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里过去连一星级宾馆也没有,所以我估计这里没有经营三星级宾馆的经验,就决定从修建到经营,都在当地一起干,我的主要意思是想借此引进一些新的经营方法和管理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新的思维和方法比其他的方面更为重要,更具有长远意义。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您一句,这类新开发的地方,不仅给出的引资条件优厚,同时,给予的方便也相当多,很难有让您不愉快和办事艰难的感觉,假如您有兴趣投资,建议您不妨考虑这种地方。
如果说我有什么投资经验和策略,那么,这就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条。
另外,我以最大的可能支持打工仔们。
我听人说,沿海一带有全国各地的打工仔近1000万人,也有人说是好几百万人,不管究竟是多少,肯定是四川的打工仔最多。最保守的估计也有100多万人。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讨论这个数字,讨论人数没有什么具体意义,我要说的是,我所聘用的人中很少有当地人(当地人富裕,不打工也是一个原因),基本上是外省来的打工仔,其中最多的又是四川人。其中肯定有我是个打工仔出身,同情他们,也乐意帮助他们的原因。
但我还有一些想法,我这样做也是想以此支持家乡四川的建设。一般情况是出来一个打工仔,就可能脱贫一户人,我能够保证一个打工仔的工作,就等于是帮助家乡四川的一户人脱贫致富。
另外,我是真诚地希望在我这儿打工的人能够学到一点什么东西,“悟”到一点什么东西,然后自己回去当老板,这样,贫穷的家乡就会富裕得更快。
我也尽量将投资的点选在四川,这里面当然有前面说到的那个投资因素,即新开发的地方优惠条件优厚。但更重要的还是希望家乡的企业发达,家乡的企业发达了,打工仔们就不必要千里迢迢地到外面去受罪,就可以在家门口挣到钱,一方面脱贫致富,一方面也可以照看自己的家,从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家庭悲剧。
我在重庆建立分公司,就有这样的意图在里面。重庆离广安很近,同时,重庆又是水、陆、空交通的枢纽,极有利于发展。在这儿发展企业,既可以作为支持广安的桥梁,也可以就近支援家乡广安。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家乡观念很重的人。
第三部分 回眸十年走过的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3)
我支持家乡四川的公益事业,主要还是希望四川尽快发展,包括观念上早日赶上先进省份。
四川富裕了,不仅自己日子好过,四川人在外面也会少受气。
我数次从经济上支持四川举办文化事业,比如“93年四川省首届中小学生(川惠杯)艺术节”,我就出资赞助30万元,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它动员了全川上万中小学生参加,有文艺节目,有美术书法,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
是在芙蓉花绽开的时节,我来到了四川省的省会、著名的文化古城成都市。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素有蓉城、锦城等美称。那段时间,成都正在举办“93国际熊猫节”、“93国际电影节”……加上这个“四川省首届中小学生(川惠杯)艺术节”,好戏连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楼宇街道披红挂绿,成都被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花团锦簇。好客的四川人把鲜花和微笑捧给国内外宾朋。我一到成都就为这浓郁的文化气氛所陶醉。
我是提前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匆匆赶来成都参加本次中小学生艺术节的闭幕式的。四川的省会城市竟会在短时间内变得这么好,的确让我惊讶,同时,也给我增添了许多自豪和自信。
10月8日晚上,中小学生艺术节在锦城艺术宫举行了闭幕式演出,艺术宫豪华的建筑和设施,闭幕式上的一个个精彩节目,又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四川的强盛,四川不发,哪儿能发!
那天晚上,我一直处于兴奋和激动之中。我,一个打工仔,能够同省委副书记秦玉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席义方、国家教委司长杨瑞敏,著名指挥家严良昆,著名作曲家瞿维和等领导与名流一起登台,给获奖者颁发以自己公司命名的“川惠杯”。省委和国家教委的领导都表扬我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和中小学生的艺术活动,做了一件好事。我当时的确觉得很荣耀,为自己能够给故乡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而欣慰。
我长久地对着精美的节目单出神,决不是陶醉于封底印着我的头像,而是在注目节目单上那个“艺术节节徽”,那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色雏燕,这个图案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坎坷的童年……
特别是当来自我的家乡广安石柱村小学的学生演出《山旮旯开出了小火车》时,一下子就让我眼眶里饱满了泪水。这个节目原本就是取材于我的身世,结尾造型就是在演员组成的“火车”上,坐着一个男细娃,离开山旮旯而去……这正是表现我扒火车外出打工的写照!
我幼年失学,过早地远走他乡。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我无暇想念,到夜晚,一身散了架似的躺在简陋得可以望见天的工棚里,目送苍白的月光移动,心中总是泛起浓浓的乡愁,思念远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小时候不曾有过台上那些孩子们的如花似锦的富足生活,从来没有他们这种上台歌舞的机会,更没有他们这种丰衣足食、近乎无忧无虑的日子。我被生活所迫,过早地挑起了人生的重担。这当然是不正常的。我希望家乡的小朋友们能够愉快地生活着,能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演出完后,我特意找到广安石柱小学代表队的领队,我说我要和来自家乡的大小朋友们合个影。那张照片我至今保存得相当好。这份心思,归根结底,只有我自己才能够理解。
我衷心地希望四川能够尽快成为名列全国前茅的富裕省。这是一个看实际效果而不看“牌子”的时代。过去我穷的时候,在广东打工,常常不敢承认自己是四川人,因为怕受当地人欺负。现在我成了广东十大私营企业家,别人根本不问我是哪里人,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敬重的态度。
就希望四川多一些成功者,更希望已经成功了的人多给后来人创造一些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出人才的好条件。
我在参观本届中小学生(川惠杯)艺术节书画展时,有人给我讲解《前言》所引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很赞同那个人的讲解,我的确希望家乡有更多的孩子能够从小受到“诗、礼”之教和“乐”的熏陶。这是一件事关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是一件千秋受益,功德无量的好事,我很愿意为此尽到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
第三部分 回眸十年走过的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4)
应酬永远不可能避免,但不能纵容那些四处要钱的人。
我自从发财了当上总经理以后,最累的事就是接待。
每到星期一,我的办公室里总是坐满了人,等候和我交谈。这些人基本上是不认识的。他们非要同我见面。有的是来求职的,有的是来谈业务的,有的干脆就是来要钱的。最让人心烦的是有不少记者,事前不征得同意,直接上门来找,编出各种道理来做动员,希望我赞助他们的什么版面,什么电视片,或者就是让我去他们那儿打广告。我很奇怪,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社会上经理多、处长多、名人多,什么时候变得记者更多了!
我有时候不得不对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名片怀疑。
后来听到一个记者自己讲的笑话,说是某企业领导布置工作时强调,要加强三防工作──防火、防盗、防记者。
我估计他是指那些假记者。这倒令我加深了一个思维:任何东西,无论是产品还是职业,假冒伪劣的东西多了,自身的声望就低了,这几乎是一个铁的定律,没有谁能逃过。
后来我又再想,为什么这种职业假冒的人会多,解释只能是一个:得手容易。那么,我们又再接着往下问:为什么他们容易得手?回答也简单:显然是被一些企业家纵容了的。当然,为什么要纵容,原因就多了。比较常见的一点就是有的人、有的企业、有的产品原本就达不到要宣传的水平,但又急着要想宣传,而有的“记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能不成功吗!
记者同金钱一样,本身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