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月 2006年第01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翔的卡优逖,飞翔的卡优逖。”我喃喃地说。思彬听了,推推在梦中的我,“你说什么?卡优逖怎么会飞翔?” 
  “是啊,卡优逖在飞翔,在飞翔。” 
  我心目中的卡优逖在黎明的呼唤中飞来飞去,是黎明的守护神。 
  我第一次见到卡优逖是在俄州东部的国家野生羚羊保护地。那天我们在荒原里跟羚羊转了一天,羚羊好像是芭蕾舞演员,在无边的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跳着自得其乐的芭蕾舞。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徜徉,漫步,我和思彬在荒原中的天然热水池里享受温泉浴,看羚羊在我们的左右跳来跑去,享受和羚羊共度时光的安闲和优美。 
  下午我们正开车穿过莽莽的荒原,突然,在荒原的远方,我看见一道闪电似的“飞翔”的动物,惊呼起来,“快看哪,那灰色的奔跑的是什么?”“是卡优逖。”我们停住了车,卡优逖飞奔过来,从我们身边奔跑过,又转眼消失在荒原里,好像是一道不真实的闪电。我好像不相信刚刚跑过的就是卡优逖,因为,思彬爱卡优逖到这种的地步,我们家在公众电话簿上的假名就是卡优逖。他还常常自诩为卡优逖,比如,他的车牌是:“卡优逖医生”。在这样的崇拜热爱卡优逖的家中,我看过无数卡优逖的照片,也念了好几本关于卡优逖的书。但是,活的卡优逖,我则刚刚惊鸿掠影般地看到了。我叹气,“卡优逖?跑得那么快?我什么也没看清楚。”我焦急地寻找着卡优逖的影子,草原上只留下卡优逖奔跑后的灰尘。 
  卡优逖是北美洲特有的动物,由于它面目像狼,习性也与狼相仿,自从人类侵略野生动物栖息地以来,就被野蛮的早期移民,在打狼的同时,把卡优逖也同样消灭了。一百年前在北美自由奔跑的卡优逖,现在只在黄石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里繁衍,数目也不太多。近年来,生态学家发现,卡优逖是北美生态链中不可缺的动物,这两年,美国东北部缅因等州开始保护卡优逖,不许狩猎卡优逖,卡优逖似乎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平静的环境重新发展起来。 
  两百年来,由于移民的扩张,美国版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移民向荒山野岭移居,与卡优逖争夺家园。卡优逖在和移民争夺自己家园的斗争中,被人类的先进武器驱赶得走投无路。有的时候,它们就铤而走险,袭击牲畜,夺取口粮,在冒险和人或牲畜搏斗中,卡优逖往往以智慧或飞速的逃跑而宣告胜利或失败。由于早期移民对卡优逖的无可奈何,他们痛恨卡优逖,骂它是比狼还狡猾的狼。卡优逖在美国的文化中被看成是狡猾的象征。 
  但是卡优逖在自己的家园里享有各种各样的美誉。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称卡优逖为“上帝的狗”。因为卡优逖极为聪明,灵敏,因为卡优逖是印第安人的朋友,因为卡优逖是北美的特有的孩子。在白人的脚没有踏上北美的土地之前,卡优逖和印第安人一起和睦生活,共享这片美丽的土地。 
  我手中有一本书,名字就叫《上帝的狗:北美的卡优逖》。作者是侯普·莱登,一位女动物学家,也是电影工作者和摄影家。侯普·莱登在70年代中期,用两年的时间,只身前往黄石公园附近的野生荒原,观察卡优逖的生活习性。两年的春夏秋冬,她住在一个简陋的帐篷里,每天记录卡优逖的生活,观察它们的行为方式,拍摄它们的行踪。风吹日晒,风餐露宿,两年的研究使她写了这本对与我们共存的卡优逖带来了新的理解的书。 
  坦白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生还没有读过任何“动物文学”。动物文学在中文中是不存在的一个种类,这类文学犹如报告文学,但是通常都是由专业工作者写的,是对某种动物的长期观察的描述、介绍。美国的动物文学极为发达,有各种各样的关于世界几乎所有种类的动物的入门介绍、深入介绍的书、图片书等等。很多书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不仅仅是专门读物,也是大众普及读物。比如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就是这类文学的一个月刊。当然《国家地理》杂志还有人类学的性质,不仅仅是动物文学,很多时候是人类学、旅游文化的综合。