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接受了。
但是甄氏终究是甄氏,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她一直节制着,限定在精神之恋,那点伦理道德,她是知道的——她终身不都为此自卑而小心翼翼吗?那点现实,她是明白的——她不一直在谋算,在挣扎吗?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中间道路,她是甄氏,爱情让她忘记了谋算,忘记身处险境。谣言四起,曹丕已经知道了。
6。棋逢对手没有男人能容忍头上的帽子是绿的,何况一代帝王。但是甄氏毕竟生下太子,事关曹家颜面,这种事情曹丕还是隐忍了下来。说到底,男人对曾经宠过的女人还有几分情面,可惜他身边的那个女人是不会留情面的。甄氏是她登上后位的绊脚石,必须除之而后快,她叫郭女王。
甄氏很快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即使再工于心计,她都无法堪比,因为这个女人具有了她无法企及的优势。
这个女人得到了曹丕的心。
古代的男人们虽然妻妾成群,但并不是没有心的。爱,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他/她,都是唯一的那个,像古希腊传说那样,在茫茫人海里,此生就是寻找失落的“另一半”。有的人这辈子没有找到,有的人只能错过,而有的人,找到了。
曹丕很幸运,他遇到了,种种迹象表明,他是真心爱郭女王的。他们相遇的时候,她只是个女奴,他就喜欢上了她,娶她为妾。此后戎马生涯,一直生死相随,夺得太子之位。
亦多亏她从中的计谋百出,她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宠爱的妻妾,而是生死与共的臂膀。所以,当群臣因为她的贱籍反对她当皇后的时候,他硬是把她抬上了后位。所以,后宫之事他全部交给她处理。当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她对他是有莫大的影响力的。
甄氏不幸成为了这个女人的对手。
当时的情形下,在众多竞争对手里,甄氏是最具实力的后位候选人。早年就跟从曹丕,为曹丕生下了继承人,又甚得婆婆欢心,而且,同样工于心计,小心处事。本来,出身贱籍的郭女王是无从下手的,虽然她得到丈夫的爱,但在一个大家族里登上正位还需要别的,这个时候,曹植帮了她一个大忙。
他们之间的流言因为曹植的放达不羁,像潮水一样从邺城漫到了洛阳,曹植是不在乎的。他巴不得嫂子跟他私奔呢,在他眼里,那是卓文君式的浪漫传奇,但是甄氏不同,她小心了一辈子,为安稳努力和奋斗了一辈子,经不起动荡与奔波了。因此,她犹豫着、逡巡着,在爱与贵,理想与现实,曹植与曹丕……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7。浪漫传奇公元221年,曹丕生病,谋臣张韬在郭氏的暗示下,突然揭发在甄氏的宫中发现了桐木偶人,上面写着曹丕的生辰八字。自是巫蛊之事,曹丕大怒,下诏赐死,顷刻之间,甄氏一败涂地。
其实巫蛊这种事情,说起来非常悬乎,但在嫔妃争宠陷害里百发百中,因为事情的关键在于皇帝本人。如果皇帝早就想拿此人开刀,这是最好的借口。于是一切都在郭氏的预料之中,甄氏被赐死,并且死的很惨,长发披面,以糠塞口。
在正史的记载里,甄氏的死因是“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甄氏不是个傻瓜,当年受宠的时候还把别人的女人推到老公怀里,何况现在失宠,发怨言不是找死吗?另外,对于这个盛宠一时还生下儿子的女人,如果不是重大的罪过,曹丕是不会轻易下杀手的。即使他再爱郭氏,毕竟他还是一个贤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把甄氏赐死了,不仅赐死了,还“长发披面,以糠塞口”。
以其时风俗而言,下诏赐死皇后嫔妃,当以鸩毒或幽死,如范晔的《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桓帝邓皇后,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灵思何皇后,董卓又议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今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于永安宫,因进鸩,弑而崩;献帝伏皇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而甄氏之“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绝不可能是死于鸩毒或幽崩之下,只有一个可能推论,这是一种嫉妒而可怕的报复与侮辱。
