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资源并不可以互换,故有些商品已经达到供给无弹性之境,而有些商品则尚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
  (4)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以前,工资单位即有上涨之趋势。
  (5)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秦之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
  故第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货”市数量之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之效果为如何。一般说来,有效需求之增加,一部分用在增加就业量,一部为用在提高物价水准。故事实上并不是当有失业存在时,物价不变,一达到充分就业,物价即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增加;而是当就业量增加时,物价逐渐上涨。物价理论既在分析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准之关系,以便决定当货币数量改变时,物价弹性之反应如何,故必须研究以上所举五个复杂因素。
  今依次论之。我们虽然一个一个讨论,但我们切不可就此以为这些因素是绝对独立的。举例来说。有效需求增加时,一部分在增加产量,一部分在提高物价,这两部分之大小,可以影响货币数量与有效需求量之间之关系。
  又若各生产原秦所得之报酬,其改变之比例不同,则亦有此种作用。我们分析之目的,不在提出一部机器,或一种盲目计算法,使我们可以得出百无一失的答案;而在使我们有一种有组织的、有次序的思维术,探索若干具体问题。我们先把这些复杂因素一个一个隔离,得出暂时结论,然后再尽我们的能力,顾到这些因素之间可能有的相互关系。思维而涉及经济方面者理应如此,用任何其他方法,来应用刻板的思维原则,都会引起错误;但没有这些原则,却又有茫然无所适从之苦。把一组经济分析用符号的假数学的方法变成公式,加以形式化,象本章第六节要做的那样,其最大弊端,乃在这些方法都明白假定:其所讨论之各因素绝对独立;只要这个假设不能成立,则此等方法之力量与权威便一扫而尽。在日常会谈中,我们并不一味瞎算,而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文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又把以后必须要加的保留、修正与调整都记在心上;但我们却不能把复杂的偏微分记在几页代数之书角,因为这几页根本假定这些偏微分不存在。近代所谓“数理”经济学,太多一部分只是杂凑,其不精确一如其开头所根据的假定;而其作家,却在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之复杂性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
  Ⅳ(1)货币数量之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之主要影响,是由货币数量可以左右利率这一点产生的。假使这是唯一的反应,则影响之大小,可由下列三个因素中推出:(a)灵活偏好表,此表告诉我们,利率须降低多少,然后才有人愿意来吸纳此新货币;(b)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此表告诉我们,利率降低一特定量时,投资将增加若干;以及(c)投资乘数,此数告诉我们,投资增加一特定量时,总有效需求将增加若干。
  但(a)、(b)及(c)三点,一部分也和(2)、(3)、(4)及(5)几个复杂因素有关系,后者我们还没有讨论到;假使我们忘了这点,则以上分析虽然有价值,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有层次,有着手处,但实在太简单一一简单到欺骗程度。盖灵活偏好表本身,亦系乎所得及业务两种动机将吸纳多少新货币;而此吸纳量之多寡,又系乎有效需求增加之大小,以及此增加量之分配法:用于提高物价者若干,提高工资者若干,增加产量与就业量者若干。至于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则亦系乎当货币数量增加时,其随之而来的事态是否影响人们对于未来货币情形之预期,又当有效需求增加,所得扩大时,此新所得分配于各种消费者之方法亦足以影响投资乘数。以上种种,当然不足以包罗一切可能的交互反应,但设我们可以取得所有事实,则不难找出一组联立方程式,求出具体结果。例如,我们可以知道,当货币增加某特定量时,把一切都考虑到以后,有效需求量须增加若干,始与该特定量货币增加相符合,相均衡,而且也只有在非常例外情况之下,货币数量之增加反而引起有效需求量之减少。
  有效需求量与货币数量之比,和通常所谓“货币之所得流通速度》颇相仿佛,所不同者,有效需求相当干预期的所得(即决定生产活动之所得),而非真正实现的所得;相当于毛所得,而非净所得。但“货币之所得流通速度”,也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什么也没有解释。而且我们也没有理由预期其不变,因为上面说过,决定这个速度者,乃是许多复杂而变化的因素。我以为用这样一个名词,反而把真正的因果关系蒙蔽了,一无好处,只引起混乱。
  (2)上面说过(第四章第三节),报酬递减与报酬不变之别,一部分须看工人所得之酬报是否绝对与其效率成比例而定,设绝对成比例,则当就业量增加时,劳力成本(用工资单位计算)不变,但设某一级劳工所得之工资,不论各人之效率如何,都是一样的,则不论资本设备之效率如何,劳力成本总是渐增。设资本设备之效率也不一致,利用某部分设备生产时,每单位产品所需之直接成本较大,则边际直接成本之增加,除了由于劳力成本之渐增而外,还多了一个原因。
  故一般说来,要在一特定设备上增加产量,供给价格必增。故不论工资单位是否改变,产量增加总连带着物价上涨。
  (3)在(2)中,我们想到供给弹性可能不完全。设各种专业化的失业资源配合得非常适当,则各该资源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就业之点。但是一般说来,有些商品或劳役之产量已达到一种水准,若需求再增,该商品或劳役之供给将暂时毫无弹性;而在其他方向,则尚有大量剩余资源未曾就业。故当产量增加时,会接连产生一组“瓶颈”(bottle…necks),换言之,若干种商品已经毫无供给弹性,故其价格必须上涨到一种程度,使其需求转移方向。
  故当产量增加时,只要每一种资源都有可用而尚未就业者,则一般物价水准大致不会上涨太多。但当产量已经增加到有“瓶颈”现象发生,则若干商品之价格将急剧上涨。
  本项及(2)项所谓供给弹性,一部分亦须看时间之长短而定。若时间甚长,资本设备之数量亦可改变,则供给弹性之值,在最后必大于在初期。故当失业普遍之际,若有效需求作温和的增加,则用以提高物价者甚少,主要都在增加就业量;若增加较大,而又出人意外,以致暂时引起“瓶颈”现象,则有效需求之用于提高物价者(以别于就业量),在初期要比以后大。
  (4)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工资单位即有上涨之趋势,这一点不须多解释。若其他情形不变,则每一工人集团都因其本身工资之提高而受益,故若所有集团都要求增加工资亦自在意中;而雇主们当营业情形良好时,也愿意满足此种要求。因此,有效需求增加时,大概有一部分被工资单位之上涨趋势吸收以去。
  因此,充分就业固然是一个最后分界点(critical point),到达这点以后,若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再增,则货币工资必须随工资品价格之上涨作同比例的提高;但在这点以前,还有一组半分界点(semi…criticalpoints),在这许多点上,有效需求增加时,货币工资也提高,只是不及工资品价格之上涨比例而已;有效需求减少时亦然。在实际经验中,并不是有效需求稍有改变,工资单位即随之而变:工资单位之变是不连续的。决定这些不连续点者,乃是工人之心理以及雇主与工会之政策。在一国际经济体系中,若一国改变其工资单位,则各国之间之工资成本便产生相对变动;在一商业循环中,即使在一闭关体系以内,工资之改变,亦使得当前工资成本与未来预期工资成本之间,发生相对变动,故这些不连续的半分界点,其实际重要性可能很大。又因在这些点上,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若再增,便将引起工资单位作不连续的上涨,故从某种观点看来,这些点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semi-inflation),有些和以下所谓绝对通货膨胀相似,虽然相似之程度甚低;所谓绝对通货膨胀,乃是在充分就业之下,再增加有效需求时所产生的情况。又这些点之历史上的重要性亦甚大,但不容易用理论来加以概括。
  (5)本章第三节开头第一句,即假定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素之报酬队同一比例改变。但事实上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