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羊的门 作者:李佩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呼天成开列的长长的名单。从县城到市里,从省城到北京,这是一次耗费巨资的〃慰问〃。呼天成把这次行动叫做〃千里送鹅毛〃。在整个呼家堡,除了老德之外,没有一个人知道,呼家堡收入的第一笔巨款四十七万,有一大半〃千里送鹅毛〃了!
  那一年,呼家堡人并没有分红。春节时,呼家堡人吃的仍然是85%面包成的饺子,连呼天成也不例外。不过,就在〃千里送鹅毛〃之后,村里的会计老德光荣地退休了。
  从此,〃铁算盘〃老德成了菜地里的一名菜农,干的是轻活。
  应该说,呼天成是无心插柳。他看重的是〃人场〃,他要种植的是一个有放射性的声音。在那七年时间里,他几乎是年年如此的〃慰问〃。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无意之间,他做了一个天大的〃广告〃!在一些有〃身份〃的家庭里,〃呼家面〃这个名称不胫而走!
  〃呼家面〃这个品牌,是从人们的口头走向市场的。它先是悄悄地在一些体面的人家流行之后,尔后才走向社会的。这种小袋装的面粉,在一个时期里,成了高贵和体面的象征。后来,当整个社会全面走向商品经济时,那种小袋食品的方便快捷,已成了所有食品行业争相模仿的一种包装。
  三年后,当呼天成决定更换面粉厂的设备时,他所培植的〃人场〃发挥了极大的效用。那时候,买进口设备是需要上头一层一层来批的,那些〃批文〃需要过一道道关卡,盖无数个公章。在城市里,有很多单位为了跑〃批文〃整年住在北京,一两年也不一定能跑下来。可呼家堡要的这套进口的面粉设备,〃批文〃全部跑下来,却仅用了三十七天!
  应该说,一个人的大气是由时光和阅历来熏染的;而一个人的豪气却是由物质来铺垫的。当呼家堡的年收益超过千万时,呼天成那些像树棍一样的字迹就成了无往而不胜的〃金招牌〃,成了一道道万金难买的〃手谕〃。在这方面,呼天成是从不惜乎钱的。他说,钱算龟孙!然而,呼天成最为高明的一点,是从来不搞〃个人行为〃。他是从不送礼的。在呼天成的字典里从没有〃送礼〃这两个字。在这一点上,呼天成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所有的场合,在所有的交往中,他嘴里从来都说:呼家堡不搞那一套!可呼天成又是最看重情义的。在呼天成字典里装满了〃慰问〃、〃探望〃、〃支援〃、〃赞助〃、〃奖励〃等字眼。这些字眼使他日见大度,也使他的行动蒙上了一层高尚的外壳,成了一种有组织的正当行为。
  1981年,当〃呼家面〃正式进入省城的时候,呼天成也就打了一个电话。呼天成在电话里对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邱建伟说:〃建伟呀,咱家乡的面运到省里,你尝尝吧。〃
  邱建伟心领神会,马上对着电话说:〃呼伯,你放心吧。〃
  尔后,他先后打了一连串的电话,致使〃呼家面〃长驱直入,一路绿灯,优先进入了省城的市场。省报副总编冯云山听说后,免费给呼家堡策划了一个活广告:叫做〃今年流行'呼家面'!〃省银行行长范炳臣更是不遗余力……连银行系统办的年货里都有一份是〃呼家面〃。
  1982年,当〃呼家面〃初次进入北京市场时,虽然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最后还是陷在了一个食品公司的经理手里。北京太大了,纵是中央部委的领导,也无法去直接指挥一个食品公司的小经理。那一次,是王炳灿带车进京的,他一共拉去了五辆卡车的面粉,全陷在那儿了。就是那个姓吴的经理,死活不接受!那是呼天成在商品领域里打的第一个败仗。呼家堡生产的面粉长途跋涉运到了北京,原是姓黄的经理答应的,现在换了吴经理,人家一句话,就不要了!当时,前去接洽的面粉厂销售厂长王炳灿又先后跑了十几家食品公司,结果是没有一家愿意要的。五辆车呀!那会儿王炳灿简直愁坏了,当他路过天安门的时候,竟然突发奇想,跑到广场上大哭了一场!到了最后,他那有名的〃铁嘴〃都磨破了,还是没有把面粉推销出去。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连夜给呼天成打了电话,呼天成一听,也坐不住了,他说:我去一趟,见见这个吴经理。
  于是,呼天成连夜赶到了北京。第二天,当呼天成见到吴经理时,吴经理说:〃我很忙,只能给你三分钟的时间。〃
