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商十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升了15%。现在,微软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及公众形象较过去也有了极大改善,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与唐骏的努力分不开的。不过,如果没有微软这样的授权和信任,唐骏没有这些权力,他也做不到这些。

  三星集团领导者李秉哲一直坚持“人才第一”的经营理念。他尊重下属员工,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疑人勿用,用人勿疑,这是李秉哲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实行并一贯坚持的用人之道。只要他看准的人才,就大胆提拔使用,并且努力扶持并予以充分的信任,使他们信心十足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有“硅谷常青树”美称的惠普公司认为,人才最需要的是信任和尊重。惠普在这方面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公司,它只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你从哪里来。在处理问题时只有基本的指导原则,却把具体细节留给基层经理,以便作合适的判断,这样公司可以给员工保留发挥的空间。惠普是最早实行弹性工作制的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在家里为公司做工作。惠普不歧视离开惠普又想返回的人才,曾经有一位高级副总裁在惠普的经历是三进三出。惠普实行分权管理,在公司管理层的支持下,各类人员各负其责,自我管理,公司鼓励员工畅所欲言,要求员工了解个人工作情况对企业大局的影响,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

  因此对待要用之人,首先就要依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我也不愿怀疑他的诚意,如此可能更会赢得员工的忠诚。

  □得人才者胜,失人才者败

  无论一个人在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该体验过追随。人才追随别人主要是因为这样做感觉良好,因此,作为一个成功商人,他的主要魅力就是如何使追随他的人才感觉良好。

  为什么必须使追随你的人才感觉良好呢?这是因为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根本。

  一个企业有厂房、有机器、有设备,然而没有人,就根本算不得企业。

  有人运用拆字法,形象地比喻说,企业无人则“止”。

  正如管理学家巴纳德指出的那样:“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由人运转的,为人服务的系统。”

  自古以来,“得士则胜,失士则败。”项羽乃名将之后,“力拔山兮气盖世”,然而他生性多疑,吝于封赏,致使能人名士纷纷弃他而去,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

  刘邦虽不过是“流氓无赖”,然而他却善于用人,有张良为其运筹于帷幄之中,有韩信为其决胜千里之外,更有萧何为其正朝纲,抚百姓,终于以弱胜强,夺得天下。

  商场如战场,企业间的竞争是同一个道理。多少家企业因人才而兴,多少家企业因人才而败。一个人才济济、同心协力的企业,断不至于大败大输;而一个人才流失,内部混乱的企业,也绝不可能常胜不衰。

  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衰沉浮,可以说是充分反映了人才对企业生死攸关的重要性。

  福特一世得士则胜,失士则败:

  我们知道,亨利·福特在1907年就提出“要使汽车大众化”的宏伟目标。但是,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亨利·福特(以下称福特一世)从1889年开始,曾两次创办汽车公司,结果均遭失败。

  1903年他第三次创办公司,聘请了一位叫詹姆斯·库兹涅茨的管理专家出任经理。正是这位库兹涅茨,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帮助福特一世作出了“汽车大众化”的决策。也正是这位库兹涅茨,为福特公司组织设计了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0多倍。

  然而当老福特被冠以“汽车大王”的称号之后,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变得狂妄自大,变得刚愎自用,变得独断专行。他尤其听不得不同意见,尤其做不到受谏纳言。

  于是,公司人才纷纷离去。最后,连库兹涅茨也不得不另觅新枝,而公司之外的人才更是望而却步。

  福特公司失去了它往日的生机和凝聚力,丧失了开拓进取的能力,尤其可笑的是,在19年的时间里,它只向市场提供一个车型,老福特本人所钟爱的黑色的T型车。

  结果,到了1945年福特二世接手的时候,福特公司每月亏损已达900多万美元。

  正如一个董事所描述的:“当时公司摇摇欲坠,濒于破产。”公司管理则一团混乱,甚至没有账册,没有结算制度,在工资单上甚至还有些已经死亡的员工的名字。

  老福特的发家,没有库兹涅茨为代表的公司员工的奋力拼搏,没有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管理精英的出谋划策,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而福特公司的衰落,同样的,没有库兹涅茨这班人才的流失,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老福特能一如既往地执行他重视人才、依赖人才的政策的话,通用汽车公司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重新超越福特公司。但是,正是由于老福特晚年的不明智,自毁了长城,而通用汽车公司却在其总裁斯隆的英明领导下,采用分权制,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形成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的管理体制,终于在1928年超过了福特公司,跃居世界首位。不仅通用,甚至克莱斯勒公司也把福特甩在了后边。

  福特一世得人才兴,失人才败。

  令人奇怪的是,福特家族似乎具有这种先扬后抑的传统,福特二世走过的道路与老福特竟然出奇地相似。

  福特二世接管公司之后,不惜高价,聘请了号称“神童”、“蓝血十杰”的“桑顿小组”二战时期美国空军的后勤管理小组(其中包括后来出任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福特二世还任用原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欧内斯特·布里奇负责福特公司的工作。

  布里奇精于成本分析,福特二世甚至不惜答应给他股票特权以求从通用汽车公司挖走布里奇。而且,布里奇又给福特公司带来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威廉·戈塞特、路易斯·克鲁索、D·S·哈德和哈罗德·扬格伦。

  这些人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利润连年上升,并推出了一种外形美观、价格合理、操作方便、适用广泛的“野马”轿车,创下了福特新车首年销售量的最高记录,把“福特王国”又一次推向了事业的高峰。

  正是在“野马”车的开发、销售过程中,新星艾柯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然而后来福特二世也走上了老子的错误道路,他不仅专断拒谏,甚至忌贤妒能,布里奇、麦克纳马拉等人都被迫离开了福特公司。他又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连连解雇了艾柯卡等3位经理(这才演出了艾柯卡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一幕),最终整个公司人心浮动,人才外流,福特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面对大江东去的败局,福特二世不得不辞掉了公司董事长职务,结束了福特家族77年的统治。

  可以说,整个一部福特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得人才兴、失人才败的活教材。

  福特公司两次兴盛,缘自启用能人;福特公司两次衰落,是因为排挤人才。

  同一个公司,在同一任董事长任期之内,竟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先用人,再赶人,至今看来,仍是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章 决策能力训练
  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正确决策是企业的命脉

  美国著名决策大师赫伯·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20世纪初,出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的维尔先生,是美国企业历史上一位不为人所熟知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最有效率的决策人。他在担任贝尔公司总裁的近20年中,非常正确地做出了四项重大决策,从而使该公司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最快的民营企业。

  从一开始,维尔就十分清楚这一点:一个电话公司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