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 的两大谬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系西方国家金融核弹打击所至;日本倡导亚洲货币基金乃〃天经地义〃;而美国的反对属极端不合理等)。
  总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方面;此书是一杯奇特的〃鸡尾酒〃。这也难怪。书中所援引的原著政治立场本来就五花八门; 作者只不过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了中文版而已。
  2。美联储辩诬
  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货币战争》一书对中央银行制度进行诋毁;尤其是对被各国广为仿效的美联储无端攻击。 全书特别把美联储是私有中央银行作为惊人秘密进行大肆渲染; 称美联储的性质与来历是美国学术界与新闻媒体〃心照不宣〃的禁区。
  其实;美联储的背景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从美国建国100余年后;围绕要不要设立中央银行以及设立哪种模式的央行;经过许多公开的辩论交锋;甚至非常激烈的政治斗争; 成为美国大选的重要议题。美国开国元勋中;最谙熟金融财经事务的首任财长汉密尔顿所创立的美国第一银行;以及后来重设的第二银行;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自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储法〃前后始;美国知识界与媒体对美联储的来龙去脉非常了解; 在世界各央行中;美联储的结构与组织形式虽然显得特殊;但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美国许多入门经济学教科书对美联储的历史与制度都有专门介绍。
  在进入20世纪之前;美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于权力集中的恐惧;以及对个人及州政府权利的悉心维护与捍卫。 汉密尔顿虽然认识到个人自由与各州自治权的重要; 但他坚信;为了确保与自由相辅相成的经济繁荣;美国必须有集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即今天在全世界普遍通行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可惜;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主义纲领与理念过于超前;而未能被他的同代人和继承者所及时理解与接受。作为准央行的第一次试验;成立于1791年的美国第一银行于1811年停业; 而民粹派代表人物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于1832年否决了国会关于延长美国第二银行执照的提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密尔顿所倡导的正是联邦政府集中控制货币发行与供应; 而安德鲁·杰克逊等所捍卫的则是各州银行自行发钞的自由与权利。但在《货币战争》一书中; 汉密尔顿是与国际银行家沆瀣一气的罪人;而杰克逊总统却成了〃杀死银行〃;捍卫国家货币发行控制权的英雄。
  事实上;在杰克逊总统废除美国第二银行后;美国金融业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与不稳定状态。自1836年起; 美国银行恐慌危机至少每20年就爆发一次;而1907年爆发的银行危机蔓延全国;导致银行纷纷倒闭;给存款者与经济造成了惨重打击。痛定思痛;美国朝野与各党派终于吸取了教训; 并达成共识——美国无论如何必须设立中央银行;以防止与处理未来的金融危机。
  鉴于美国的独特政治传统与文化;在长达数年的联储筹备与法律拟定过程中;设计了一套较为精细的权力制衡机制; 体现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妥协精神。其结果是;美联储系统并没有把权力集中于纽约或华盛顿; 而是设立了一个在全美有12个地区联储银行的分散系统; 以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反映并代表不同地区的利益。而且; 联储银行被设计为准公立的机构;实际上为公私合营的混合组织;其目的是防止一个公立的联邦权力当局侵犯私人企业部门的权益。
  纯粹从所有制来看;每一个地区联储银行的股东由该联储地区的成员银行构成;因为成为联储银行成员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购买联储银行的股份。 而这些成员银行都是私人商业银行机构(美国从来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 说美联储系统中的12家地区性联储银行是私人的中央银行;并没有错。
  但是;从实质控制权来看;美联储体系是一个由国会与联邦政府双重控制并接受公众监督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代表最佳公共利益行使其央行职权;包括货币政策(确定准备金比率; 贴现贷款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银行监管;并通过其〃最后的贷款者〃角色维护美国金融系统稳定。
  虽然各地区联储银行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毫无疑问;美联储体系的核心权力掌握在总部设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Board of Governors)手中。 联储局是美联储系统的龙头与神经中枢; 由七名理事组成;是百分之百的公立机构。所有七名理事都由总统任命; 参议院确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的一系列银行改革举措; 联储局的权力与影响不断扩大。联储局制定准备金比率;审核并确定各联储银行的贴现率;尤其重要的是;控制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mittee)的决策。联储局的所有七名理事都是FOMC的成员;占FOMC的绝大多数;且联储局主席兼任FOMC主席。由于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控制货币供应最重要的政策工具;所以联储局所控制的FOMC在整个美联储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 联储局还拥有其他权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并影响各地区性联储银行。例如;虽然各联储银行行长在理论上是由其董事(其中A类;B类董事由成员银行推选)选出; 但必须得到联储局的批准。联储局常常向各联储银行的董事会推荐行长人选(通常为职业经济学家); 而联储银行的董事会也通常乐于遵照联储局的〃建议〃。联储局还有权确定各联储银行行长的薪酬;并且审核各联储银行的预算。
  如果联储局的权力如此之大; 实质上掌控着整个美联储系统;那么;地区联储银行的〃私人股东〃; 即成员银行;对美联储的运作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几乎为零。成员银行虽拥有联储银行的股票;但并不享有类似所有权所相应的利益。尽管美联储系统每年可录得2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盈利;股东或成员银行最多能指望得到6%的年度分红;绝大多数盈利由联储局转交了美国财政部。因此;与一般私人公司股东不同;联储银行的股东对其名义上拥有的财产毫无支配权。 成员银行最多只能选举联储银行董事会中A类与B类董事中的各一名;而且这名董事常常是由联储银行行长所提名。因此;股东或成员银行;在美联储系统中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与影响。事实上;今天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银行是联储的成员银行;而在半个世纪前;这一比例曾是半数。因为成员银行实际上没有〃私人股东〃的权益;而且还必须承担在联储银行缴存准备金的义务; 股东或成员的成本很高;所以曾不断有银行机构脱离联储系统;削弱了联储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 以至于美国国会在1980年通过的存款机构放松监管与货币控制法案中增加一个特别条款;即不管是否成员;所有存款金融机构必须在联储系统维持准备金。
  《货币战争》一书混淆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本质差别; 对美联储的领导班子在专业上是否胜任称职; 在货币政策上是否制定得当;在维护金融市场信心;价格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方面的记录是否完美等涉及中央银行的关键问题不着笔墨; 毫无兴趣;而围绕着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这一点上大做特做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近30余年后还继续残存的对私有制的偏见;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对美联储这样一个有较特殊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的中央银行的根本性误解。美联储的诞生;对于美国乃至世界金融货币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而《货币战争》一书对此却悻悻写道; 〃1913年12月23日;美国民选政府终于被金钱权力所颠覆〃;简直令人摸不着头脑。
  不管该书对美联储有何成见;事实是;美联储自成立近100年来;已在美国公众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多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民对美联储这样一个未经选举产生;却有巨大影响力的精英机构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包括国会与总统在内的许多公共权力机关的信任。■
  《货币战争》;宋鸿兵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