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年碎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也是很勉强的。其七,最后还看个回车巷,说是战国时候,蔺相如受廉颇之阻,车避入小巷的地方。这就更可笑了,因为战国时的邯郸城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据说以南若干里曾发现赵城遗址);而且,即使城池未变,街巷还会是两三千年以前的吗?所以在邯郸所见,四处,可以总而言之,都是假古董,惟其好古敏求的人就更可以不看。


《流年碎影》 游踪记略(3)


  接着说1996年9月15日至22日的山西之行。又是借了华北五省(区)市教育出版社年会(轮到山西教育出版社做东)的光,到未曾到过的太原。以之为据点,并南行,以临汾为据点,看了一些名胜。山西是我多年来想看看的地方,因为民情保守稳健,视旧如宝,保存的巨细,有不少很值得看看。年会送来机会,我决定再“老骥伏枥”一次,与北京出版社的吴坤定先生结伴,去了。我二人的名义是特约代表,有不掏食宿费以及不参加会议的特权,于是到太原之后就可以会亲友,然后是专心游。共游了十处,以时间先后为序是:交城县的玄中寺,晋祠,祁县的乔家大院,平遥县城,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隰县小西天,蒲县东岳庙,洪洞县的广胜寺、大槐树和苏三监狱。还是说观感,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或从略)。其一,住太原四夜,只乘汽车穿过一些街道,印象有一些,不完整。总感到阴沉沉的,听一个亲戚说,是空气受污染,夜里,星辰也只能看见一个(想是金星)。其后西行南行,见路旁常有许多高大的烟筒冒烟,说是用煤炼焦,出口。这些都是工业化的应有之事,可是如此一化,日月星的三光就丧失一光,以及不再能吸到清鲜空气,得失如何,总当想一想吧?其二,游晋祠,从众,看了圣母殿及其中的塑像。我更感兴趣的反而是入门后右手一方的唐槐以及圣母殿前左方的周柏,是年寿使之不只高大,而且希奇。《晋祠铭》在书法史上占一席地,也看见了。其三,乔家大院,房屋坚实精致,以及布局的严整,就是在北京,也应该叹为希有。站在院里,四面望望,还可以想象百年以前富庶大家庭的生活情况,男男女女,出出入入,都是旧的,也会有多种苦乐吧?总之都过去了。其四,平遥城,我们看的是西门,有瓮城,雄伟完整,只是没有城楼。登上城头看,城很大,能看到远远的雉堞。望中的街道也古香古色,据说还保留明清时代的旧貌,可惜时间不充裕,未能去看。说起旧貌,不由得想到国内数不尽的完好的城,只是因为迷于破旧,连北京的周围六十八里的在内,都拆了。拆,容易,手中有权,一声令下,可是,万事都在变,人的头脑也会由火热变为清凉,烧退之后,来了平静,不会想到祖先的遗产吗?已化为空无,后悔就来不及了。其五,黄河的壶口瀑布,布之上,黄涛滚滚而下,险恶到使人几乎不敢正视,可以说是天下奇观。这次往山西,所见不少,如果排名次,当以此处为第一。也就可以领悟,与自然相比,人力终归是微弱的。其六,由洪洞县治东行二三十里,汽车盘山路而上,到广胜寺。建筑好,尤其山门内的琉璃塔,十三级,高四十多米,造形很美。有下寺,在山下北部,未看,返京,与卫建民(洪洞县人)闲谈,始知有名的“太行(即太行山的太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那幅壁画就在下寺。其七,明代风尘女子苏三的悲欢离合故事是根据实事编的,所以看苏三监狱就比看大槐树多有感慨。也是听卫建民说,县衙的大堂二堂,以及其西侧的监狱,都是明朝初年建筑,大革命中县政军管,革委会的头头某人也是迷于革,一声令下,都拆了。其后革之风过去,为旅游卖票,重建了监狱,形貌追往昔,却不再是苏三住的那一个。一个监狱,小节,但小事可以通大理,是权太大而知过少,就容易胡来,引来悔之晚矣。
  以上所记之游都是大举;还有几次零碎的,既然题目是记游踪,也就应该提一下。以时间先后为序,共三地,大同云冈石窟,新安东关看白洋淀,通县张家湾。先说云冈石窟,是与大学同学王造年兄结伴,于1982年8月28日到大同,29日去看的。窟多,佛像多,那尊最大的大得惊人,可以想见其时费了多大力量。这次前往,我有记,重点却是说遗憾,之一是没有找到李凤姐当垆那样的酒馆,之二是住在起火老店而没有起火(文题即名《起火老店》,收入《负暄续话》),真是往看佛而离佛门太远了。
  接着说看白洋淀。那是北国的水乡,早想去看看而没碰到机会。是1977年年底,在我这里度过后半生的岳母病故,火化,骨灰仍存在北京。活人眼目,入土,并与配偶并骨,是优厚的待遇,于是于1982年9月下旬,由我们夫妇和死者的一个侄儿乘长途汽车,恭送到白洋淀旁的大北流村(在淀的西北方堤外),下葬。此地在新安镇北十里,大事已毕,偷闲于27日到新安看看。出东门下堤就是淀的码头,也许这一天有集市吧,停在水边的小船多到数不清,心里想,到苏州,到吴江,情况也不过如此吧。
  再说游张家湾。张家湾在通县城东南十几里,是早年南粮北运卸粮的码头,我在通县上学六年,视通县为第二故乡,却没到过张家湾,一直引为遗憾。遗憾更是“勿言难”,于是惊动了北京市政协的贾凯林女士,还殃及池鱼,惊动了通县政协,由他们招待,于1993年10月29日乘汽车去看。徐秀珊女士陪同前往。久不用,当然不会是昔年的形势,但石桥以及残存的城还是明代的,桥东西还有水塘,也许就是所谓湾吧?捎带着还看了那块我认为必不真的古董曹雪芹墓碑,因为沾上点“红”,安静地躺在一间房里的玻璃罩下。
  写至此,算算,我这欣赏“好事不如无”的人,只是近年,也竟走了七八处,信哉,说了就照办之难也。


