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不是大哥
旧时江湖上的大哥,凡出场都是威风凛凛,肩一抖,自然有喽罗在后面把披风接住,手一伸,旁边的跟班赶紧把他想要的东西递上。如此派头,让很多人想入非非。
喽罗不好玩,谁不想当大哥!但就很少有人能想,人都有趋利的本能,人家凭什么追随你?
大哥不是那么好当的,大哥必须让追随者有所依傍。要给弟兄以庇护,帮他们解决困苦,甚至带领他们打一片江山,让他们分田封侯,光宗耀祖。所谓“大哥”,年龄不一定大,却要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遇大事稳得起,遭风险能承受的人。
和平时代的大哥,就是那种事业有成的人,而衡量事业成功的标准,最通俗的就是钱权二字。
以前黑道上的人,靠一身横肉,两肋插刀,就可以混下去。现在不行了,黑道常常和红道、白道搅在一起,如今的黑帮老大也穿西装,打领带,有的还混成了杰出人物。说实话,人都是肉眼凡胎,都要吃喝拉撒,有了实力,就能给人好处,还怕没人跟你混?
黑道尚且如此,其它各界更不必赘言。
老板之所以有资格发号施令,是因为薪水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雇员也可以对他说不,大不了卷铺盖走人,但走到哪里你都得吃饭,无非是换一个老板,换一种声音而已。要么支配别人,要么被人支配,你如果不能发工资给别人,赚取别人的剩余劳动,就只有从别人手里领取工资,不然就无钱买米。
大哥必定是富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大哥,大哥要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大哥首先是社会性动物,一切孤芳自赏,脱离群众的人,都不适合担当大哥重任。
大哥是那种有着强烈支配欲的人,领导别人夺取胜利,远比他自己去肉搏愉快得多,如此,他才能在组织和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谦虚谨慎,事必躬亲,这种人有美德,但不是大哥。
大哥的意志应该非常坚定,才不致于被旁人左右,从而失去主见,失去方向,也失去了威信。
大哥还应该宽容为怀。每个人都有人格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平级人物之间彼此不容,对各自的命运影响不大,但大哥的态度关系到喽罗的前途,所以围绕着大哥的一切明争暗斗,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哥的赏识,有时仅仅凭着这种赏识,就可以让人为他卖命,士为知已者死,中国人向来有感恩的传统。
大哥的号召力来自于恩,震慑力来自于威,有恩无威,失之懦弱,有威无恩,使人疏远,这两者的结合,便是大哥的魅力所在。
只有永远的利益
前些年日本出现一个词叫“援助交际”,就是小女生和老头子交朋友,老头子提供经济援助,小女生接受之。当然,也不是白接受,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女生的回馈就是自己的身体,对老头子来说,也相当丰厚了。
真是笔合算的买卖,达到了双赢!
现在这种模式在中国也渐渐流行了,叫“网络援助”,警方呼为网上卖淫,说法不同,实质一样,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很多堂皇的字眼,只是听起来很美,背后的实质,其实都是赤裸裸的。
生意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
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国与国之间,因为利益,同志加兄弟,因为利益,朋友变仇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正是人际关系的缩影。
人之所以需要聚在一起,过社会化的生活,是因为人们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友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即使儿时的好友,如果谈的都是往事,难有新的火花,久而久之,关系也会淡化。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不是否定友谊的存在,而是探讨一种使其更长久、更丰富的途径。
创业不是赶早市
作家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出名若是晚了,快乐也要打折。
出名趁早,创业也要趁早,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急急忙忙的。据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至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比香港整体创业率高出10多倍。可见年轻人创业是多么的符合潮流。
出名难,创业也难,从某种意义来说,创业的难度可能更大,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事,也不是一举就能成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创业者都是像当年刘永好兄弟一样,手里只有一两千块钱,然后魔术似的长到了现在的N个亿。“白手起家”确实是创业的一种模式,但那只是一种,那个时代本来就是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白手起家顺理成章。
现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成熟,财富已经相对集中,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再摸着石头过河,呛水的危险就大了。创业不再是个盲目的举动。
就说香港,那创业率超过30%的18至24岁年轻人,从事的大多是个人服务、商业服务或创造性行业等。太年轻就没有资本,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都还没有积累。有些行业虽然门槛低,容易进入,谁都能做,但起点也低了,从长远的眼光看,未必对人生有利。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婚嫁乃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尤其是对旧时的女性而言,嫁人那天就是决定她终身命运的一天,对于闯天下的男人来说,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
旧时武林中人,只要拜谁为师,终身就为其门徒,生死都交给他了。手艺人也将拜师学艺看得很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开始打杂,到最后出师,算得上艰苦卓绝。学成之后,一般也就从一而终了,很少改行,因而一个手艺人的命运绝对和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学习一门知识必定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人生有限,不允许你经常改道。而且你所学的那门技艺,所从事的那门行业,往往也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气质,要想改行,无异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那当然很难。
所以一开始选择事业的切入点很重要,虽然任何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并非所有机会都是为你准备的,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又被社会所认同的目标,成功才更有保证。
曾经有媒体评论说,除了GE以外,宝洁是另外一个培育CEO和职业经理人的学校。近十年来,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宝洁趋之若鹜。每年中国宝洁都招聘大学生150人左右,而每年从“宝洁帝国”中走出去的人也在50人左右。
到一流的企业,不仅是为了一流的薪资,也是为了学到一流的本事,到宝洁打工,犹如到北大上学,具有相同的意义。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那些典型的小企业没有经验,也没有训练。实际上,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是在大企业组织中工作过5至8年的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经营管理方法,学会如何作现金流分析,如何搞好人员培训,如何委派工作并建立一个班子……强大的能力是在你开创企业之前5至10年的管理经验中取得的。如果你没有,你就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错误。”
统计表明,在全球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71%的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资源都是来自企业创始人原来就职的企业。
经历也是一种资源,从大公司出来创业的人拥有一种“年龄资产”,他们有着在职业生涯中累积起来的环境优势,受人尊敬的专业声誉、经济上的自由度以及行业中的“知情人”地位。
创业不是赶早市,去得早就可能捡个便宜。也许开始得早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允许你多犯错误,跌倒了还有时间爬起来。但换个角度想,既然跌倒是难免的,为什么不在人家的企业里去多跌几次呢?把该跌的跤跌了,以后就走得顺了。创业毕竟是一辈子的事。
当家才知柴米贵
打工的人常常这样算账: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价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创造的价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