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竞争者们一把将股票抢走了。(与大多数职业人士一样,巴菲特在市场上逐  
渐积累头寸,以免在自己买入时引起价格的上升。)有一种股票的价格超出  
了他的限定范围,而另一种股票则被他人接了。但这些并没使他变得疯狂。  
     在这种局势下面,巴菲特恪守自己的秘密,有时达到了有些偏执的地步。  
他的经纪人都明白,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谈起巴菲特选择的股票,甚至连办公  
室里的人也一样。据他的一位奥马哈的桥牌密友凯·克特尔说,巴菲特甚至  
认为附近的黑石饭店通过望远镜放大技术对他位于凯威特广场的办公室施行  
了窃听。克特尔补充说,巴菲特雇佣了一家安全公司前去检查,但他们什么  
都没有发现。  
     真正的问题倒不是在于人们偷他的股票,而是由于他不能找到足够的符  
合自己标准的股票。同时也因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已非常之多,在计算机的协  
助下,他们正纷纷从树上猛拽着累累硕果。  
     到了1967年初的时候,巴菲特觉得有必要提醒自己的合伙人,最近有些  
新的共同基金已经超过了他的业绩。另外,他还警告说,尽管他不分昼夜地  
拼命维持着,他灵感的源泉已经变得只有“点点滴滴”了。他的语气充满了  
不祥的预兆,如果他灵感的涌泉“完全干涸了,你们会收到我诚实而迅速的  
通知,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别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所做出的这些可怕的预言是与华尔街厅里出现的  
令人眩晕的狂乱成正比的。对于很多资金持有人来说,这是争先恐后的年月。  
电子类股票刮起一阵狂风,每一股新发行的股票都被当作第二个西尔若克斯  
公司。难道是华尔街突然崛起了一位电子界的专家吗?如果有谁问出这样的  
问题,那就是他错看了这个时代。华尔街就是迷信电子学。即使像《美国音  
乐指南》之流的癞蛤蟆,都因自诩为宇宙之声电子公司而摇身变成了君王。  
     在对高技术蜂拥而上之后,紧接着,在巨大的企业集团推动下,比如国  
际电话电报公司,李腾工业集团(Litton Lrdustries),莱特维公司(Ling  
—Temco—Vought)等,掀起了一场兼并的浪潮。公众们在那个充满自信的年  
代里对官僚主义毫不信任,而将竞争的秘诀传授了这些庞大的组织(比如技  
术)。  
     于是,市场上突然闯入了“信件股票”,这是一种未经登记的股份,常  
常是由不确定性很多的公司发行的。因此,作价也很奇特。每一次时尚都有  
它潮起潮落的时候,当一种时尚消退时,新的潮流又取代了它的位置。于是    
… Page 70…   
在60年代期间,华尔街进入了一段更为令人心酸的投机时代。  
     投机时代的雏形源于“业绩基金”,它是传统共同基金的翻版。这种新  
型的基金并不力图在长期范围内超过市场赢利水平,而是着眼于每一个连续  
的季度、月、周乃至每个小时内。业绩基金通常是由那些一心想尽快赚钱的  
虬髯之徒来经营的。他们频繁地从一种股票换到另一种股票,拥向大红大紫  
的热门股,就像一个演员奔向一户又一户人家想要将掌声维持下去。简单地  
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抓住货币的摆动行情。拉尔德·查伊,曼哈顿基金的  
经理,就是这批人中的主要典型。据称,一点点有关查伊牵涉到某种股票的  
风吹草动,都足以引发一场小小的惊慌。这是因为这帮人根本不想坚持霍华  
德·巴菲特式的独立性。他不过是一个年纪轻轻,手头空空的没钱的当代人  
物罢了。    
      他是什么样的一种年轻人呢?他来自一个兴旺的中等收入的家庭,而且毕业于一所出色  
      的商学院;他不到30岁,或比这更年轻一些;他穿着粗条纹衬衫,系着宽宽的飘动的领  
      带,浑身散发着一种自信,一种博学,几乎接近于一种傲慢。他可以脱口而出一些最新  
      的陈词滥调,什么“业绩”、“概念”、“革新”还有“协同”之类的词语,他谈吐很  
      急促,而做起事来却相当勤奋。    
     投机在弗雷德·卡尔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他引导着公众,并成为了企  