(在这里的动物文学中,还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纯文学书,比如,以猫为主人公的小说,散文,我在南俄州小城阿石岚的一个小书店,就看到有一书架的书,都是关于猫的)不过我这里说的动物文学不是虚构的文学,而是纪实的,这些书往往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或亲身观察写成的,他们必须在科学观察上绝对诚实。这些书也如同任何学术著作一样,有目录索引和引用资料、参考书目索引等等,是学术和动物文学的合成。动物文学的存在与西方对环境自然的研究当然有根本的联系,也与这个社会对人和动物的关系的概念相关。我打开《上帝的狗》这本书的时候,我绝没有想到这本书会给我打开了一个世界,打开了一个人类想像力也无法企及的美丽的世界。看完这本书,我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怎么没在十岁的时候读这本书?如果我十岁的时候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如果我有机会选择未来,我敢肯定我会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成为一个动物学家,以观察和描写动物为我的终生职业和热爱。 
  侯普·莱登在观察中发现了一家卡优逖。她跟踪了这家卡优逖两个春夏秋冬,记录它们的生活。她发现卡优逖是以一夫一妻小家庭为核心的动物。通常,它们由父母和两三个孩子组成一个生存集体。在孩子长到两岁以后,孩子会离开家,寻找伴侣,再组成一个家庭。卡优逖寻找伴侣的过程通常要一两年。它们对寻找伴侣十分谨慎。一旦组成家庭,夫妻终生不离,共同分担抚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夫妻一方遇难或去世,未亡的幸存者会保持对伴侣的忠诚,不会再找新伴侣。 
  没有人可以解释为什么卡优逖的社会结构是这样的。如果孩子小,当父母出去寻找食物的时候,需要有人在家照顾它们,通常,卡优逖孩子的姨妈会被请来照顾孩子,这样,卡优逖的家庭往往有两个成年的雌性、一个雄性和孩子。它们被称为一个“群”。当孩子长大到不需要别的成年卡优逖的照顾,夫妻往往把姨妈驱逐出它们的家庭,有的姨妈恋恋不舍,不愿离开,就可怜巴巴地尾随着“群”。除非姨妈自己找到丈夫,不然它往往孤独而死,到严寒的冬天的时候,或者冻死,或者饿死。 
  侯普·莱登还发现,卡优逖之间保持着很多不可思议的社会关系。比如,卡优逖家族们每年都有聚会,好像人类的亲戚家族一样。每到春夏之交,成群的卡优逖会聚集在一起,欢庆新的美好的季节的到来。至于卡优逖之间是怎样组织这种聚会的,人类对此还一无所知,不知它们到底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卡优逖的语言对人类也还是个深深的谜。 
  卡优逖夫妻每天都要到处寻找食物,抚养它们的孩子和喂养自己。它们通常是夜出晨归。每到清晨的时候,卡优逖通过嚎叫来呼叫彼此。父母通过嚎叫,告诉孩子它们正在往家走的路上。孩子通过嚎叫,告诉父母它们一夜平安。长短不一的嚎叫诉说着彼此的关切、爱和亲情。 
  卡优逖非常警觉,一旦发现有人觉察到自己的家,就马上搬家。有一天,侯普·莱登看到卡优逖母亲特别忙乱,过了几天后她才明白,那位警觉的母亲一天之内挖了三个家,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放在不同的地方,大概这位母亲感到了什么危险,为了保护后代,它狡兔三窟,仔细而周全地做不同的防护措施。 
  侯普·莱登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家里照顾小卡优逖的姨妈过于恋眷小卡优逖,引起了卡优逖妈妈的忌妒。姨妈似乎对卡优逖爸爸也非常热情。卡优逖爸爸对姨妈的热情反应得极为冷淡,姨妈经常自己快快的。在小卡优逖们可以自己在家里等爸爸妈妈回家,不太需要时时刻刻的照顾后,妈妈开始驱赶自己的姐妹,把它咬出群去。姨妈无奈,在不停地被驱赶之后,只好一个人,在不远处住了下来,以便偶尔可以看到它挚爱的小卡优逖们。 
  侯普·莱登追随这一家卡优逖追随了两年。在为《国家地理》杂志写完该写的文章后,她又重返旧地,访问与她一起过了两个春秋的老朋友,虽然这些朋友不知道她的存在。因为如果机警的卡优逖发现了她,它们就一定会搬家。令她兴奋的是,这一家卡优逖还在,当然,它们已经搬了家,而且姨妈也不见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