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以致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却没有赚到钱,因为他们错过了50年代纽约股市的大多头行情。在1952年,股市的投资人口只有650万人,大约只有总人口的}。,但其中80%的股权却只集中在1。6%的人口手上,也就是说,财富分配并不平均,大部分的好处由敢于承担风险的人赚走。 
    在1962年的多头市场里,投资人增加了三倍,有1700万美国人拥有股票,约为总人口的10%。股市越涨,买股票的人越多,直到1970年,美国大约有3000万的投资人口,约为总人日的15%。 
    至此,50年代股市多头的好处不再仅限于一小部分人,投资人数增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敢于追高的投资人却把股价推到相当危险的地步,到了1970年,股价已有偏高的嫌疑,不管用任何股价评比来看,股价一点也不便宜,投资人基本上已经和股市谈起恋爱,任何上市的股票都成为追价的标的。 
    像这样疯狂的情节在本世纪上演多次,当这种情形发生时,股价回档的风险也就增加,许多人高档套牢并且损失惨重,无法面对赔钱的事实。当然。如果他们不卖出持股,损失不至于如此惨重,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忍痛杀出,许多100元买入的股票卖出价格只有六、七十元,他们的损失正好让新手们捡到便宜。 
    在70年代股票回档中约有500万个投资人退出股市,约是总人口的3%,到80年代中期,股市投资人大幅成长至4700万人,大约每五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投资股市,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是透过共同基金的方式投资股市。纽约交易所的市值在此时第一次超越l兆美元。 
    到1990年,美国有5140万的股市投资人,而透过共同基金投资的人在10年中大幅增加了4倍,一般的投资人并不热衷自己选股,反而是交给专家来经营管理,当时大约有4000种共同基金。 
    90年代投资人大都是四十四、五岁的中年人,男性的年收人约在4。64万美元,女性则约是3。94美元;最近,年轻的投资人快速增加,大约有370万人,其中7%的投资人年龄低于21岁。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趋势。 
    199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第一次超过5兆美元的标杆,相较于80年代1兆2千万美元,成长幅度甚巨,投资人不管正在从事工作或休息,他们的股票在30年之间己经增加了4兆美元。谁说投资股市不是一个赚钱的良方?                                                 
第三章 投资概论 
    很多人似乎总要等到年近30岁、40岁,或50岁,人生已经过了大半才开始存钱,不为什么,只因为当他们不再年轻时,他们才开始体察到退休时生活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如果想要过着住湖滨小屋或是环游世界的悠闲生活,这个优虑会更加强烈。只是,等到他们发现应该投资的时候,却为时已晚。他们已经错过了投资股票所能带来的长期财富,如果他们能够及早投资,资金可能早就增值好几倍了。 
尽早投资不必等 
    很多人花钱如流水,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当然,其中有部分钱是花在必要的开支上,例如孩子的养育费、教育费、医药费、保险费、房屋修复费等,但不可否认,也有些钱是花在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上。当他们有多余的钱时,就拿来上最贵的餐厅,或是拿去买展示厅里最贵的汽车。 
    很快的,当这些人发现自己朝着人生的迟暮期迈进时,口袋里只剩下社会福利金的支票。他们必须在许多应该享受人生的场合里勒紧裤腰带,因为,靠着社会福利金,光是维持生活就已经够困难了,更何况是享乐。 
    所以,要避免这样的悲惨结局,最好的方法就是趁早储蓄,尤其当你还住在家里时。想想看,你人生哪个阶段花钱最少?当然就是你的父母还在养你的阶段,而且,最好是他们连房租都不要你付,那么你所有赚的钱都可以拿去投资,让你的钱为你赚钱,你存得越多,即使后来因搬出家庭而花费大幅增加,还是可以过的比别人更安逸。 
    不管一个月存多少,10元、100元,或是50。元,你都应该定期存下所剩的每一分钱。 
