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党宣誓是共产党吸收新党员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毛泽东是党的创始
人之一,他当然不必向谁宣誓,他只要向自己心中的信仰宣誓就行了。新发
展的党员必须宣誓。但新党员不是向他宣言,他站在新党员的行列里,带着
新党员向他们前方那个代表党的象征符号宣誓,红纸上的 CCP 就是党的象
征,后来中共的象征符号按共产国际的标准统一成锤子镰刀。在艰苦的战争
岁月,有一张红纸倒是不错的。真正的火线入党,连一张红纸也找不到,就
在战壕边,树林里,用一块石头就地画个镰刀,新党员就向着地上的符号宣
誓。其实,符号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誓词。
毛泽东认为党和非党之间应该有一条线,但不能有一条沟。有沟隔住了,
群众过不来。没有一条线,党员和非党员一个样,党的存在就失去意义。因
此党一方面要向群众敞开大门,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神圣感。有神圣感才有吸
引力,吸引群众参加这个神圣的组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群众都可以入党。
能够成为发展对象的只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发现、培养、考验入党积极分
子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任务。在战争年代,除了党的干部如党的代表、
政委身份是公开的,一般党员的身份都不公开,党内活动也是若明若暗。一
般群众看到党员们经常在一起议论、开会,讨论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自
然很向往。他们对于那些有幸参与那个神圣的决策圈子的积极分子更是羡慕
不已。但是他若想参加进来,必须为自己创造入党条件。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的入党标准有五条: (1)政治观念没有
错误(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
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抽鸦片,不赌博。这些标准把党和非党分开。在
革命需要大量新党员的时候,党的组织就按这些标准去发现积极分子,把他
们定为发展对象, 然后指派党员去进行联系,问他有没有入党要求,有就去
找组织。这样入党是很容易的。另一种形式是个人先提出申请,主动要求入
党,这就需要考验考验,特别是要检查动机。在稳定发展时期,这样的考验
往往是长期反复的。而在整个考验时期,申请人都必须按照入党标准严格要
求自己。党一方面鼓励号召群众向党靠拢,一方面又不能轻易满足申请人的
入党愿望。不然的话,党就没有威望。
新党员从宣誓之日起就算是党的人了,必须把一切都交给党,包括自己
的生命,随时准备为党牺牲。必须对党绝对忠诚,严格服从党的纪律,而不
能把自己再看作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只服从政府、服从法律,战争年代
的一般军人要服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党员,不但要模范遵守一
般群众应当遵守的法纪,还要服从党规党法。除此以外,他还必须去做党外
群众的工作,教育那些想入党的群众,怎样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创
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准备为党献身。
党虽然生活在群众中,但它不是一般的俱乐部,任何人想进就进,要出
就出。它有铁的纪律,进入党要经过严格考验,并向党宣誓。入了党后,要
绝对服从党的纪律,听从党的安排,积极为党工作。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就
要接受党的批评、帮助。犯了错误,违反纪律,必须痛改前非,下不为例。
若是严重错误,又不能接受批评、加以改正,还要接受党纪处分。最严重的
党内处分是开除党籍,重新回到群众中去。但这和当初入党不大一样,因为
这表明你犯了错误,被党抛弃。
“有人说,既然都是共产党员,就应当一样好,为什么还要做工作呀?
做工作就是搞统一战线,做民主人士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做共产党员的工作
呀?这种看法不对。共产党里头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些人组织上进了党。
思想上还没有通,甚至有些老干部跟我们的语言也不一致。”
①
这是毛泽东50年代中期说的一段话。他所说的老干部,在二三十年代是
党的新鲜血液,也许有的人还是毛泽东带着他向党旗宣誓的。他们曾经以为
在党外就不够进步,不够革命,因而盼望入党,以为人了党就可以像党员一
样可以拿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别人,而自己就不必再受教育,不会再犯错误,
可以进保险箱了。
但是组织上入了党,不等于思想上入了党。向党宣誓只是做一个共产主
义战士的开端,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还有一个漫长的自我改造
过程。入党以后,不但有责任团结教育党外群众,还必须时时回忆入党誓言、
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除
非你为党献了身。因此做一个共产党员,永远不能骄傲自大,时刻要意识到
自己离党的要求还远哩!
毛泽东对党员的要求很高,但是入党的条件不是很高。如果入党的要求
太高,就会影响党的发展扩大。再说,党员有党纪约束,教育改造一个党内
同志,比教育改造一个党外群众要容易得多。因此宁可把入党的标准降低一
点,让其入了党,到党内后再不断提高。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战争年代,战场和火线上急需大批共产党员去
主事,去献身,不可能先把每个想入党的人都变成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
变成完美无缺的共产党人,然后再吸收他入党。时间不允许,环境不允许。
只有一个办法,先在组织上入党,进了党以后再逐步通过党内的各种途径加
以提高。
①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
6?6 使农民成份的党员无产阶级化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按照道理,应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可是中国的实际情况给毛泽东出了一个难题。他估算了一下: 20 年代初,
中国只有不足200万产业工人,占总人口数 1%还不到。整个工人阶级只有
这么点人,其先进分子又有多少呢?
还有另一个实际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斗争处于低潮,革命中心转
入农村,农民成为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坦率地说:
“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
①
《古田会议决议》中也称”
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份构成的。”
②
红军的来源更不理想。由于边界农民分田以后愿意当兵的不多,军中工农
分子极少,游民分子居多,最多的是俘虏兵,俘虏兵往往过来不久就要当排
长、连长。
③
党和红军的这种农民加游民的阶级成份与其无产阶级性质发生极大矛
盾。共产国际对此颇为担心,担心中共会变成一个农民党。为此,中共特意
推举了一个工人分子向忠发做总书记,以表明这个农民党还是在工人阶级领
导之下。但这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根本解决办法是加强“无
产阶级思想的领导”。
④
无产阶级的人数不够,但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存在这
个问题。中央同意这个办法,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于是毛泽东主持开了著名
的古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加强党和红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
运动,借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期望通过
这种办法使党和红军的农民成份无产阶级化。就是说,虽然没有多少无产阶
级,但是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教育和领导,就可以在农民的基础上创造
出一个无产阶级来。毛泽东的这一办法果然很有效。正是在古田会议后,党
和红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大力加强并形成为党和军队的一个传统。其显
著成果是党和红军的战斗力得到提高,军纪党纪得到加强。一支带有诸多不
良习气的军队得到改造,火线上入党的党员也得到了思想上的提高。重要的
是毛泽东开创了党内思想教育和思想斗争的传统。其模式就是无产阶级思想
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以后的延安整风,以及尔后的历次党内整风,党
内思想斗争,都是按这个模式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思想斗争,毛泽东树立了
他在全党的思想权威。思想上建党,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成
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①④《毛泽东选集》第76页。
②③《毛泽东选集》第8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