儒学
篇》。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陈司空孝嗣玄孙,其先自东海徙家焉。父彻,梁秘书郎,尚
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事,
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时有大儒沈重讲于太学,听者
常千余人。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曰:“观其所说,悉
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
议论,十余反,重甚叹服之。
    文远方正纯厚,有儒者风。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
士。诏令往并州,为汉王谅讲《孝经》、《礼记》。及谅反,除名。大业初,礼部侍郎
许善心举文远与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遂擢授文远国子博士,恺等并为太
学博士。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
为一时之最。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