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份制企业达136家,并有17家企业的股票正式上市。深圳不但把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聚
集起来促使经济飞轮加速运转,而且勇敢地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固
有观念。
    毋庸置疑,深圳的股票市场还很年轻,管理机制和运作程序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股份制改革既充满风险又备尝艰辛——然而,它毕竟在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还有“金融市场”、“科技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期货市
场”、“房地产市场”……毫无疑问,深圳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全面发育与灵活运
转,远远走在了全中国的前列。

    在深圳,对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尝试,都敢于大开绿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深圳人正是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充分认识这一真
理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今天,当深圳在全国率先显示“小康”的雏型: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
币;12年累计直接或间接上缴国家财政和税收达200亿元人民币;同时,安排内地劳
动力就业100多万人、向内地汇回劳务费达55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实现
利税、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跃居全国首位,提前实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第二
步目标时,内地某些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大中型企业职工中间,却在流传着一首
《新好了歌》:“企业亏损好/什么摊派都不要了/企业亏损好/各种检查组不来
了/企业亏损好/优惠政策上门了”。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
一条。”邓小平的这一席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不能不引起人们深长思之啊!

                                 (六)

    放眼世界,以“第三次浪潮”的勃兴为发端,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先进科学技
术有声有色地统领着全球经济舞台,成为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和最强
大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这一科学论断的巨大现实意义在于:把
振兴教育、发展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关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社会
课题,摆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的战略位置上。
    这一论断无疑又是对几十年来在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左”的流毒的最坚决和最
彻底的拨乱反正!

    深圳能否搏击太平洋风涛,问鼎世界市场?关键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发
展自己的高精技术产业——这正是智者思虑目光之焦点。
    深圳先科激光公司的创办,使我国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一跃成为第四个
能够生产这种被西方人称作“魔镜”的激光视、唱盘的国家。
    十二年风雨历程,深圳已发展成为拥有近百个科研机构。十余万名各类人才和
数百家高科技企业、具有相当科技实力的现代化边境城市。

    深圳创办特区的整个过程,也是延揽八方人才的过程。有胆识有才智的人,都
可以来特区一试身手。

    有一则传为佳话的故事——
    创办特区之初,一群年轻大学生满怀希冀来到深圳人才招聘中心,问:“将分
配我们干什么?”回答说:“这恰恰是我要问你们的问题。你们到底能干什么?深
圳将给予你们提供最宝贵的机遇,关键是看你们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型的用人观念。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浪费莫过于人才的浪费了。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口号的提出无疑表明
了一种社会观念的进步。但至关重要的,还在于提供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环境;否则,
再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流于空谈。
    深圳特区形成了一个充满竞争的激励人才成长的大环境。在这里,所有人的聪
明才智,都能通过社会大舞台激烈的竞争与角逐,最终充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日前,深圳专门成立了“中国科技开发院”,旨在
与密布于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新科技项目联网。
    深圳经济特区正成为“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
口”,日益发挥着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

                                 (七)

    纵观一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始自40年代爱尔兰人创办香农特区;尔后,从
欧洲到亚洲到大洋洲,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科技工业园区、自由港等名目繁
多的各类经济特区已达六百多个。然而,它们都与本国的经济几乎完全割断了联系,
一般只是单一功能,仅限于区内贸易或加工,吸引外资开办实业激活区域经济而已。

    中国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旨在种一块试验田:对外,既可以走向世界;对内,
又可以带动全国——而最终要让这颗种子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开花结果。
    深圳——肩负着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的使命。

    深圳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换型的。
    客观而言,在一个相当封闭、落后的地区进行经济起飞前的积累,必然会首先
选择“以贸为主”作为突破口。
    然而,从“以贸为主”到“以工为主”,从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开发知识密
集型产业,中间却要经历惊险的一跃。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香港等用了近百年时间才认识了这一现代都市发展的规
律;深圳人却只用了五年,便潇洒地走出了这片低谷。

    1985年,深圳在全国最先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构想。确定发展“路向”
是: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工农业产品以外销为主。大胆地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
相衔接。
    然而,产品要打出去,要去搏击世界市场风云,必须具备雄厚实力,必须有资
金、有销售渠道。否则,一切都将变成纸上谈兵。

    深圳人还是靠一个“闯”字。
    ——眼睛向内,“内联”:依托内地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在深圳联合办厂。
    ——眼睛朝外,“外引”: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商前来
深圳合资或独资办厂。
    ——组建自己的“托拉斯”:大胆突破传统外贸管理体制的束缚,从“借船出
海”到“买船出海”,直接实现国际间的产销见面。

    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
    深圳自创办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将目光瞄准了云谲波诡的国际
市场。
    引入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融汇中外企业管理之精华,全力推行国际质量标准,
讲求信誉,尊顾客为“上帝”,很快使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被国际同行们称作“崛
起的巨人”,产品远销至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爱尔兰、丹麦、瑞典等十多
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自行车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单一生产厂家。
    随后,赛格电子集团、康佳电子集团、浮法玻璃厂、中冠印染公司……中国的
一路路商品集团大军,终于有资格有能力遵循国际惯例,扬眉吐气地升帆远航了……

    这组数字无疑是辉煌而夺目的:深圳市出口总值由1980年的0。09亿美元发展到
1991年的34。46亿美元,年递增63。71%;1992年1月—8月,出口总值又达到35。86亿
美元;工业产品出口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七分之
一;三资企业密度居全国首位;出口创汇总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排
名第二位;人均创汇额名列全国榜首。

    深圳从起步之初的“三来一补”到及时转向三资企业为主,从中外合作、合资
到欢迎外商独资,从大力办工业到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直至跨国经营。特区发展外
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为党中央最高决策层及时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济发
展战略方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照系。
    邓小平以时不我待的口吻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一点,只要是讲
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八)

    车窗外掠过一幅幅现代化都市的旖旎风光
    深圳留给了世人一个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