《流年碎影》 滥竽上座(1)


  这个题目,或说这个题目所指之事,一再沉吟之后才鼓起勇气写。想不写,是因为述说自己的世俗视为光荣的经历,有夸官之嫌,会使大方之家齿冷。可是不写,又有违这本书的据实留影的精神。两难,求“允执厥中”,其实也就是时风所谓坦白,决定这样下笔:事,查有实据,不隐避;可是同时要说明,点头,是打鸭子上架的结果,而上架之后并未站稳,所以总是感到惭愧。
  座有上下,想当不会在周口店的生活以后吧?有所谓政治之后自然更要这样,高到帝王,坐要南面,其下的臣妾就只能两旁侍立。出门上车也不例外,如信陵君接侯嬴,表示谦逊,要“虚左”。座分上下,与平等的信念不合,所以世纪一个一个过去,终于产生了消灭阶级的理想。但这又谈何容易,比如依例应该坐上座的人,有个应该消灭阶级的讲话,报纸或电台当做新闻发表或播放,讲话前就要加“重要”两个字;小学教师向学生讲德育如何重要,这“重要”两个字就只能放在德育之后,而不得放在讲话之前。同理,求好理想实现,要做,此意出于坐上座的人之口,要称为“指示”,小学教师限期交作业就不这样称谓。所以应该赞叹,伟哉,座分上下之为用也,之长寿也!赞叹,还可以加个微末的理由,是桑榆之年,因为写了些不三不四的文章,印了几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书,有些人闲情难忍,起哄,我竟也分得一杯羹,就是说,有些可以得世俗之名的事,常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做,而做了,也就挣来一些或大或小的上座之名。名,求,是俗事,不想求而得,仍是俗事,何以“未能免俗”?总的说,我是世俗(取不能忘情之义)人,住在俗世。分着说就多了,只举一个例,比如一种报纸的副刊是个老朋友的外孙女编的,入门叫一声老爷,让写刊头,你能拒绝吗?鸭子无能力上架,无奈打的力量常常太大,抗不了,只好上。上的架各式各样,依祖传大罪恰为十的惯例,只收十种。
  其一是评介人、评介书。书是人写的,著文说某书好,值得看,是非全面地评介人,为减少头绪,也可以并入写人一类。由80年代早期拼凑《负暄琐话》起,评介人的文章我写了不少,说评介,因为所写之人经过选择,大致说所言,就都是灶王老爷上天,好话多说。不过,至少我自己认为,虽然是好话,却都是实话。有些读者也是这样看吧,所以,耳闻,少数也眼见,领其带的才子,高其跟的佳人,等等爱名不减于爱意中人的,就以为上我的笔端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