  呼天成就马上说:〃那好,吴经理,咱就长话短说。这样吧。这些面,我们不要了,白送给你们行不行?〃吴经理一听,愣了,说:〃什么,什么,白送?〃呼天成说:〃这么远的路,我们既然拉来了,也没法再往回运了。这些面粉,算我们白送的,你们试试嘛,看看呼家堡的面粉到底咋样。〃
  吴经理愣了一会儿,冷冷地说:〃这不是浪费么?不合适吧?再说,我们也很忙啊……〃呼天成说:〃我知道你忙……〃吴经理打断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嘛,这可是首都。你说你白送,我们就能要了?〃呼天成看着他,慢慢地吸了一口气,说:〃是这样。我看公司里业务多,的确很忙。经理们连辆车都没有,每天骑车上下班,很辛苦啊。咱工农是一家,面我们不要了。另外,咱呼家堡再'支援'你们一辆车。这几天,来来往往的,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算是补偿吧。〃
  吴经理不经意地看了呼天成一眼,那会儿是冬天,见呼天成脸黑黑的,上身穿着黑布棉袄,下身是黑棉裤,脚下是圆口布鞋,显得土里土气的,竟然说要〃支援〃他们一辆车?他觉得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当时,吴经理差一点笑出声来。于是,他就用打发人的语气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吧。你们要是真不要了,就卸下来吧,我让他们试一下。〃
  不料,却见呼天成又说:〃我现在就给你写张'条子',三天后,你派人去提车吧。〃
  于是,呼天成当即就给吴经理写了一张便条,放在了办公桌上。尔后,他站起就走。吴经理迟疑了片刻,伸手把那张〃条子〃拿起来看了,只见那字写得歪歪斜斜、枝哩八叉的,根本就像是一场玩笑。于是,吴经理笑着摇了摇头,顺手把那张〃条子〃团成蛋,扔进烟缸里去了。
  三天后,当吴经理又捏起那个团成一蛋的〃条子〃给人当笑话讲的时候,一辆崭新的〃桑塔那〃轿车已开到公司的门口!
  后来,〃呼家面〃就成了第一个打入北京市场的外省面粉。那位坐上了桑塔那轿车的吴经理,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老呼只要写个字,那就是手谕呀!〃
第十一章(2)

  四、鱼和饵
  〃呼家面〃后来能够成为系列化的产品,主要是得力于一个。
  这个人是呼天成专程从省里请来的。
  此人姓董,名叫董学林,是省粮食学院的一个教授,研究生物的。人们都称他董教授。董教授是个瘦高个,细眯眼,长着一个红红的蒜头鼻子,戴着一副细腿儿的破眼镜。这位董教授是南方人,说话蛮声蛮气的,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派头却很大。当呼天成第一次上门请他的时候,他一口就回绝了,说:〃呼家堡是个什么地方?那是搞生物科学的地方么?开玩笑!〃第二次,是邱建伟陪着呼天成一块去的,还带上了省委领导的信,于是,董教授就显得客气多了。他连声说:〃邱处长来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我去!〃但一谈到具体事的时候,他还是扭扭捏捏地说:〃这个,这个嘛。按规定,院里是要收费的。〃
  呼天成笑了,呼天成说:〃可以,可以。〃
  接着,董教授又说:〃我个人倒没什么。院里呢,是要按钟头收费的,就像上课一样。〃
  邱建伟笑着说:〃老董,你放心。院里我打招呼。〃
  呼天成也说:〃放心吧,呼家堡是不会亏你的。〃
  于是,这位董教授就到呼家堡来了。
  刚来的时候,董教授非常固执,从来不允许有人反驳他的意见。他总是用手拢着头上那些不很多的头发,头摇摇的,这里也看不顺眼,那里也看不顺眼,到处发表见解,总是说:〃这个,这个嘛,你们应该这样,你们应该那样……〃他一说,人们就得照他的意见改,弄得村干部一时无所适从。有人找了呼天成,呼天成说:〃他说什么,你们就听什么。〃
  可就这位董教授,在他住下的第三天,就贸然夸下海口,说要把他的一种食品保鲜的技术引到呼家堡来,使呼家堡的收入翻三番!他说,这很简单嘛。可就是这么〃很简单嘛〃的问题,光建实验室就花掉了呼家堡一百万!
  于是,呼天成还一句话:照他说的办!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他的一再坚持下,需要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