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5年第4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喜欢过程,这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 
  而一切过程都是行为的。这也使情节具有永恒的魅力。情节是一个动态系统,是变化着向前移动的,它的复杂等效生活的复杂,鉴别人类精神的复杂本质上是不会有一个万能的方法与准则的。但综合古今中外的情节制造大致又有一些规律可借鉴,用中国的话来说,万变不离其宗。 
  首先情节存在一些基本模型,它遵从一些准则,那便是从故事形态研究中得来的母题形成(motivation)。俄国普洛普将其欧洲民间故事分为31个类型母题。关于中国民间故事,钟敬文分出了45个母题,李扬分出了50个母题。这表明世界情节无论多么复杂,它的基本规律还是服从这种母题类型的。当然这些母题并非绝对穷尽的,例如德国爱本哈德著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归纳出246种母题。故事形态中称类型,我称它为情节母题。其原因是俄国民俗学家维谢罗夫斯基认为主题是由一系列母题(motif)组成的,注意这是一个从法语来的词。所谓主题是各种情景(母题)在其中移进移出的题材,是新的母题可以嵌入其中的变项,因此母题是具有首要意义的单位。这种分类取得了普洛普的研究认同。这观点的核心是什么呢?其一,母题是最小的情节单位;其二,故事模型中保持了一些基本不变的主题,但有许多场景、事件经常在故事中移进移出,使情节发生新的变化,这便是母题形成。从母题形成看情节的一些基本模型。这就是说故事主题大致如此,而变化的情节使故事形态类型有了新分类。因此从母题形成我们能准确看到情节制造的元素、规律,乃至于变化中不变的模型。 
  德国形式主义者狄伯里乌斯提出母题(motiv)德语中表示为最基本的情节因素,1928年汤普森的民间故事类型也是这个意义上的使用。母题形成实际指明的是一个情节制造中它的不变因素(受过去情节模型影响的,前文本因素)和它在一个新情节形成中又增加了哪些新的可变因素,这样该情节才有独立意义,否则只能是一个旧故事的翻版,这样故事便失去了写作的意义。这表明母题形成是很重要的。 
  常见母题有如下几种: 
  1、寻找母题。有寻找宝物,寻找父母,寻找自我等,启动第一个序列后,便有反角设置阻碍,然后捐助者帮忙,主角进入第二个序列,如此循环往复,终于找到目标,最后大团圆。 
  2、复仇母题。开始以反角追杀,消灭复仇根源,主角总是在捐助者护佑下逃脱,序列在交错发展,特殊机会下主角反抗,杀死反角,取得胜利。 
  3、忘恩负义母题。长辈亲戚、朋友及恩师等有大恩于主角,接下来序列是千辛万苦之后,主角成功然后忘恩负义,主角变成反角,而设计谋害有恩于他的人,害人之后,有另一主角来匡扶正义,惩恶除奸。 
  4、错认身份,歪打正着母题。主角冒充假主角,身份错替随时都有被揭穿的危险,但主角总是有一个捐助者暗中帮助,使假身份合法化。或全部系列反之,假主角冒充真主角制造冤案,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帮助主角,最后胜利。前者喜剧,后者悲剧。 
  5、老少婚配母题。一般说是少妻在乱伦状态下作奸犯科,反角作乱,在各序列中做一连串坏事,最后被揭发出来,另一个隐在的主角出来伸张正义。 
  6、狼外婆母题。外婆主角去看外孙女三姐妹,狼吃了外婆,扮成假主角,用骗术吃人,但在最危险时总被识破,最后三弱者成了主角,杀死狼而获胜。 
  7、董永娶七仙女母题。主角忠厚善良受反角欺辱,助手仙女解决危难,以爱成婚。王母以一反角出场,破坏主角产生灾难。助手成为主角,反抗反角,序列中一再失败最终以另一方式团圆获胜,随序列改变,可作喜剧,也可作悲剧。 
  8、有情人终成眷属母题。第一序列订婚或者私情,第二序列出现灾难,出现反角干预,主角历尽艰苦,每个序列变化时,爱情刚刚接近又被拆散,最后捐助者帮忙,或者主角有足够能力改变命运,然后再团圆。 
  9、流浪母题。第一序列家道中落,第二序列受难。困境中总有反角的压迫与捐助者帮助,序列变化,主角境况总是越来越差,主角偶然改变了命运,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但主角顿悟,富贵浮云,继续流浪。 