甄氏小心谋算了一辈子,只为求得那份乱世的安稳,但是却因爱陷落失算,然后,死无葬身之地。甄氏也许是可悲的,但是,那份映衬着人性光辉的真爱却如闪电般照亮了她灰色谨守的一生,爱里面,没有后悔。
泉下有知,她不应该后悔,她爱的那个男人为她写下千古名篇。当年的恩怨情仇、政治权谋、盛世兴衰都如烟而去,至今还流传的,是闪耀着真诚、美好和爱的浪漫传奇。
她不该后悔。
十六。左芬:寻找自我的博弈(1)
[人物小传]:左芬,西晋女文学家,字兰芝,芬应作棻,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妃嫔。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君子心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坚守和放弃之距,在无可挣扎处,左芬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博弈,也走向了自我的解脱……
1。因才入宫上学的时候,专业导师要搞一个活动,晚上突然让我们几个女同学一起过去吃饭,去了才知道原来陪酒,一直在象牙塔里的人,自是孤芳自赏清高的要命,即使普通的社会应酬亦觉不屑,于是拂袖而去——后来经历社会才知道,人在江湖,其实身不由己。
读左芬的故事,脑海里一直闪现着就是那次拂袖而去,那份清高的决绝以及与世俗头破血流在所不惜的单纯,以及,“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左芬的一生,就是这样活在“身不由己”的尴尬里,在规则与自由、家族荣誉与耻辱、生存困境与爱之间,不断质疑、不断挣扎、不断痛苦——直至最后走向了自我的超越。
她生存于魏晋,那个时代,不仅容貌是一种罪过,才华亦然。
父亲左雍初为卑吏,哥哥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左思,虽然“貌寐,口讷,”,但作《齐都赋》,辞藻壮丽,到洛阳以后又作《三都赋》,成为“洛阳纸贵”的男主角。她呢,史载“少好学,善缀文”(《晋书 ? 列传第一》),跟哥哥一样,自幼爱学,亦是少年成名,按照逻辑发展,似乎应该嫁给一个欣赏她的才子,两个人吟诗作对,风雅求和一辈子——可惜,她的名声被一个男人听闻,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这个男人娶了她,同时,也毁了她。
这个男人叫司马炎,史称晋武帝。
说实话,他其实也不算一个糟糕的皇帝,结束了三分天下,统一全国,颁布了户调式,与民生息,维持旧臣,稳定了统治秩序,出现了少有“太康之治”——也正是如此,他需要附庸风雅,求才纳士,而左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应该说,左芬开始还是愿意入宫的,文采能被万圣至尊赏识毕竟是一件兴奋和期待的事情,更何况对于小官吏的世家,入宫带来的是荣耀与尊华——左芬入宫不久,左家就全家迁入了首都洛阳。
有人根据左芬后来的诗作,认为当初入选,左家是不情愿的,嚎啕悲痛,生离死别——笔者认为不然,他们毕竟生活于那个时代,文采再好,也未必超脱到要看破富贵权势的地步——很多年前,一个长者告诉我,只要在这个社会上而没有栽过筋斗,绝不会平白无故看破,因为人毕竟是人。
但左芬入宫不久,很快心凉。
她遇到了一个女人,为六宫之主,叫杨艳。
史载这位皇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但却是武帝的*、八王之乱与西晋的衰亡的一切祸源——因为,她错用了那个男人的爱。
晋武帝是真心爱她的,她也爱武帝的,——但爱是一回事,怎么去爱却是另外一回事——她的爱,庸俗而自私。
男人好色是管不住的,可惜她不知道,十几年相守,她一直把武帝看得紧紧的,六宫之中的正式嫔妃没有几个,就是有,大家也穿着破烂一些,唯恐被皇帝看中而遭嫉恨,左芬因为容貌丑陋,跟她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她才会让晋武帝选其入宫……
她给武帝生的儿子没有一个成器,太子司马衷更是个低智商的傻瓜,可是就是因为她的儿子,她拼命也要保住太子之位……
贾南风是西晋“八王之乱”的祸根,当初聘的时候不肯要“美丽贤德”卫氏,偏偏听信谗言给儿子娶了这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