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利害之私情,则凡可以偷生免死者,皆将不顾礼义而为之矣。 〔4〕由其必有秉彝之良心, 

      是以其能舍生取义如此。 〔5〕丧,去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水人汩于利欲而忘之,惟 

      贤者能存之而不丧耳。  〔6〕食,音嗣。豆,木器也。嘑,呼故反,咄啐之貌。行道之人, 

      路中凡人也。蹴,子六反,践踏也。乞人,丐乞之人也。不屑,不以为洁也。言虽饮食之急, 

      而犹恶无礼,有宁死而不食者。是其羞恶之本心,欲、恶有甚于生、死者,人皆有之也。 〔7〕 

       “万钟于我何加”,言于我身无所增益也。〔8〕为,去声。“所识穷乏者得我”,谓所知识 

      之穷乏者感我之惠也。与,平声。上言人皆有羞、恶之心,此言众人所以丧之,由此三者。盖 

      理义之心,虽曰固有,而物欲之蔽,亦人所易昏也。  〔9〕乡、为,并去声。“为之”之为, 

      并如字。言三者身外之物,其得失比生、死为甚轻。乡为身死犹不肯受嘑蹴之食,今乃为此三 

      者而受无礼义之万钟,是岂不可以止乎? 〔10〕本心,谓羞、恶之心。此章言羞、恶之心, 

      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察于 

      斯焉。 

孟子曰,“仁,人心也〔1〕。义,人路也〔2〕。舍〔3〕其路而弗由,放其 
心而不知求,哀哉 〔4〕!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5〕。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6〕” 

        〔1〕仁者,心之德,程子所谓“心如穀种,仁则其生之性”是也。然但谓之仁,则人不知其 

      切于己,故反而名之曰“人心”,则可以见其为此身酬酢万变之主,而不可须臾失矣。 〔2〕 

      义者,行事之宜。谓之“人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道,而不可须臾舍矣。〔3〕 

      舍,上声。  〔4〕“哀哉”二字,最宜详味,令人惕然有深省处。〔5〕程子曰:“心至重, 

      鸡犬至轻。鸡犬放则知求之,心放而不知求,岂爱其至轻而忘其至重哉?弗思而已矣。”愚谓 

      上兼言仁义,而此下专论求放心者,能求放心,则不违于仁而义在其中矣。 〔6〕学问之事, 

       固非一端,然其道则在于求其放心而已。盖能如是,则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而可以上达;不 

      然,则昏昧放逸,虽曰从事于学,而终不能有所发明矣。故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 

      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此乃孟子开示切要之言, 

      程子又发明之,曲尽其指,学者宜服膺而勿失也。 

… 页面 202…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1〕,屈而不信〔2〕,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 
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 〔3〕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4〕 
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 〔5〕也。” 

        〔1〕无名指,手之第四指也。〔2〕信,与伸同。 〔3〕为,去声。〔4〕恶,去声。〔5〕不 

       知类,言其不知轻重之等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1〕,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 
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1〕拱,两手所围也。把,一手所握也。桐、梓,二木名。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财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 
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1〕。 
体有贵贱,有小大 〔2〕。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 
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 〔3〕,舍〔4〕其梧、檟〔5〕,养其樲棘〔6〕,则 
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 〔7〕也。饮食之 
人 〔8〕,则人贱之矣,为〔9〕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 
腹岂適为尺寸之肤哉? 〔10〕” 

        〔1〕人于一身,固当兼养。然欲考其所养上善否者,惟在反之于身,以审其轻重而已矣。〔2〕 

       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 〔3〕场师,治场圃者。 〔4〕舍,上声。〔5〕梧, 

       桐也。槚,音贾,梓也。皆美材也。 〔6〕樲,音贰。樲棘,小枣,非美材也。 〔7〕狼善顾, 

       疾则不能,故以为失肩背之喻。 〔8〕饮食之人,专养口腹者也。〔9〕为,去声。〔10〕此言 

       若使专养口腹,而能不失其大体,则口腹之养,躯命所关,不但为尺寸之肤而已。但养小之人, 

       无不失其大者,故口腹虽所当养,而终不可以小害大、贱害贵也。 

公都子问曰:“钧〔1〕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 
  〔2〕其大体〔3〕,为大人。从其小体〔4〕,为小人。”曰:“钧是人也, 
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 
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 
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5〕” 

        〔1〕钧,同也。〔2〕从,随也。 〔3〕大体,心也。 〔4〕小体,耳目之类也。 〔5〕官之力 

       言司也。耳司听,目司视,各有所职而不能思,是以蔽于外物。既不能思而蔽于外物,则亦一 

       物而已。又以外物交于此物,其引之而去不难矣。心则能思,而以思为职。凡事物之来,心得 

       其职,则得其理。而物不能蔽;失其职,则不得其理,而物来蔽之。此三者,皆天之所以与我 

       者,而心为大。若能有以立之;则事无不思,而耳目立欲不能夺之矣。此所以为大人也。然“此 

       天”之此,旧本多作比,而赵注亦以“比方”释之。今本既多作“此”,而注亦作“此”,乃 

       未详孰是。但作“比方”,于义为短,故且从今本云。 范浚《心箴》曰:“茫茫堪舆,俯仰 

       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 

       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闲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 

       其与存者,呜呼幾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今。” 

孟子曰:“有天爵〔1〕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2〕善不倦, 
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3〕。今之 
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 
已矣。〔4〕” 

        〔1〕天爵者,德义可尊,自然之贵也。〔2〕乐,音洛。 〔3〕修其天爵,以为吾分之所当然 

… 页面 203…

      者耳。人爵从之,盖不待求之而自至也。 〔4〕要,音邀,求也。修天爵以要人爵,其心固已 

       惑矣。得人爵而弃天爵,则其惑又甚焉,终必并其所得之人爵而亡之也。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1〕,弗思耳。人之所贵 
  〔2〕者,非良〔3〕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4〕。《诗》〔5〕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 
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6〕” 

        〔1〕贵于己者,谓天爵也。〔2〕人之所贵,谓人以爵位加己而后贵也。 〔3〕良者,本然之 

      善也。 〔4〕赵孟,晋卿也。能以爵禄与人而使之贵。则亦能夺之而使之贱矣。若良贵,则人 

       安得而贱之哉? 〔5〕《诗》,《大雅·既醉》之篇。 〔6〕饱,充足也。愿,欲也。膏,肥 

       肉。粱,美穀。令,善也。闻,去声,亦誉也。仁义充足而闻誉彰著,皆所谓良贵也。文绣, 

      衣之美者也。尹氏曰:“言在我者重,则外物轻。”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 
火也;不熄,侧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