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4年第5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进到我的屋子里,关上门。躺在那张我爸从非洲买来的集细腻和柔韧于一体的凉席上,这才觉得有些疲倦。接着,世界各地的倦意都铺天盖地地向我涌来。一刹那,我感到自己仿佛一辈子没睡过觉了。 
  于是我就睡呀睡呀。 
  小说里的情绪让我感动。这大概也是红旗小说最出色之处。情绪非常本色,朴素,但又尖锐有力。我想起刚读过的库切的小说,朴素,大气,构造森严,背景宏阔,又是那么有趣,简直无人能敌。迈克尔·k,也是一个决计让自己消失的人,他活着,却什么都不需要,也不留一点自己活着的痕迹。因为无力,因为绝望,因为渴望被忽视,渴望消失,他就不停地入睡,“他又睡着了”——又一个饥饿艺术家。这个人大概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不是少年才子,不与媒体合作,藏来藏去的,却最终露出真人衣角。 
  关于写作的必要性问题,红旗应该是已经想清楚了的。“我一直想读到这样一本书,一本锋利的、干净的、透彻的、必要的书。可惜,直到如今仍然未能如愿。于是,我只好试着自己去把它写出来。”这样一部书,简直就像梦想。但红旗的写作已经接近他的理想,只是面目还不够清晰,仍然需要扔掉一些东西,清洗一些东西,以让自己的写作更加透彻、有力。“我写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无需去写,我希望世界有一天可以重新变得无需讲解和领会。人在里面可以自由得像没有一样。”这是多么大的雄心,让写作解决写作本身,让道理消解所有的道理,“在伤心中忘掉伤心”。 
  读完红旗的小说,对于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差的”,我已无力分辨。对于一个将写作作为生活的人,这种区分已无必要。 
  最后我想说,我的朋友: 
  我希望你不再缺钱。 
  我希望继续读到你的诗。 
  我希望你能在写作中重生。 
   
  李红旗主要作品: 
  诗歌十一首 《芙蓉》1999年第6期 
  诗歌七首 《1999中国诗年选》 
  诗歌四首 《1999中国诗歌年鉴》 
  饥饿的粮食(中篇小说) 
   《芙蓉》2000年第4期 
  一个失败的人(短篇小说) 
  《芙蓉》2000年第5期 
  出卖世界的人(短篇小说) 
  《芙蓉》2000年第5期 
  诗歌两首 《天涯》2000年第6期 
  诗歌十五首 《2000中国诗年选》 
  诗歌十五首 《下半身》创刊号 
  哀伤的部门(短篇小说) 
  《芙蓉》2001年第2期 
  我和小豆的故事(短篇小说) 
  《芙蓉》2001年第2期 
  东关联中出了个王兴华(中篇小说) 
  《山花》2001年第5期 
  诗歌八首 《下半身》第2期 
  好多大米(短篇小说) 
  《芙蓉》2001年第5期 
  (《1977…2002中国优秀短篇小说》) 
  诗歌一组 《诗选刊》2001第7期 
  让世界充满爱(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2002年第2期 
  我心里藏着个小秘密(中篇小说) 
  《大家》2002年第4期 
  (《小说精选》2002年第9期) 
  造飞机的老头(短篇小说) 
  《作品》2002年第5期 
  (《小说精选》2002年第8期) 
  大街上(中篇小说) 
  《中国铁路文学》2003年第1期 
  妻子们为什么如此忧伤(短篇小说) 
  《鸭嘴兽》2003年第9期 
  (《中华文学选刊》2003年第12期) 
  在飞机出事的那天(短篇小说) 
  《鸭嘴兽》2003年第9期 
  杨凯的故事(短篇小说) 
  《鸭嘴兽》2003年第9期 
  疲惫不堪(中篇小说) 
  《上海文学》2003年第9期 
  捏了一把汗(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2004年第4期 
  都是因为有了爱(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2004年第4期 
  在社会上(中篇小说) 
  《小说界》2004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 


重塑的世界
西 闪 
  韩东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大意):与真理无关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这是相当具备宗教感的一个回答。也许,从他的这个回答里人们可以发现小说《扎根》幽深之处的秘密。 
  世界不说话,只有我们说话。所以我们必须区分“世界存在那里”(the world 
  is out there)和“真理存在那里”(truth is out 
