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可加酱,但不可加盐。
吃至十斤即见效。过了清明节,不宜此方。
7、痢疾。多吃韭菜,作汤,煮粥,炒吃都行。
8、赤白带下。用韭根捣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温服。
9、疮癣。用大韭根炒存性。捣为末。调猪油涂搽。
10、刀伤出血。用韭汁拌风化石灰,晒干,研为末,敷疮上。
11、漆疮作痒。用韭叶捣烂敷上。
12、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
13、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数升可解。
葱
释名 芤、菜伯、和事草、鹿胎。
气味 (葱茎白)辛、平;叶温;根、须、汁并无毒。
主治
1、感冒同寒。用葱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汤服,取汗。
2、伤寒头痛。用连须葱白半斤、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3、风湿身痛。用生葱捣烂,加香油几点,水煎,调川芎、郁金末各一
钱服。引吐为好。
4、动胎。有葱白煮浓汁饮下,胎未死即安稳,胎已死即产出。无效再
服。药中加川芎亦可。
5、脱阳危症(大吐大泄之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后小腹肾
痛,外阴退缩,冷汗厥逆)。先以葱白炒热熨脐,后以葱白三、七根捣
烂,酒煮灌服,阳气即回。
6、突然心痛,牙关紧闭。用老葱白五根,去皮须,捣成膏,以匙送入
喉中,再灌入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可渐愈。
7、霍乱烦躁。用葱白二十根、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
8、蛔虫引起心痛。用葱茎白二寸、铅粉二钱,捣成丸服下即愈。葱能
通气粉能杀虫。
9、小便闭胀。用葱白三斤,锉细,炒过,分包两个布袋中,交替熨小
腹,气透即通。
10、大小便闭。用葱白捣烂,调醋封小腹上,同时在封药处灸七壮。
11、肿毒尿闭,小便不通。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随时
涂肿处。
12、阴囊肿痛。用葱白、乳香捣涂,即时痛止肿消。又方:煨葱,加一
点盐,捣成泥,涂肿处。
13、小便溺血。用葱白一把、郁金一两,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温服。一
天服三次。
14、肠痔有血。用葱白三斤煮汤熏洗,立效。
15、痈疽肿硬。用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为末,调醋敷贴,
药干即换,以肿消为度。
16、刀伤瘀血。用大葱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捣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
半,一次服,吐出脓血即愈。如未全愈,可再次服药。
17、跌打损伤。用葱白连叶煨热,捣烂敷伤处。药冷即换。
18、火焰丹毒。用生葱汁敷涂。
19、喉中肿疼。气不通畅,用葱须阴干,研为末。每用二钱,加胆矾末
一钱,和匀。取二、三分海外侨胞入喉中。
薤
释名 名叫,钓子、火葱、菜芝、鸿荟。
气味 (薤白)辛、苦、温、滑、无毒。
主治
1、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
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
楼薤白汤”。又方:薤白四两,半夏一合,枳实半两,生姜一两,栝楼
实半枚,切细,加醋煎服。
2、奔豚气痛。用薤白捣汁饮服。
3、赤白痢。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
4、产后痢。我吃薤白,与羊肾同炒吃更好。
5、胎动。用薤白一升、当归四两,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二次服。
6、间疮痛痒。煮薤叶,捣烂后涂患处。
7、咽喉肿痛。用薤根加醋,捣烂敷肿处。
蒜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
下。不愈,可再服一次。
2、干霍乱(不得吐泻)。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
3、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4、疟疾。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5、恶核肿结。用小蒜、吴茱萸等分,捣烂敷患处。
6、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
7、蛇蝎螫人。有小蒜捣汁内服,外以蒜渣敷伤处。
葫
释名 大蒜、荤菜。
气味 味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
1、背疮。用大蒜十个、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研细。疮上先铺湿纸,
纸上铺药一层,厚约二分。艾灸百壮左右,痛灸至痒,痒灸至痛。
2、大小便不通。用独蒜烧熟。去皮,棉裹,乘热放在下部,自通。
3、水肿。用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脐中,水从小便排
出。数日即愈。
4、突然袭击然泄痢。有舌蒜捣贴两足心,也可贴脐中。
5、禁口痢。治方同上。
6、肠毒下血。用独蒜煨过。捣烂和黄连末做成丸子。每日用米汤送服。
7、喘息气塞。用独蒜头二枚,削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
左。待口中有脓血出,立效。
8、喉痹。用大蒜塞耳鼻中。一天换两次。
9、牙痛。用独蒜煨熟,切小,熨痛处。
10、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语。用大蒜三十瓣,加水三升煮成一升,
灌下即苏。
11、鼻渊。用大蒜切片贴足心。
12、妇发阴肿作痒。作蒜汤洗,见效为止。
13、蜈蝎螫伤。用独蒜摩涂即愈。
14、脚肚转筋。用在蒜擦足心,令热即安。同时以冷水送食瓣。
15、食蟹中毒。用干蒜煮汁饮下。
芸薹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2、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
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3、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
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4、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薹叶
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
水服。
5、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
6、肠风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
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7、产后血晕。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
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8、热疖肿毒。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9、伤损接骨。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
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10、汤火伤。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11、产后流血过少。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
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12、风热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右侧痛,
吹左;左侧痛,吹右。
芥
释名 (茎、叶)辛、温、无毒。
气味
主治
1、牙龈肿烂。用芥菜秆烧存性,研为末,频敷患处即愈。
2、漆疮。
白芥
释名 胡芥、蜀芥。
气味 (子)辛、温、无毒。
主治
1、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2、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3、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
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4、肿毒初起。用白芥子还想,加醋调涂。
芜菁
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苦、温、无毒。
(子)苦、辛、平、无毒。
主治
1、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盐少许,一起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
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调猪油敷涂。
2、乳痈寒热。取蔓菁根、叶,去土,不用水洗,和盐捣烂涂患处,药
热即换。冬月只须用根即可。病人应避风。
3、阴肿如斗。用生蔓菁根捣烂敷涂。
4、明目益气。用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反复三次,
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
5、补肝明目。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
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芜菁子二
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