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商十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找到了他,刘秀当天就亲自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不起来,也不说话。刘秀就和他躺在一起,摸着他的肚皮说:“哎,哎,子陵,你能不能帮帮我的忙?”严子陵还是不答应,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刘秀跟他谈了好几天,请他出来做官,他执意不从,后来隐居富春山。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请好友柳亚子出山,柳想效法严子陵。毛泽东的“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出于此。

  同时,刘秀对官僚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绝不宽容,对皇亲国戚一般也能理智对待,严加约束。他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奴仆有一次大白天行凶杀人后,躲在公主家中,官吏无法捕捉。洛阳县令董宣听说公主要出门,驾车的正是那个奴仆,就在半道截住了公主的车子,当面将那个奴仆正法。公主立即回宫向刘秀告状,刘秀大怒,把董宣捉来,当面就要打死他。董宣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靠着陛下的圣明,汉朝才得到中兴。现在放纵奴仆杀人,怎么治理天下?你不用杀我,我自己死吧。”一边说,一边撞在柱子上,血流满面。刘秀赶紧叫小太监抱住他,但要董宣给公主叩个头消消气。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叫人按着脖子强叩。董宣两手撑着地,就是不叩。湖阳公主不满地说:“文叔(指刘秀)当老百姓的时候,经常匿逃犯,官吏都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天子,都不能在一个县令身上施加一些威严?”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的不同啊。”刘秀不但没有怪罪董宣,反而褒奖了他,给了他一个“强项令”(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事后刘秀一直记着这个七品芝麻官,董宣死于任上后,刘秀派专人去看望,见他家中一贫如洗,刘秀感慨地说:“董宣如此清廉,死了我才知道啊!

  像刘秀这样的宽厚圆和的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而好皇帝,在封建历史时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良的老百姓总是将幻想寄托在能有一个好皇帝的希望上,”没有明君找清官,没有清官找大侠“,这就是古代老百姓的心态。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作为商人,对待他人尤其是下属员工,应该讲究温和宽厚,圆和处事,这样才会使员工下属更加拥护你、信服你。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业业务往来,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他,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久而久之必然使他佩服。所以孔子说:“恭敬无礼则徒劳。谨慎无礼则畏惧。勇猛无礼则谋乱,正直无礼则绞乱。”又说:“本身不用礼而期望礼于从,本身不用德而期望德于人,就是乱。”天玄子说:“有礼的人所以示范人,所以能服人,所以能敬人,也所以能自敬。”柏拉图说:“我对待人们无礼,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我。”刘伯温说:“惟有礼可以限制暴怒,惟有诚可以破除奸诈。”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讨厌他人的人所以自恶,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所以释迦牟尼说:“讨厌人、陷害贤能的人,好似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还从上坠落于自己。好似逆风扬尘,尘不至于对方,还是洒回自身。”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

  在战国时期,有人向荀子请教交往中如何注重礼节。荀子说:“人生有欲望,欲望不能达到,就不能无求,求而没有度量分界,就不能无争,争就生乱,乱就无穷尽。先王们讨厌这个乱,所以制订礼义来限制它。限制人的欲望,使人们少去求取,使欲望不能穷达于事物,事物必然不屈服于欲望,两方面共同滋长,于是礼便兴起了。”这只不过是从狭义而言的,如果从广义而言,正如古代圣人所说:“大礼与天地同节。”

  夏朝兴礼而能长期稳固,所以有419年的历史;商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所以有648年的历史;周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并继承了夏、商的礼而有所增减,所以有887年的历史。汉代又复兴礼制,叔孙通精通周礼而变更它,也有425年的历史。唐代有287年的历史,宋代也有316年的历史。这些朝代,都是以礼治国。

  秦国实行的是暴政,而不以礼治国,所以只有39年的天下。隋代实行的是逆政,所以仅有28年的天下。元代实行的是武力治国,所以仅仅90年。至于魏蜀吴三国时期,以及宋齐陈梁隋六朝之中,梁唐晋汉周五代时期,他们所兴的都不是礼治,所以灭亡得也快。

  夏桀与商纣,桓、灵公与汉献帝,唐玄、昭宗及宋徽、钦宗,甚至历代亡国的君主,考查他们各个时代的政教、风气,思想形态与社会意识,都是不仅不以礼治国,并且逆礼道而行。所以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大行其道,民心涣散,士人对前途感到渺茫。纲纪不正,军事无备,经济衰落,教育不举,到后来即使悔恨莫及也无法挽回残局。治理企业、现代交际的道理也是这样,做人修身的道理同样如此。一定要形成和遵守一定的礼节才会形成良好的形象,才会使人真心敬佩和服从。

  礼并不是那些时髦学者所说的迂儒超世的学说,不合乎现实的高谈阔论,也不是腐朽之物。所以各朝各代,都有礼的起因,都有礼的增减,谁也不例外。

  大圣人孔子说:“说到又能履行,就是礼。”《易经》中说:“雷在天上,响声极大,君子不符合礼的就不履行。”又说:“不符合礼不看,不符合礼不听,不符合礼不说,不符合礼不动。”这就需要有慎重独特的观点,也就是有真心诚意的功夫。所以礼的本质,是自内心而生发的,然后表现在外部,而又是从外制、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这样内外双制,使所有的道德行为,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这种习惯与行为,通过很长的时间,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不必去勉强做作。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些,不仅贪污堕落、结党营私、偷生怕死之徒极少出现,就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谋权篡位的事也少见了。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某君是机关的最高领导,高级职员去见他,他不但坐着不动,也不屑回你一声某先生,而且不肯注视对方的陈述,对方只好站在旁边说话,真是架子十足。有时不高兴,认为对方说的话不对,他竟始终不开口,好像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方落得一场没趣,只好愤然退出。他对高级职员尚且如此,对其他下属,便不问可知。对待朋友,也是似理不理的神气,实在令人难受。当他得势的时候,大家只好背后批评,当面还是恭维,还是奉承,心里却是反对他。后来,形势逆转,一时攻击他的人非常多。人在社会,要少结人怨,多结人缘,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用心去学习,学习成为习惯,多礼便十分自然了。

  可见,作为商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尽量讲究礼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

  在现实社会中,能做到进退有节是不容易的,因为人都有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心理,有了几十万,还想几百万;有了几百万,又想几千万。做官也是如此,官居宰相了还想做王侯。

  进退有节实则就是在名利场中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自己,不至于利令智昏。面对突来的富贵便昏昏然,变得轻狂自大,目无他人,没有平常的心态,所以其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在唐代,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汾阳王府自落成以后,每天都是大门打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郭子仪不准府中人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一名军官将要到外地任职,来向他辞行,就径直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洗打扮,而郭子仪在一旁侍候,就像奴仆一样被呼来唤去。这位军官回去后,不免要讲给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都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他几个儿子觉得这事太丢王爷的面子,跪下来求他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