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梵语,阿罗流华言,无学。此声闻,第四果也。此位断三界烦恼俱尽,究竟真埋无法可学,故名无学。言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者,谓无无学所证之相也。若言有证,即著四相也。此一段,明四果离著。论云:向说无佛果可成,我佛法可说,云何四果,各取所证而说?恐起此疑故,佛约此而问,善现皆答以离著,深会佛之意也。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是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此乃善现,引自已所证离著,令人生信也。然善现所证之果,不过无学。而世尊,特称其为第一者,以无诤故也。梵语,阿兰那;华言无诤。无诤者,谓离二障。一者,惑障;二者,智障。离惑,则不著有相;离智,则不著无相,故无诤也。所行者,谓不著於所行之行也。
  五,断释迦然镫取说疑。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不可说而来。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镫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镫佛所,於法实无所得。此段,断释迦然镫授受之疑。善现述已所证离著,固已得矣。而如来又恐善现疑佛昔受然镫之记,於法实有所得,故兴此问。善现答以“实无所得”,是无疑矣。然镫者,大论云:然镫生时,身光如镫,以至成佛,亦名然镫。
  六,断严土违於不取疑。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问意以菩萨修六度万行,庄严净土,现身说法是有所取。云何不取?答意,以菩萨虽难修行严土,行乃无作土。亦非严,非严而严,故曰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既而如来,又告善现云:“为菩萨者,应如是生清净心。”秘非取而取。如《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斯之谓也。若於六尘生著,不名清净故。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七,断受得报身是取疑。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弥山者,梵语须弥处,华言妙高。此山四宝所成,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佛之报身,远离诸漏,名之为非;尊崇奇特,名之为大。佛之问意,以圣人之法,既无为无取,所得报身,岂非有取?恐有此疑,故设喻为问。而善现即知须弥,自无分别,我是山王,故得为大。报身离著,亦复如是。故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恒河,天竺之河,周四十里。佛多近此说法,故取为喻。前说一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以喻持说福胜。今以无量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持说此经四句。其福转胜於彼。此则增胜而论格量持说之功。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藏佛舍利之处,谓之塔。奉佛形像之处,谓之庙。随说此经四句偈处,天、人固当敬之如佛塔庙,况能具足持诵得耶?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成无上佛果菩提也。若是经典等者,经典所在,即佛之所在。持说之人,即佛之弟子。可不崇敬乎哉?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善现即闻持经,成就希有之法,故问此经何名,云何受持。佛答:“此经名金刚般若。”能断一切疑执,故当奉持也。断执虽用般若之智。然法性本空,不可取著。故云:“即非般若波罗蜜也。”如来又虑善现未达般若性空,谓有言说,故又诘云:“如来有何所说不?”而善现了知,说即无说,乃答云:如来无所说也。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请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此节文意,由前施宝得福而来。前以无量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得福难多,然非离性。则是贪等烦恼染因,有为福报。故此遂以世界微尘为喻。尘界乃无情之物,不生贪等烦恼染因。是则有为福报,不及尘界之无情。况持说此经。是远离烦恼之因,能取菩提恼而不胜耶?非微尘,非世界者,非烦恼染因。微尘,世界也,是名微尘。是名世界者,乃是无记。微尘,世界也,无记犹无情,谓不起善恶也。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保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非相者,法身相也。是名三十二相者,应既即法,法全是应。不妨说三十二相也。言施宝之福,纵能成佛身相,但是应身,不及持说功德,能成法身也。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七宝布施,外财也。身命布施,内财也。身施者,如尸毗王,代鸽是也。命施者,如萨土垂,饲虎是也。以轻重较之,则外财轻而易,内财重而难。然此二施,皆有为有漏因果,总不如持说四句,能取菩提之妙果也。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善现,知舍身命,所感之福,不如持说之胜。得闻此法,感佛思深,遂悲泣流涕,赞言希有。自谓从昔以来,未曾闻是经典。若人闻经,信心清净,则能生乎实相。又谓我今值佛,获闻是经不以为难。而未来众生,得闻是法,始为希有。所以希有者,以依此经修和,不起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非相。非相即实相也。离此诸相,即成正觉,故曰即名诸佛也。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如是如是者,然之之辞也。大乘之法,本是难信难解,然非大乘根器,卒闻是法,未免惊愕疑怖畏惧。能闻是法,而不惊者实为希有。此希有法,无与等者,故名第一。然法本无说,虑其於法取著,故云非第一波罗蜜。有因缘故,亦可得说。故云是名第一波罗蜜也。
  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此疑,从上舍身布施而来。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