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年碎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家里招待我酒饭,不只一次。我很感兴趣,因为酒和饭都是家常的。对沈能展,有一事我也很感兴趣,是她能入其国,从其俗,一个上海姑娘,竟是满口哈尔滨话。
  至此,该办的都办了,要如《庄子·逍遥游》篇所说:“旬有五日而后反。”虽然不是归心似箭,也乐得尽早到家,于是与语言研究所的陈治文、徐枢等结伴,坐飞机回了北京。
  以下说题目的后一半,南行。这次不是参加什么会,而是看《古代散文选》下册清样的改正情况。这本书选文用繁体,北京的印刷厂不方便,送上海排,校过一、二、三,清样还有些改动,要由社驻上海办事处的杨师麟送厂改并找人核对,怕万一还有问题,需要参与编的人去把关。我是理想的人选,可是年过古稀,社里不放心,想让责任校对去,有问题来电话商量。我说那样过于麻烦,万一问题多,我还是要去;况且,语文编辑室为什么事,已经有三四个人在那里,我去,他们可以照顾。商定,于9月23日上午,为了避免单身旅途寂寞,我带着校样,乘飞机前往。到虹桥机场,转民航站。上海友人李世健和语文室的顾振彪去接。为了争取时间,先到余姚路,把校样交给杨师麟,然后到瑞金二路出版局招待所“定居”。杨师麟既工作能力强又负责,校样很快就到印刷厂,可是印刷厂有近于旅行的制度,到真动手改,还要一段时间;还有,改出来,要经过一位名吴文娟的女士核对,才能送到我手。这样,我这次到上海,就成为时间很多而工作很少。何以处理这闲?又只能是哈尔滨那一套,游和会亲友。著文宜于以类相从,还是先说工作,是校样于国庆节前(28日)改完,交吴文娟女士,吴女士是由商务印书馆退休的,大户出身,水平高,负责任,要通读之后才转到我手。30日亲自送来一部分,第一次会面,人清秀聪慧,虽年已知命以上,还不愧为江南佳丽。果然提出一些问题,我考虑,处理了。就这样,节后又处理了其余的大部分,上海之行的公事,得吴文娟女士之助,比预想为好地办完了。


《流年碎影》 北行南行(2)


