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每年1300万新出生的人口,对于百废待举的新中国,已经分明感觉到了不
堪承受的重负——当时的国家每年只能安置100万的就业人员,那么,多余的1200万
人,就将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此,党和国家也不得不关注起人口增长与经济
发展不相适应的棘手问题。1956年9月党的“八大”会议上,一贯务实的周恩来总理
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第二个
五年计划期间,必须继续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开展体育活动,并且适当地提倡计划
生育。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于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
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限制。”
    1957年3月31日,中华医学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会议的主持者、从
闽西汀江畔教会“福音医院”投身革命后长期担任毛主席保健医生的傅连湾刚刚讲
完委员会的宗旨,马寅初便急不可待地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在用几年来亲自调查所
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我国搞好节制生育的重要意义后,马老先生慷
慨陈词:“控制人口必须用政治力量才能达到,控制人口必须要由政府来做,这件
事也只有我们这个政府做得到。因为要做好这件事的政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个必须是强有力的,一个必须是人民拥护的。我们的政府是具有这两个条件的。”
    一个月后,兴致勃勃的马寅初在北大燕南园自己的寓所里接受了《文汇报》驻
京记者的采访,他希望通过记者的笔进一步将自己的观点申布于天下。新春伊始,
他曾亲耳聆听周总理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为了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
应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更如和煦春风:
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全党要
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
斗。气氛是祥和的,关系是融洽的。此时的马寅初,以童稚般的纯真、春日杨柳吐
绿般的柔情对记者说道:“当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得人心,过去多
少不敢谈和不能谈的问题都开始涉猎了,今后政治的民主。学术的繁荣是可以翘首
以待的呀……”
    其时,费孝通、陈达、吴景超、陈长蘅、孙本文、赵承信、全慰天等专家、教
授,也纷纷在报刊上撰文强调,必须通过试行节育和晚婚,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人口
的自然增长率,以期达到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有计划地协调发展。
    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正式将自己多年潜心研
究的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以书面形式递交大会——他有如捧出了自己的一颗心。
    7月5日,《人民日报》第11版整版篇幅(当时的《人民日报》共有12块版)以
《新人口论》为标题、以“马寅初的书面发言”为副标题,全文刊发了这篇振聋发
聩的长文。
    《新人口论》共分为十个部分——
    一、我国人口增殖太快
    二、我国资金积累得不够快
    三、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
    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五、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
    六、不但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
    七、从工业原料方面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八、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九、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十、几点建议
    另加《说明》:附表一、附表二,详细罗列农民、工人每人每年为国家创造的
财富,以及1953—1955年国营、地方国营及公私合营企业每个工人装备的生产用固
定资产等一系列阿拉伯数字。
    通读《新人口论》,你能强烈感觉到马老先生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志,其势如
醍醐灌顶,其状似酒热衷肠。
    与此同时,你还会感觉到,马老先生已是十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踩钢绳,
在文章的十个部分中,专门拿出两个部分的篇幅来全力阐述、划清此马(马寅初)
与彼马(马尔萨斯)的界线。可谓用心良苦矣!
    然而,马寅初还是踩响了地雷。
    1957年那个燥热的夏季。
    中国的这艘艨艟巨舰似乎突然掉转了航向,离开平缓的江面,冲向激流险滩,
船体发生剧烈的摇荡,船上的不少人被纷纷摇落水中。马寅初这个童心未泯的古稀
老翁也成了不幸的落水人!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信号。
    仅仅过去三个月零几天,同一家《人民日报》在10月14日第7版上,发表了一篇
题为《不许右派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的重头文章。
    文章发射出一排排重型炮弹——
    “现在看来很清楚,他们是有意利用人口问题、节制生育问题来反共、反社会
主义的,他们不仅要假借这个问题,作为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由头之一,还要进
一步把它作为实现资本主义复辟的由头之一。”
    “把人口问题说成社会的根本问题,从来就是麻痹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最有力
的武器之一。英国资产阶级早在18世纪末,就通过马尔萨斯这样做了。在中国,几
十年来,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派,也早就这样做了。”
    文章虽然尚未点出马寅初的大名,但锋芒所指,已属“项庄舞剑”,尽在不言
中。
    次年,在遍地土高炉、漫天放卫星的中国,空气灼热得几乎擦根火柴就能烧起
一片大火。马寅初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他终于被“押”上报端曝光——1958年
4月19日和4月26日,《光明日报》接连选载了北京大学的四篇大字报,首开对他的
《新人口论》及其经济思想进行系统批判的先河。
    马寅初也太单纯了,单纯得有点迂腐。在看了《光明日报》之后,一拂袖,报
落地,他不屑地说:“《光明日报》不光明,缺乏光明磊落、以理服人的精神!”
此时,一些名字如雷贯耳的教授、学者已争先恐后地在首都各大报撰文表示要“向
真理投降”、“向工人阶级投降”,而马寅初却在他的案头挥毫撰写答辩文章,他
愤愤然道:“我的文章原本是四万字,我敢断定对方只看了四分之一就批判,何等
马虎!好在我还没有死,可以当面责问……”
    这年7月;在北京大学的大饭厅里召开了第一次批判马寅初大会。一贯善于翻手
为云、覆手为雨,两片嘴皮子能像水波一般翻动的“理论权威”康生坐在主席台上,
他的一对小小的豆荚眼,藏在海螺壳般厚的近视眼镜片后,幽晦、冷冽,颇似秋夜
坟场里那点点跳跃的磷火。一定是觉得众多的发言都未击中要害,老谋深算的他坐
不住了,伸个挺长的下巴,来指点迷津:“贵校出了个《新人口论》,它的作者也
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呀,是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
    康生使出了杀手锏——在整人方面,他颇能匠心独运,而且从不心慈手软,必
置人于死地而后快。
    马寅初也自有马寅初的性格。“士可杀而不可辱”,处于台下被批判的他,不
断站立起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和抗争。之后,他甚至在一篇答辩文章中正气凛
然地写道:“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独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
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人不以理服人的那些批判者们投降……”
    接下来的阵势可想而知。几千张大字报铺天盖地贴向大饭厅、礼堂、走廊、操
场,甚至还贴到燕南园13号马寅初的住所。一时间,从班级到年级到系到学校,北
大校园里纷纷成立批判马寅初的各种专题小组,同样也是“大跃进”的气魄。“大
跃进”的热度和“大跃进”的干劲,未名湖畔摩拳擦掌。口诛笔伐,莘莘学子们互
相比试着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最多。火药味最浓的大字报来……
    马寅初的“滑铁卢”命运已注定无疑的了!
    至此,潘多拉的魔盒被揭开了。
    尔后,“人多,热气高,干劲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时隔三年之后,康生进一步发出指示:“马寅初最近还很猖狂!他的问题已经
不是学术问题了,而是借学术为名,搞右派进攻。要对他进行彻底的揭发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