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天的那波行情,因为天大天财上市连拉涨停,带动了其他科技股的上涨,我让她买了我熟悉的深科技,赚了一些钱后就卖出了,这个会计带着计算器来到办公室,拿出10%的利润给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而且是个人,当时我很不好意思要,几番推让后我收下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一笔工资外收入。当然后来也为上市公司做过理财指导,那些钱收得就当仁不让了。

    1997年我操作过的最后一只股票是陕长岭(000561),大概是5、6元间买入,然后到7元多的时候就做了卖出操作,之后因为大盘波澜不惊,就再没有操作,也没看账户。

    98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打开账户一看,陕长岭上次卖出没成功,而现在的价位是10元左右,意外的每股多赚了接近3元。就这样,带着幸运走进了1998年。

    十三、1998年,更上一层楼

    1998年值得书写的东西比较多,这一年,对于国家则是内外交困,外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内有发生在长江及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因此值得特别记录;对于公司还有我本人,这一年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我们取得国内首批证券投资咨询资格,并旗帜鲜明地发现和引领了那一年的股市行情演绎大戏,更加奠定了我们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地位。这一年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我都是第一次经历,尤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相信对于今天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都会有借鉴意义。

    之一,拿到资格证书。

    1998年3月28日(应该是周六或周日),我接到老板的电话,说是中午一起吃饭,饭店的位子都定好了。我在纳闷是怎么回事,到饭店后才知道,原来报纸上刊登了国内第一批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公司和人员名单,我们公司以及包括老板和我在内的几个人顺利取得了该项资格。

    金榜题名,这已经是人生之大登科了,当时还在想,就这样取得新中国第一批分析师资格了?真有些亦真亦幻的感觉。

    当时取得这个资格其实也有些不易,全国当时拿到这个资格的人好像只有不到700人的样子。申请资格的条件之一必须要有公开发表的文章超过5万字,当时我发表的文章超过这个标准,但发表的报纸却在遍布全国各地,我也不是每张报纸都收藏,因此要在不算长的时间内凑齐并复印就有困难,幸亏一家本地报社记者有收藏报纸的爱好,顶着被老婆长期唠叨的压力一直致力于财经报刊的收藏,从他那里借出报纸然后逐篇查找、复印、装订、标记,最后汇总到公司再报送省证管办审核,还要准备照片什么的,总之申报工作很琐碎,我记得报送材料的前一天晚上忙得晕头转向,不过还好,最后顺利通过,从而让我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

    从此后不断去全国各地调研、作报告,见识了很多上市公司老总(让我对中国的企业经营有了全新的理解),结识了证券行业的诸多精英,见过了这个市场中各路英雄豪杰,有机会与主流经济学家当面探讨,甚至还与高层人士有过接触,也有幸参加过经合组织、IMF等等一些国际组织的会议。所有这些,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大大提升了我看待问题的高度与视角,会让我终身受益。

    之二、1998年行情特点

    我们读《文学概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样道理,股市是经济生活的反映,它一定会反映当下及其未来的经济活动趋势。文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物,而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物,股市同理,所反映的是经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物,而不是一定发生的事物,这就是主题投资。这个帖子写到2001年时,我会具体做一下股市流行趋势的总结,因为中国股市10年走过的路基本完成了一轮投资主题的周期转换。

    在经历了93…95年的以“两桥一嘴一明珠”的浦东开发概念股炒作、96…97年以长虹为代表的消费品龙头股行情之后,1998年股市归于沉寂,但沉寂中发生了一波重组概念股行情,我们公司有幸最早发现并引导了这一轮行情,并提出了“1998年不炒重组不叫炒股票”的旗帜鲜明的观点,自春节后以谋势的角度陆续推出30余家资产重组概念股,使得我们公司在业界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为什么1998年会是资产重组概念流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一般历程来看,那些优秀的企业都是在经济低迷时趁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进行扩张,从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市场竞争减少,运行稳定,以谋取超额或垄断利润,毫无疑问,1998年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低迷期。在外,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外贸环境恶化;在内,1997年中期开始国内产能出现全面过剩的局面,过剩意味着要淘汰落后产能,也就是要发生大规模的企业间收购、兼并、重组,但限于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在国内尚不足以发生发达国家的那样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

    当时国内股市国家股、法人股还是不流通的,所以也无法通过二级市场来举牌收购上市公司,但当时上市公司家数较少,客观上造就了股市壳资源的稀缺性,因而通过国家股法人股转让来达到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再通过资产注入改善公司基本面,以方便后面增发来募集后续发展资金的目的。这样,那些小盘、绩差上市公司变成了“香饽饽”,大家争抢投资,这成就了1998年的投资股市主题——资产重组。1998年春节后一直到6月,出现了一轮象样的资产重组行情,市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些小股票上面,而这些小股票在指数中的比重很小,所以从K线图上看那轮行情小步攀升,给人感觉爬行得很吃力,当一个人举一件东西感觉吃力的时候,往下放时一定是迅雷不及掩耳,果然,到了8、9月份,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加上国内又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导致后来大盘一泻千里,曾出现过连续几天大盘接近跌停板的现象。

    以上是1998年的行情基本特点。

    之三,第一次去上市公司调研

    前面帖子里交代过,我们公司的专长在于技术分析,但老板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提前布局,开始注重基本分析,并率先开展到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在这一点上,我们几乎与当时走在前头的券商君安证券同时起步的,这也足见我们老板的眼光,后来还在公司企业文化里加入了超前这一条。

    98年春天,一家制药企业的报表里提到了新上的一个项目,根据公司自己的描述,应该技术非常先进,达产后会给公司不菲的利润,于是老板就让我与另外一位同事一起去这家公司调研,看该项目是不是真如其所说。我们连夜准备了公司的资料,第二天到公司领了差旅费后,与同事一道,找了一辆出租车,就直接奔那家上市公司而去。

    第一次去上市公司调研,一切都感觉很新鲜。这家上市公司在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刚进城时看到大街路口的一个古代名人的雕塑就让我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厚重的文化气息。到了公司证券部办公室,简单寒暄后他们就领我们见了一位在这里驻点的券商的投行人员,可能是想借助投行人员压一压我们,也可能是希望我们与他有所交流,随后就在他们陪同下去了新项目车间。

 第13节

    制药企业的卫生要求特别严格,我们换了白色的工作服,头脚也都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后进入了车间,有些机器是隔着玻璃看的,公司的工程师边带我们参观,边做介绍,在走到一个重要装置的时候,工程师介绍说这是这个项目的关键设备,先进程度亚洲第一。我问:“这么先进的生产线,日本没有吗?”“没有。”“日本比我们先进那么多,为什么他们没有呢?”“主要是污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污染。”“哦”。听到这里,我轻轻的一声叹息:我可爱的祖国,什么时候能够发展到不再把有污染的生产线从国外引进来,或者通过技术创新,将污染问题处理掉?那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在车间调研完毕,我们与那位投行人员也进行了一些交流,又与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一些沟通,并希望能拜会一下公司老总(在电视上看到过,是位很平易近人的企业家),以对公司的经营有更全面的理解,不巧的是老总在外地,也就作罢。

    看时间还充足,同来的同事年龄比我年长一些,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