  接着说游。上海,我住过一个时期,走过一些地方,再游,可以用补课加兴之所至的办法。因为兴趣不很高,只到很少几处。计有虹口公园的鲁迅墓,是李世健陪伴去的;城隍庙和豫园,是孙玄常(其时借来编高中语文课本,先来上海,与我住在一地)和他的朋友篆刻家俞蝶庵陪伴去的。豫园值得看看,但与苏州的几个名园相比,就不免有上下床之别。城隍庙的特点是挤,本打算挤进去吃一种有名的小吃,因为都不年轻,少冲锋之力,只能望望然而去。幸而俞先生好客,我们到他家,不必挤,就得了手持蟹螯、口吞黄酒的享受。顺着口腹的享受说下去,是游城隍庙的次日,我与孙玄常结伴,游了龙华寺。惭愧缺少道心,对于大殿、佛像、梵呗之类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而至今念念不忘的乃是素馅小笼包。所以念念不忘,是一生吃包子无数次,馅多种,味道之美,以这一次为第一。补课性质的还有一处,是走到外滩,见通浦东的渡船来来往往,想创造一次“曾到浦东”的经历,也上船,到浦东登岸,转一个小圈,原路而返。非补课性质的,南京路,竟去了几次,目的单一,到朵云轩买廉价的图章石。所得不少,选其一带往太仓(详情以下说),求凌伶兄刻个闲章,文曰“中行无咎”(语出《易经·央卦》),至今,为人写刊头之类还在用。
  最后说看亲友。没有亲;友也不多,但有一位住在市外的。先说市内的,来往最多的是李世健,接,送,陪伴游历,还约到他家里去吃饭。此外还帮了个大忙,是经他介绍,认识他的弟子在锦江饭店做秘书工作的陈幸君,才未费力就买到返京的飞机票。其次是张伪之,见几次面,还送我两瓶浙江名产五加皮酒,但不知为什么,未积极约我到他家,去拜见他的尊夫人。此外还曾往新闸路看在北京两饭店新认识的朱启勋、林文桂夫妇,因为时间紧,寒暄几句就辞出。最后说那位住在市外太仓的,是同事几年(整风运动中加右派之冠,发往北大荒,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并很相知的凌伶。他由北大荒,借冻成残疾之光,得随原籍为太仓的夫人回了太仓(他是湖州人),大革命结束,社会环境由冷酷化为温和,我们已经有了通信关系。这次由远在天边变为近在眼前,而且有闲,当然想去看看他。先写信,很快收到他回信,说欢迎我前往,至时他到车站去接。又得李君世健之助,于10月2日上午顺利登上西北行的车。路不远,未至午就到太仓。下车,看见霜红(他的雅号)老兄正在不远处睁大近视之眼往车门这里望。走近,握手,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都老啦!”车站像是在原来的西门以外,我们东行,总有二三里路吧,到他的家。在街南,入门,先经过其他人家,他的住屋在南端,房前有小河,风貌还是旧时代的。他的夫人出去串亲,不在家。吃过午饭,要利用半日的时间,各处看看。多年的习惯,愿意看旧的,问画家三王(王石谷非太仓人,老四王只剩三位),说地名南园,早已没有遗迹。吴梅村就更惨,连住在某街某巷也不再有人知道。幸运的是写《五人墓碑记》的张溥,不但家宅保存着,据说房屋还是晚明的原样。我们去看,在西街路北,房两层,东、北、西三面连在一起,与我们常见的富贵人家宅院迥然不同。离这所古宅院不远有个公园,当然也要进去看看,曾经北京、苏杭的沧海,太仓之园至多只是个水池,也就可以自郐以下无讥矣。更有意思的是晚饭以后的叙旧,以及枕上听到的窗外小河的流水声。良辰易尽,因为还要看校样,于次晨,最早一班车就回了上海。
  飞机票是7日上午的,6日下午,与杨师麟、吴文娟共同处理了校样的问题,准时到了虹桥机场。候机室里遇见一位自信心之强使我五体投地的,是距规定的起飞时间还有十几分钟,这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坐在我旁边)站起来跟我说:“劳驾给我看着包,我上去吃点东西(楼上有餐厅)。”我说快起飞了,劝他不要动,他说:“没有准时起飞的。”还是不慌不忙地上楼了。过了不短的时间,他不慌不忙地走回来,谢过我之后,仍坐在我旁边。果然,又过些时候飞机才起飞。路上,我不能见景物,就想这位的“坚信”,一是坚信我不会拐走他的包,二是坚信飞机不会例外,准时起飞。可是他胜利了,伴我一生的怀疑主义,其价值就成问题了吧?


《流年碎影》 有关文言的工作(1)


  以下说近些年的编写,安排的原则想兼顾时间先后和内容之所近。我回社工作,开卷第一回是编注文言散文,又多年以来,用力最多也就耗时最多的是编写有关文言的读物,所以想先谈这一方面。
  由以上两三篇可知,站在排头的应该是《古代散文选》下册。我1979年初回到社里,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却始于1978年。人,不只各有见,还各有自己的习性,先是三个人凑在一起,以后加上我,四个,断断续续在一起谈,编法,篇目,意见不少,决断不多,总有一年多吧,才大致定了局,其中一项是我总其成,定稿。起草的只有三个(王微一向是审而不作),其中隋树森于1979年10月患脑血栓,还休养了个时期,因而我的负担就很重。重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篇目过去没有人注过,加注,有时就要查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有些只见于大图书馆的善本,就不得不跑善本室。我住在北京大学,想利用近水楼台之便,找关系,办手续,领了图书馆的善本室阅览证,常常要提前回家,去照顾善本室。也确是解决了一些疑难,如选文第二篇元好问的《邓州新仓记》,开头一段说“漆水公之镇是邦也”,考出漆水公是韩琼,就是在北大图书馆的善本室翻检《嘉靖邓州志》,才查到的。一般篇目,没有这样的疑难,也是各种花样,标点,段落大意,题解,作者介绍,注解,还有全书的行文风格,都要面面照顾到,动笔处理。最后,九十四篇选文完成,还要写一篇《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上、中册谈字、词,也是我写的),作为全书的附录。书稿完成,记得已经是1980年的年末。排印也不快,所以处理清样,已经是1981年的9月底到10月初。
  接着说编注《古代散文选》下册,费了力,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