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3年第3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健群了。” 
  这副口才连同何应钦的发迹,使刘健群平步青云。1930年中原混战结束后,一批批部队被调集到江西围剿红军,何应钦出任南昌行营主任,刘健群被任命为何应钦机要秘书,兼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军衔少将。 
  他主要的工作,是负责组建“江西地方整理委员会”。“少有大志、饱读经史”是他的过去;文人气质很重、很有头脑,是他的形象。随着几次围剿的先后失利,在繁忙的军务中,他开始细心了解江西民众的心理,思考朱毛等人在江西蒸蒸日上的原因。 
  在1931年的黯淡辰光里,目不识丁的汉子们一拨一拨地加入朱毛军队,使这支缺少给养、弹药、军饷的队伍连连壮大。相反,装备精良、人多势众的国军,总是一触即溃。刘健群为此几近痛楚:是民众愚昧,还是国民党真的沉沦了? 
  29岁的刘健群,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朱毛红军以区区几千华里贫瘠之地,养兵数万,征敛自然也重,就正赋而言,甚至重于政府。但一是注重剥夺富户,二是宣传得力,再是负担平均,四是并无杂税苛捐。显而易见,朱毛财政的特点是取法公平。对山民来说,负担虽然也重,但公平这一点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朱毛。 
  反之,国民党却“贪污成风,腐败横行,作威作福,低效无能”。他和他的朋友宣介溪以及南昌行营的四个青年同僚交谈时,他神态激愤说:“日本气焰嚣张,剿匪屡屡失败,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承认,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毫无建树,源之于党的失败!”在日记里,他说得更加直截了当:“……我们的党现在似乎对于群众的愿望变得毫无兴趣,党不仅变得远离群众,而且在许多地方,国民党简直被群众所痛恨!” 
  而宣介溪也曾苦笑地谈到,他和普通百姓交往时,“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个国民党员。” 
  这一年夏天的宁粤分裂,使刘健群的声调更加沉重:“这决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我们只要好好算一算党曾经分裂过多少次,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不能扑灭赤祸……党的混乱、党的软弱无能、党的颓废,已经到了非根本整治不可的地步!” 
  刘健群认为,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而挽救党的惟一路子,就是取得领袖的支持,在国民党陈朽、腐败的机体上,注入一股名为“蓝衣社”的清新力量,以彻底“改组”国民党。 
  于是,在宁粤分裂的沉闷夏天,一个只有区区6人的布衣团在南昌组成了。它被视为“蓝衣社”的预备组织。即使几十年以后,蓝衣社并非从布衣团脱胎的真相已被披露,史学界仍然认为,蓝衣社“承袭了布衣团的主要构想”。 
   
  “杜绝腐败,重组国民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这也是布衣团的主张……布衣团最主要的特色,是限制团体成员的个人财产。”1969年,在接受来自美国的易劳逸教授采访蓝衣社旧事时,已年近古稀、重病缠身的刘健群,面貌里似乎一下子有了神采。他迷离的目光,似乎在注视着在南昌的那个29岁的自己。 
  那是他多么富有活力的岁月呵。世俗的一切得失取舍,连同追逐金钱的本能,在救党救国的旗号下似乎都微不足道。“一个反腐败、有活力的团体,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腐败。因此我们规定,每个加入布衣团的成员,一个月的最高收入不能超过200元,多余部分必须上缴给团体。反过来,月入不到20元的也能从团体里获得津贴。成员或其家属有灾病,老人的赡养、子女的就学出现困难时,也能得到救助……” 
  这是一个相当温馨的组织图景。但作为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深知民国社会风气的易劳逸,当即对它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从布衣团的这个“主要特色”里,可以看到乌托邦、互助公社的深重痕迹。在20年代,公社理想曾经席卷数以十万计的青年。一度,北平、上海等城市先后出现了几十个公社,但没有一个公社的延续时间能超过一年。 
  这是易劳逸最后一次见到刘健群。短短几个月后,在大洋彼岸的易劳逸就听到了刘健群去世的消息。此时,他已开始《中国国民党的法西斯——蓝衣社》一文的写作。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除了他对刘健群的谈访记录外,还有刘健群送给他的一个小册子《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 
  这个小册子起草于刘健群的江西时期。它不仅是布衣团的纲领性文献,而且,刘健群本人的发迹,布衣团的并入力行社,以及力行社演变为“蓝衣社”的历史轨迹,都和这个小册子息息相关。 
   