业基金的领头人。在1967年时,他所获利润达到了116%,远远超过了巴菲  
特任何一年的业绩。卡尔投资于一些很小的,所谓的突然成长的公司以及成  
堆的未登记信件股票。他被新闻媒介尊奉为“冷酷而果断”的典型。作为新  
崛起的一代人的典范人物,卡尔在他贝弗利希尔斯的浴室里装了一部电话,  
并且开着一辆“积架”去上班。他的办公室是用欧普艺术装饰起来的。他的  
策略非常简单:“我们不会爱上任何东西,每天早晨起来,每样东西都是要  
出售的——证券组合里的每一张股票乃至于我的衣服和我的领带。”  
     在名义上,买空卖空的实行者正越来越富裕。假若一般的股票都上涨了,  
为什么不简单地做一个买进?这个问题时时困扰着巴菲特。他在日记中记下  
了他做出的反应,既从自己利益的角度也从他的合伙人的角度。“现在的‘投  
资时尚’”,他写道,    
      并不完全令我的智慧所满足 (或许这是我的偏见),而大多数无疑是不合我的胃口的。  
      我不会以这种途径投入我的资金的,因此我也确信不会用你们的钱来做这件事。    
     据他的儿子波特说,巴菲特把自己和格伦·米勒的故事相比较,这是一  
首好莱坞的叙事诗,它描述了一个乐队领队想要找到他“自己”声音的故事。  
对于巴菲特来说,所谓正确的声音并不仅是挣钱,而是一种单纯的推理。在  
股票上拥有一份权利和下棋时精彩的一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论是格伦·米  
勒也好,或是博比·菲特尔也好,巴菲特只是不想走出自己的天地。    
      如果对于投资决策来说,某种我不了解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话,我们就不要进入这场交  
      易之中。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了解程度,并不比我对某些动物的交配习惯的了解更  
      多。    
… Page 71…   
       看起来似乎投机的成功越是眩目,巴菲特越是急切地想把它刹住。事实  
  上,他在墙上很明了地贴满了有关1929年危机的剪报以时时提醒自己。他没  
  有欧普艺术的装饰,没有任何在贝弗利希尔斯风糜的东西——只有大堆孤零  
  的穆迪书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暖气片上,还有几幅照片,他的办公室很像是  
  一个事业上比较成功的牙医的办公室。接待区挂着富兰克林的箴言“傻瓜和  
  他的金钱会被很快地挥霍”以及一幅1830年拍摄的华尔街的照片。这儿没有  
  任何像弗雷德·卡尔所做的那样的活动,巴菲特甚至连股票行情牌都没有一  
  个。 (行情牌每分钟报出一次股价,几乎每个职业投资家都有一个或与之等  
  同的计算机设备,并且成天地核对。)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似乎可以追溯到他开始干新闻简报的时候。在 1966  
  及1967年,合伙人企业花了约1500万的价钱买下了一对零售店,霍赫希尔  
  德及科恩公司,它是巴尔的摩的一家百货商店;另一个是联合棉花店,这是  
  一家服装连锁店。在每一种情况下,巴菲特买的都不是流动的股份金额,而  
  是整个企业。在基金管理者当中,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巴菲特常带着长期持  
  股的念头来买股票,但他被霍赫希尔德店和联合棉花店给锁住了。他不可能  
  拿起话筒,然后就像卖弗雷德·卡尔的领带一样将它卖掉。另外,认为城内  
  零售业已经落伍的说法简直是一种严重的价值低估。两家工厂都很便宜,而  
  且巴菲特认为作为一个经营者,他能获得很多利润。  
       他对零售业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仅是从金融财务的单一角度中看到的。  
  当他就联合棉花店提出询问时,他那种对商界的全面了解让商店里63岁的拥  
  有者本杰明·罗斯纳大吃一惊。但当罗斯纳提出带他看看商店时,巴菲特谢  
  绝了,解释说他对所看的东西是不会明白的。他只想让罗斯纳通过电话给他  
  读一下过去5年的资产负债表。第二天,巴菲特便回电报了一个价位。当罗  
  斯纳接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