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又足见其聪慧了。勾画花姑情态,入骨三分,与前一段酒沸的描写相对照,
辉映成趣。冯镇峦盛赞这是“追魂之笔”,这便是聊斋所说的“寄慧于憨”
了。

两次为安生治病的描写,表现她医病有方的法术和知恩必报的品格,这
又是在让读者“知复非人”了。但这两次描写内容既各有侧重,在文中所起
的作用也完全不同。

第一次为安生治病,侧重在写治疗的经过和治愈后的欢会。安生寻找花
姑一家,“失望而归,并忘食寝。由此得昏瞀之疾。”简单几笔,便概括了
病症的形成。然后写病的症状、花姑为按太阳穴治病、留饼的情景,最后又
用大量的笔墨写病好后的欢会:

已而(花姑)曰:“妾冒险蒙垢,所以故,来报重恩耳。实不能永谐琴瑟,幸早别

图。”安默默良久,乃问曰:“素昧生平,何处与卿家有旧,实所不忆。”女不言,但云:

“君自思之。”生固求永好。女曰:“屡屡夜奔,固不可;常谐伉俪,亦不能。”

安生百般追求,终于如愿以偿,这是故事情节的由离而合。“来报重恩”
一句,重提开头“是吾恩主”所造成的悬念,安生一问,“君自思之”一答,
事情早已发生,却偏要闪烁其词,欲说还休,更增加了一种神秘感,这是对
旧有悬念的加强。但聚会之初就已经预知未来的分离,劝他“幸早别图”,


把尚未发生的结局预为显示,引起读者的关切,这又是在制造新的悬念了。
这种新悬念,经后来的“此宵之会,乃百年之别”、“与君好合,尽此夜耳”
相呼应,得到了加强。这一节描写的作用是在结悬念。

第二次为安生治病,使情节由合而离,其作用也由结悬念变而为释悬念
了。描写的重点也与前不同。在这里,详细描写了致病的缘由:

(“花姑”出迎,携手入帏)偎傍之际,觉甚膻腥,心疑有异。女抱安颈,遽以舌

舐鼻孔,彻脑如刺,安骇绝,急欲逃脱;而身若巨绠之缚。少时,闷然不觉矣。

作者把致病经过写得这样详细,有两个目的。一是,在本篇作品里,蛇
是作为恶的、丑的形象出现的,抓住蛇的特点,写出它的丑、它的害人,是
为了与獐的“奇香沁骨”相对照,更好地表现花姑的美与善;二是为了呼应
本篇开头“此非安乐乡”一句悬念,为“幸老夫来”的“幸”字写出根据。
然后通过安复苏后的一段对话,把所有的悬念都解释清楚。安生“再杀之惟
卿,再生之亦惟卿”的感叹,引出了花姑的解释:“此蛇精冒妾也。前迷道
时所见灯光,即是物也。”从这次致死的缘由,交代了蛇精幻化一桩疑案,
开头老叟所言“此非安乐乡”一句有了着落。那么,“卿何能起死人而肉白
骨也?勿乃仙乎?”这就自然使花姑谈到了自身:“君五年前,曾于华山道
上买猎獐而放之否?。。是即妾父也。前言大德,盖以此故。”这又使花姑
其人、图报重恩两个悬念得以解除。安生死而复生,蛇妖又有术可除,他们
不就可以美满幸福的共同生活下去了吗?为什么又“不能永谐琴瑟”呢?花
姑说:“妾不能终事,实所哀惨。然为君故,业行已损其七,幸悯宥也。”
花姑,“哀惨”“流涕”,安生“竟不复娶”,尽管他们两情依依、坚贞不
渝,还是不得不分离。至于为什么“不能终事”,却没有说明。不过,这却
客观上写出了封建社会里自主婚姻所不能幸免的悲剧结局。老叟“坏道代
死”,花姑“业行已损其七”,报恩已了,獐族脱然而去。至此,所有悬念
一总说破,笔力相当雄劲。读者疑念顿消,矛盾似已结束,但安生虽起死回
生,而“痿痹”之疾未愈,又引出了射蛇取血的尾声,余韵犹存。

