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管理思想探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5~8年,90年代中期才陆续实施归核化战略。在亚洲,韩国大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1998年才开始实施归核化战略。归核化战略的要旨是:
第一,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
第二,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
第三,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重视战略性外包这种新兴的战略手段。

核心能力战略创新四——虚拟组织
为了提高对市场机遇的反应,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非股权安排的方式建立虚拟企业。根据核心能力分工原则,企业只经营其核心能力擅长的业务,把边沿业务外包,形成劳动的社会大分工。企业快速形成,一旦使命完成立即解体。通过契约的方式形成临时利益共同体。特许经营、委托管理、战略联盟等就是这种虚拟企业的典型组合方式。

核心能力战略创新五——竞合
竞合即“竞争”与“合作”,在竞争对手之间构成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战略联盟就体现出这一点。采取双胜共赢的原则、相互合作,而非开展你死我活的竞争。

327核心能力的修炼
为了深入剖析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我们把核心能力修炼划分为“企业超凡能力的修炼和延伸”、“理念体系的确立和渗透”、“运行体系和时钟机制的构建”、“人力资源势能的形成和动能发挥”等4个环节。核心能力修炼的前提是“企业家追求的升华”和“企业家超凡能力的修炼”。个人狂热的气质、个人的学习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卓越能力的传递等都是企业家超凡能力修炼的内容。

328核心能力的形成
企业家超凡能力修炼,制造时钟机制并形成运行体系,构建并坚持核心思想体系,推行崇拜式文化,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力,组织狂热氛围的形成,制造工作狂机制,锻炼逆境生存能力,追求远大的目标,鼓励大胆尝试和创新,不断自我超越,目光远大地进行超前投资构成核心能力修炼的内容。强有力的洞察预见和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强大的核心技术,强有力的资本运筹能力,娴熟的运作技巧,强大的市场拓展和推广能力,品牌和企业形象,政治和社会资源即构成了核心能力的内容。

329核心能力的发挥
经过核心能力的修炼,就有了发挥能力,从而不断地技术创新。形成核心产品并不断地推出新产品,相关多元化或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横向扩张和纵向整合,收购兼并,海外扩张,运用政治和政策,创造名牌并发挥强大效力等都是核心能力形成以后的进一步发挥。经过核心能力的修炼后,即形成诸如洞察预见力、核心技术、动作技巧等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实施这些具有强大威力的战略。

330核心理念体系
核心理念体系的建设是核心能力修炼的一项核心内容。
第一,理念共鸣是企业与员工的黏合剂。作为对事业的追求,如果仅以金钱为联系纽带,而缺乏理念共鸣,社会精英们与企业的联姻是不会长久的。
第二,理念“杏黄旗”。把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建立共同愿景,才能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起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第三,理念渗透。理念能做多大,公司就能做多大,追求卓越的企业家,应该行动起来,理直气壮地树起“理念杏黄旗”。

331战略管理理论评析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变可以归纳为三个线索:(1)将企业的愿景作为研究的主题,并由此探索企业发展的路径。(2)以企业发展的路径作为研究的主题,并以此规划企业发展的步骤。(3)以产业发展研究为主题,将产业置于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确定企业的长远目标,规划企业的发展步骤。增强战略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新方向。

332企业文化理论一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企业形象对企业员工有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对企业所在社区、企业产品所覆盖的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在企业竞争发展过程中,文化力量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国家,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它自身的文化条件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理论二
企业文化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呈观念形态,如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则等,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2)企业作风。企业作风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呈行为形态。如员工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应付事变的方式,等等。(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呈物质形态。如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理论三
企业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的经济成就极大地震动了美国。美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对日本企业进行研究,并与美国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对比,终于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信仰等,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获得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于是,从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理论成为发源于美国、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

333企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一
威廉·大内,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芝加哥大学企业管理博士。他从1973年开始专门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提出Z理论是一种有关组织发展的理论。

企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二
阿伦·A肯尼迪和特伦斯·E迪尔钻研各种组织文献,进一步了解了构成一种强烈文化的要素。他们把文化分为4种类型:硬汉、胆识型文化,努力工作、尽情玩乐型文化,孤注一掷型文化,按部就班型文化,并阐明了文化的要素。两人合作著有《美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三
艾德加·沙因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教授。在组织文化领域中,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于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文化的演化过程提出了独创的见解。在组织发展领域中针对组织系统所面临的变革课题开发出了组织咨询的概念和方法。他的主要研究著作包括:《组织文化和领导》、《组织心理》、《重新思考咨询过程》等,另外还有几十篇研究论文。

企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四
拉尔夫·基尔曼在《摆脱救急观念》一书中指出:人类创造的组织系统所衍生出来的复杂问题,无法用简单的救急方法来解决。惟一的方法是发展一套解决现代管理组织的整体规划问题的综合措施。这套整体规划包含文化、管理技术、团队建设、战略结构、报酬系统5个部分。

企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五
1992年,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334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
沙因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和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被认为是有效的,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真正的文化则是隐含在组织成员的潜意识中。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当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

335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1)人们进行相互作用时所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的语言,或者为了表达敬意和态度时类似一些仪式的做法等。(2)群体规范。(3)主导性价值观。(4)正式的哲学。(5)游戏规划。(6)组织气氛。(7)牢固树立的技巧。(8)思维习惯、心智模式、语言模式。(9)共享的意识。(10)一致性符号。

336组织文化的组成
沙因认为,文化由以下3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
第一,物质层:可以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