    根据最近的报导,似乎有越来越多的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选择搬回自己的老家。享受免费的房租、免费的电视、录影机、运动设备等。这显示了美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似乎是不愿意到外面闯天下,靠自己的能力打拼,而一味搭父母便车的人。因此,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多少人对这样的现象有多好的评价,只有(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当代的新人类开始为退休做准备”,为这个潮流做下新的注解。 
    这篇文章的要点是,这一群所谓的迷失的一代,或者说这一代人,正悄悄地把钱移往储蓄之用,显然这一代的年轻人比上一代更懂得省钱。原因在于他们从小到大看够了这一群战后婴儿潮的父母们,老是在为付出信用卡签帐寅吃卯粮而挣扎,他们并不想重蹈覆辙。当代的年轻人知道,他们绝对无法只靠社会福利支付生活,他们要的是财务上的独立,同时他们要趁着还在父母的羽翼下,也就是父母还在为他们付账时,达成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正面的发展,我们希望更多十几岁的青少年能够效法大他们一个世代的前辈,而不要只是一味地想要买一部很酷的车了。很多年轻小伙子简直等不及要这么做,一旦他们找到第一份正式的工作,马上沦为汽车贷款的奴隶。 
    当然,开着一部酷劲十足的卡马罗(Camera,比起一部二手的福特伙伴车(Ford Escort)要帅多了,但是,这种“酷”代价可不小。为了要“酷”到底要付出多少代价?以下提供两个例子:乔?毕伯利(Joe Big belly)及莎丽?卡特惠尔(Sally Cartwheel)。 
    毕伯利是沃玛商店的一个小职员,住在家里,他把赚钱所存下来的2000元做头期款,买了一部有赛车装置、价值2万美元的卡马罗,剩下的18000元用汽车贷款的方式解决。虽然贷款是由父母代为签字,但是付款人是乔?毕伯利本人。这笔贷款还款期限达5年,年息11。67%,所以他每个月必须缴交400元贷款。虽然,每个月辛辛苦苦赚的钱必须付出400元令他非常心疼,但是每当他的朋友对车子赞不绝口时,这种心痛的感觉马上就消失了。 
    几个月过后,车门出现刮痕,地毯也出现泥污,也没有人在车子滑进车库时对着他的车发出惊叹之声,但毕伯利却还在和他的车子贷款奋斗。现在,为了养这部车,以及坐在车上的女主人,他必须另外再接一个夜班的工作,这表示他己经抽不出时间常常和女朋友约会了。 
    5年后,毕伯利对他的卡马罗已经失去新鲜感。事实上,这台车好久以前就不酷,因为车身上己经到处都是凹洞,引擎声震耳欲聋。毕伯利终于付清贷款,但是这笔贷款却使他多付了6千块利息,这部车子前前后后共花了他26000元,这还不包括税、保险,以及汽油、保养等费用。 
    这时,如果毕伯利卖掉了他的车子,应该还能卖得5千块,也就是说,他投资26000的结果是一部价值5000元,连他自己都不喜欢的车了。 
    另一个例子中,莎丽?卡特惠尔也是住在家里,她也在沃玛商店工作,担任收银员,但是她和毕伯利不同,她用存下的2千块买了一部二手的福特伙伴车。由于采付现的方式,所以没有任何贷款,她不需要每个月将400元给贷款银行,而是把400元全部拿去买一个股票型共同基金。 
    5年后,当毕伯利缴完最后一笔贷款账单时,莎丽的共同基金却增值了一倍。除了每个月固定付出的400元外,莎丽已经累积了一笔约3万元的资产。她每天开着伙伴车上下班,从来不担心车子有太多的凹洞或泥污,因为她从来就不把这部车子当作一笔投资,她要的只是一个交通工具。 
让你的钱帮你赚钱 
    故事到了结尾时、我们发现莎丽已经有一笔钱付自己房屋的头期款,并且准备搬离父母,当毕伯利想要约她出去时,莎丽的芳心却早有所属了。 
    钱真的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你要它帮你赚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费一丝一毫的心力,它就帮你把更多的钱放入你的口袋里。举例来说,你把500元存入一个年息5%的定期账户里,一年之后,你不需要帮人除草,也不需要代入洗车,你的钱就帮你赚进25块钱了。 
    25块钱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每年存500元,长达10年,让这5%的利息利上滚利,10年之后,你的账户里就有660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