《聊斋志异》描写人物的手法十分高妙,“其叙事变化,无法不备;其
刻画尽致,无妙不臻”(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可以说是化工肖物的圣
手。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描写,经图报重恩、叟家其人、预示分离、蛇
精幻化等等悬念纵贯其间,使作品结构紧密完整,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
力,只要翻阅展读,就会有一种奇异的艺术魅力引人入胜,使你心随神往,
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这支神妙莫测的笔,读至终篇,虽欲罢而不能。这篇小
说艺术构思的特殊之点就在于,作者不仅考虑到了怎样更完美地表现描写对
象、表现思想内容,同时也考虑到了读者,既要适应读者的心理,又要诱导、
左右读者的心理。这种种悬念如同条条神奇的勾魂索,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理情绪,使你须臾离它不得;这种种悬念,又如同一个个绝妙的向导,引导
读者进入隐隐跃跃、惝怳迷离的境界,游历作者所精心设计的似幻似真亦幻
亦真的人生情境,使你不仅开卷有益,而且开卷有味——倘若无味,读者昏
昏欲睡,还谈得上什么“有益”呢?

作者在篇末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非定论也。蒙恩衔结,
至于没齿,则人有惭于禽兽者矣。”目的是要歌颂花姑一家的报恩思想。但
从实际描写来看,花姑与安生由恩而爱,表现出青年男女的一片痴情。他们
完全由自己的意志选择配偶、决定终身,而丝毫不考虑“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不顾忌社会习俗、封建礼教,这是本篇小说思想内容的积极因素。


1982 年3 月于北京
(选自《聊斋志异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


宁宗一
艺术与道德并存
——读《西湖主》随想

一位作家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道德观念总是对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在谈到自己作品时曾说:“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过
是一个伟大告白的片断。”《聊斋志异》从整体来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
个伟大的“空白”。这“空白”就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薄松龄的个
人性格和人生哲学;而其中的每一篇代表作又都不过是他伟大告白中的一个
片断。这就是这部短篇小说集统一性中所包罗的多样性。因此,不论他采用
什么样的题材,也不论他变换什么样的手法,他所写的作品都是他所体验的
丰满人生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读《聊斋志异》往往能从统一性中见到多
样性;又从多样性中领略到它的统一性,这正是蒲松龄这位大师的天才所在。

从一定道德观、人生观出发,蒲松龄在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人生世相中,
渗透着强烈的爱憎。他一面以厌恶的、颤栗的心,展示着这个黑暗社会给他
的种种恶梦,一面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唱出对生活美的追求。这一正一反
的两个方面互为经纬,交织在蒲松龄的全部创作中。诚然如很多研究者所论,
《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之结晶,一腔块磊之倾泻。他时而将那可诅咒
的时代尽情地诅咒,时而在谐谑嘲讽中对丑类痛加鞭笞,又时而借幻化的鬼
狐来控诉那人间的不平。但是,不能否认,在《聊斋志异》中,爱,尤其是
爱人,与人为善,恻隐之心,却是它的另一部分代表作的基本主题和中心思
想。在作者的笔下,爱的神经是那样灵活敏锐,爱的触角又是那样无所不至。
对双亲,对朋友,对兄弟,对山山水水,自然无所不爱,爱得深沉,甚至对
一株株花草,一只只虫鸟,也往往以爱的眼光去观察,去体味,并以此来回
顾人生,默察社会。因之,笔触所及,也就充满情趣、温馨、甜美。尽管作
者笔下涌现的往往只是他个人独有的感触,然而却触发了读者以各自的经历
和眼光去作不同的体会和联想,从而获得艺术享受。要说这个天地不如前者
那样广袤,那也许是对的,然而却不能说它是苍白的。它所激发的是向上的
进取的勇气,它所展现的仍然是一个丰满完美的感情世界。正是在这种爱中,
我们感觉到了导人向善求真,去丑求美的一种动力。

你不妨翻开《聊斋志异》浏览一番,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多少助人为乐的
花妖狐魅的动人形象呵!《红玉》中的红玉主动地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
卫氏,并在以后帮助冯生重整破碎了的家园;《封三娘》里的封三娘,热情
帮助她的好友范十一娘择婿;《小翠》中的小翠为了报恩,不仅治好了王太
常的儿子王元丰的呆痴,而且帮助王太常在险恶的官场倾轧之中,渡过了难
关。对于这种无条件做好事的人物,作者都给予了很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