  there)这两种主张。依据常识,世界并非人类所创造,它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存在。而真理却不能独立于人类心灵而存在,因为真理是一种对世界的描述,它终归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显然无法独立于人类心灵而存在。世界本无真伪之辨,只是因为有了人类对世界的描述,世界才有了真伪,才有了真理和谎言。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对世界的描述至关重要,已隐然超越世界本身。或者说,对世界的描述已经取代了世界本身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来回味韩东的那句话,不难看出这个写作者的野心。 
  与这个回答相映成趣的是韩东在小说《扎根》的后记中的说法:“因此,《扎根》说到底是一部以虚构为其方式的小说,只是我理解的虚构略有不同,不是‘将假的写真’,写得像那么回事,而是把‘真的写假’,写飘起来,落实到‘假’。”在小说中,韩东还以叙述者的口吻提到了诗人杨黎的一句话:“语言即世界”。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韩东的写作中最关注的是什么。 
  因此,《扎根》绝非有关“文革”的类型小说,而仅仅是有关南京一个陶姓知识分子一家五口下放农村六年的故事。虽然作者幼年和父母下放农村的经历是写作《扎根》的特别灵感,《扎根》也具有半自传的性质(这一点作者本人并不同意),但《扎根》更多的是在想象力和文字的构筑中丰满起来的。韩东通过叙述重塑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分析来理解韩东的世界。 
  在读完《扎根》后,我发现我很难在中国文学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参照系来评论韩东的语言。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小说首要具备的条件是好的文字。这样的小说不多,当代中国小说中的例子尤其少。韩东的《扎根》是我以为的为数不多的好文字。作者似乎是在脑中写了一本十倍于本书字数的小说,然后对词句进行了冷酷地大量删削。因而小说的文字格外冷静、克制、致密,给人干瘦之感。这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开拓性的文字,与张仃的焦墨山水有些神似。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作者这种不可思议的冷酷和克制,使得这部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气韵连贯,甚至像是一气呵成。克制的文字并不意味着干瘪,相反,正因为文字的内敛,使小说更加饱满,显得更加具有质量感。随手翻到一段: 
  “……师傅秤肉时。小陶看得入了神。那人围着一条发亮的皮裙,身后的铁钩上挂着两扇粉白的猪肉。手中的肉斧明晃晃的,以及被跺得深陷下去的案板,一切都那样的清晰、新鲜,小陶就像是第一次看见。 
  “小陶往回走的时候,街上出现了很多骑车上班的人,充耳一片车铃声。太阳这时也升起来了。自行车的钢圈反射着阳光,到处都是闪闪烁烁的。他走进路边的一个公厕小便,把盛着猪肉的塑料筐放在墙头上。尿池前的矮墙只齐到小陶的胸口。他一面撒尿一面越过墙头向外看,觉得心情十分的轻松。” 
  这是写读大学的小陶回南京为父亲老陶奔丧期间的一段。父亲的过世在儿子内心中引起的情绪通过短短几句话就表达得非常复杂细致。我在记忆中寻找,谁拥有如此简洁质朴并且极具表现力的文字?沈从文的文字具有这样的特点、汪曾祺偶尔有,阿城依稀有。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作家没有。事实上,我觉得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并不是没有这个文字的能力,而是没有好的审美能力。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于是对简朴的文字嗤之以鼻。这也是而且将继续是韩东和《扎根》面对的批评背景。 
  由于文字的独特,《扎根》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陌生之感。很显然,这是因为韩东对形容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除非必不可少,小说的句子都是以最简单的陈述句形式出现,然而它却具有一种诗的气质。比如第一章《下放》中描写老陶一家搬运家具上车准备下放的一节就很有诗意: 
  “所有的家当都被抬下三楼,搬上了卡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