  我这里列出了极为常见的九个母题,如要深入可以研究普洛普的31个母题,这里最要注意的概念是母题形成,情节是变化的,要不断注放入的要素,我们写作需要的不是31或者50个母题,而是母题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变体。 
  第二、情节内部变化的原则。还是由亚里斯多德说起,他认为情节分单一行动摹仿和复多行动摹仿。所谓单一行动是连贯的系列行为,没有反转、跳跃、插曲,而是直接奔向目标。我们推重复多的行为摹仿,这样的情节构成需三个变化的成份完成,使情节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涉及到认识能力差别,变化也使得情节不完全是人的机械控制。亚里斯多德指明了它的三个要素:情节的两个成分是反转与认辨,第三个成份是苦难。 
  情节内部变化的第一原则是发现。发现就是认辨。亚里斯多德把它分为标志、创造、回忆、推理、歪打正着、事件本身发展六种模式,这六种发现又可互相交叉。发现是指整个事态无论是作者,还是其中人物均都不知道下一步发展是什么。发现是对人物,对事件的发现,这表明人和事物均有伪装,伪装必须在关键或偶然状态下能认识出来。发现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一为命名、介绍、交往的方式;其二为人物在交往过程中对相互的秘密,性格、阴谋的发现;其三为在故事的关键处对另一真相的发现;其四为成长、寻找、探索的小说,是主人公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是一个性格成熟过程,充分体现为一种心理变化过程;其五为一种新故事的出现,说的是事件变化了,产生新格局;其六为目的专一的寻找宝物或某一东西,为复仇而寻找的人,或某一个梦的寻找。所找的东西是一个表象,而发现的却是一种思想与观念。其中精神发现往往是最困难的。模式一般是记叙性事件与人物的故事。发现总是不断的,无论是好是坏均如此,但好与坏均都加速情节向某个方向转化。《猴爪》的功能是不断发现的,由事件的发现到人的发现,所有小说的不断深入均是发现。这是因为读者也在同你一道发现,他们要知道下一步发现了什么,与他的认识相符或者相反。前者深化认识,后者带来惊奇。博尔赫斯的小说几乎都是关于秘密的发现,还有一点,他的发现大抵是抽象为一种理念,即思想。发现是全方位的,但具体情节只能是单一发现,社会因素的发现,自然奥秘的发现,个人本能心理的发现。总之这个发现应是一个作者异于别人的独特发现。 
  情节内部变化的第二原则是反转。情节是有方向性的,一般与时间同步与目标一致。情节趋向应该是前进式。单一情节如同一个跑步运动员从起步注定跑向预定的终点。我们不仅希望情节纵向变化,还希望会横向变化,甚至反向发展,遵从人与事物自身规律。变化让我们有新的认识,反转则令我们有更惊奇的发现,原来人与事还会出现这样的状态。《社会游戏》便是一个绝妙的反转。还有博尔赫斯的两篇小说也实行了这种绝妙的反转,一篇是《刀疤》,另一篇是《马太福音》。这种反转有两个最通俗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作法自毙,第二种方法是最亲近的朋友是最危险的敌人。也许还有第三种我们可以叫它视觉盲区,或叫灯下黑。例如《失窃者的信》如果有第四种的话,那叫无意识犯罪,人格分裂,我调查犯罪者,最后发现罪犯竟是我本人。现代小说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总之,反转要有惊奇,令人意想不到。由于我们的思维误区,我相信有许多绝妙的反转还没被我们发现。 
  情节内部变化的第三原则是苦难。世界事物与人本来就难免多灾多难,所谓好事多磨。苦难的原则必须让当局者动心,让旁观者担心,自身恐惧、疼痛,而旁观者同情。苦难一般指毁灭性打击,例如怀特太太失去儿子,孕妇失去父亲,年轻人失去瓦什纳小姐,都是人生一些惨烈的打击。此外还有各种伤害,或者痛苦,都会增强情节煽情的力量。痛苦不要那么大喊大叫,这种宣泄对人物本身或有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