  2 
   
  在《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中,刘健群痛陈“党已经完全堕落了”,现在它仅仅是“军阀和官僚政客,争权夺利和贿赂成果的一个竞技场”。然后力主改组国民党。“……我们赞成保留党的原有的结构,但是此外在党内应组织一个献身于民族和普遍民众的队伍,它将给党注入活力并培育出党的精神。” 
  也就是说,以布衣团、蓝衣社来“修正”国民党组织。在以“中国国民党蓝衣社”为标题的《意见》的第二部分,刘健群明确写到,布衣团将以“墨索里尼的黑衫党人和希特勒的褐裳党为效仿”,力行独裁,使中华民国法西斯化。 
  命运有意地让刘健群、腾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几乎同时想建立一个挽救国家的秘密组织。而且,这个巧合如此完整:一个来自外侮,一个来自内患;一个突出组织,一个强调理论;一个致力基层秘密,一个致力领袖权威;一个用缜密的思考,一个不乏狂人的激情……他们把民国奇形怪状、混沌原始的各种习性,一同运用体现出来,“蓝衣社”集大成着民国党团活动的特征。 
  把两份文件叠合在一起,后人可以看到,那就是蓝衣社全部的历史轨迹。后来席卷全国的蓝衣社运动,在这两个从未谋面的人身上,完成了主要的理论储备。它让人叹息于历史惊人的戏剧性。 
  长达87页的《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手稿,在几经修改后于1932年年初最终定稿。随后,当春节临近、稀疏的鞭炮声断续响起时,刘健群决定以戏台故事里常见的“上书”方式,去游说、征服蒋介石。 
   
  1932年1月,刘健群和宣介溪买舟向东南方。在这一路的船头,他的心头既有鼓荡感,又充满了忐忑。那个一生以三民主义、孙中山信徒自居的人,那个处世为人都以宋明心学为标榜的人,会采纳他的这个源于欧洲的“意见”吗? 
  他当时并不知道,在他离南京越来越近之际,在溪口镇,那个读过私塾,口气里都是“勇毅”、“诚信”等儒学信条,受过日本军国教育,入过地下青帮,开过交易所,信仰过三民主义,同时为了娶到一个女人、还非常滑稽地接受过基督教的人,那个中国历史上最古怪、最莫名其妙的大人物,也已对法西斯主义产生了兴趣。 
  史料记载:刘健群到南京时,他并没有找到陈立夫,但他也没有就此回南昌,而是继续在南京活动。到2月下旬,布衣团的活动中心从南昌转移到了南京,并从原来的6人发展为18人(邓元忠《蓝衣社的建立》)。 
  在南京活动期间,刘健群频繁出入在何应钦府邸。在这里,他很快就结识了何应钦的侄女婿桂永清。一席交谈后,博得了桂永清的极度欣赏。于是就有了桂永清向蒋介石力荐刘健群的一幕。 
  《蓝衣社的建立》一文写到:“由于没有人反对这一推荐,蒋介石表示同意,并让桂永清通知刘健群明天上午8点到他的办公室一谈”。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刘健群不仅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蒋介石带来的《贡献一点整理党的意见》上书,深得蒋介石赞赏。而接下去的令人炫目的发迹,就变得顺理成章。此后一个月内,他连续召见刘健群10多次,并“一月两迁”,先是任命刘为中央军校政训处长,继而调任新设立的军委会总政训处长要职,衔至中将。一时之间,南京政界把刘健群笑谑为蒋介石的“螟蛉子”(《康泽自述》)。 
  这次上书,使力行社演进而为蓝衣社。也使刘健群不仅成为十三太保最后的,也最复杂、最有争议的一个成员,而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都被盛传为蓝衣社“最早的倡导人”。 
  3 
   
  得到刘健群后,蒋介石的目光投向他官邸附近的一片巍峨的建筑。那就是励志社。 
  励志社旧址,位于今天的南京中山东路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