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宋君正在收看网络新闻,那上面一位化名为“Bob”的人声称:2008年会有数百万到数千万的外国人来中国“看球”。于是,宋君又从中嗅出了一种商业气息。也就是说:将其按照10%计算,会有数万到数百万的外国人想学汉语(普通话),不仅仅是前来看奥运,仅中国加入WTO后,对这些外国人的吸引力就非同寻常。那么为何不将“空手道”玩到外国去呢?让外国人出地方出设施,我方组织招募一些既能说普通话又能讲外语的人去做语言教师。我不是照样可能获得丰厚的报酬吗?2002年2月,宋君在美国开办的汉语培训学校正式开班了。
正文 第8节:我会遗憾一辈子的!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24 本章字数:2218
经典案例详解
从下岗女工到年薪百万的保险女皇
不满足小富即安
1990年10月,在成都某保温瓶厂干了10年车工的戴小蓉成为成都市第一批下岗职工。
像所有下岗女工一样,戴小蓉也有过彷徨迷茫,有过一段痛苦的心理适应期。一个月之后,戴小蓉的心态渐渐平和下来,她开始寻找新的人生目标。
1992年,戴小蓉听人说开饭馆能挣钱,于是,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考察餐饮市场,然后借了2万元钱在火车南站开了一家快餐店。刚开始做生意时,由于没有经验,而且口岸又不好,生意也不景气。
为了让饭馆扭亏为盈,戴小蓉仔细留心起周围的同行。她发现,其他饭馆的生意之所以比她的饭馆好,待客的诚意和味道是关键。于是,她在味道和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慢慢地,有了小名气,回头客多了起来。当其他饭店的生意冷清时,只有她那一家还保持着顾客盈门。正是从那时开始,戴小蓉知道与人打交道讲的就是诚信二字。
她不断地关注着市场,半年后,正当饭店生意蒸蒸日上时,戴小蓉却做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放弃正给她带来丰厚利润的饭店生意,而在九眼桥劳务市场摆起了一个卖香烟的烟摊。原来,戴小蓉听说摆烟摊能挣大钱,于是,不假思索地做起了烟摊生意。同样,做生意时,她的回头客也是最多的。其实,她的生意经很简单:首先是诚信,其次是待人热情。她的收入每个月直线上升。
但是,戴小蓉却不满足于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她开始留意起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应聘首批保险营销员
1996年7月,戴小蓉从报纸上不经意地看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的一则并不起眼的招聘广告。戴小蓉又动心了,她暗自说道:“保险公司招什么人啊?”她对保险公司的情况一点也不熟悉,觉得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戴小蓉决定去试一试。
那一年,她已经36岁了。
招聘的第一天,戴小蓉起了个大早,6点过一点的时候,她来到保险人才招聘现场。来这里参加应聘的人特别多,整条街都站满了人,她粗略估计了一下,怎么也有1000多人。由于人太多,戴小蓉虽然起了个大早,但还是排在了后面。
那天来应聘的人太多了,戴小蓉又排在最后面,好半天才挪动一下,中间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应聘上了的欢天喜地;落选的则一脸愁容。戴小蓉开始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胆怯,自己对保险一无所知能有希望吗?但她却这样对自己说:这是一次机会,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坚持下去。所以,她从早上一直排到下午两点以后,没离开过一步,连中午饭都没去吃。她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别人挤去。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仍然还没轮到她。戴小蓉朝前看了看,发现排在她前面的人至少还有两百多个。然而,渐渐地,应聘队伍中出现了一股小小的骚动,有人耐不住性子开始抱怨了:一个保险公司聘人要这么挑剔。旁边有人说,保险公司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有点看不上了呢。在这种情绪影响下,有人开始离开了,不一会儿,队伍就开始向前移动得快了些。戴小蓉这时倒格外冷静,她认为别人不愿干了,对她来说又少了许多竞争对手。
直到快下班的时候,主考官才叫到戴小蓉的名字。她战战兢兢地走到主考官面前。然而,那个不苟言笑的主考官在简单地问了她的情况之后,连表都没让她填,就叫她站到一边去。顿时,戴小蓉的心就凉了大半截,因为她知道,自己年龄偏大,而且又没有推销经验。
面对这样的结果,戴小蓉没有像其他落选者那样垂头丧气,自怨自艾。她径自走到主考官面前诚恳地说道:“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要不然我会遗憾一辈子的!”
主考官这时不禁抬起头,盯着她看了很久。然后说道:“你先到外面坐一会儿,5分钟后再叫你。”5分钟之后,主考官突然叫到她的名字,对她说:“你把这张表格填了吧,然后回家等通知。”
家人劝她“悬崖勒马”
戴小蓉回到家,向家里人说了自己要做保险营销员的事。全家人都惊呆了。丈夫摸了摸她的头说:“你没有发烧吧。你是哪根神经触电了,要去干那个差事?”
戴小蓉的父母听说女儿要当保险营销员,连夜跑到家里来给戴小蓉做思想工作,父母认为保险是骗人的,而且卖保险总给人低人一等的感觉。为这事,戴小蓉的父母、妹妹,还有一大帮亲戚,轮番上阵来劝她打消念头。双亲对她更是苦口婆心:“你做生意干得好好的,去做啥子保险啊。而且做保险又没有基本工资,全靠提成来挣钱,哪像你现在的生意,每个月旱涝保收能挣上几千呢。再说了,外面都说保险是骗人的,你不会去做一个被人唾骂的保险骗子吧?”
戴小蓉的丈夫当时是一家国营企业的营销科长,所以对妻子的选择坚决反对。但对这些,戴小蓉只是一笑了之,因为她主意已定。
15天过去了,戴小蓉还没有接到保险公司的录取通知书。在招聘截止的最后一天,她坐不住了,风风火火地跑到保险公司。当时,正是下班时间,公司办公室里没有人了。于是,她来到大门口找到保安询问,甚至连保险公司里的清洁工都要问一下。最后,有人提醒她说:“你先去看看红榜嘛,看上面有没有你的名字。”
戴小蓉提心吊胆地来到红榜前,她的心跳得快要蹦出来了。她鼓起勇气一看,差点晕过去了。那红榜上赫然有“戴小蓉”三个大字。
正文 第9节: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25 本章字数:2366
她被录取了,成为成都保险公司首批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第一批80个保险业务员中的一员。
考试成绩荣登榜首
戴小蓉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当时有1000多人报名应聘,最终只录取了80人,而她就是这80个幸运者之一。而且,这80个人中每一个人都比她条件好,不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比她优秀,其中不乏机关干部、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大学教授。她自己呢,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
在一个月的保险培训期间,许多人对这个貌不惊人的下岗女工不屑一顾。有时,在上课时,有人取笑她:“戴小蓉,这些课目你看得懂吗?要不要我们帮忙啊。”
从这时开始,戴小蓉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力。那些条文繁杂、极具专业化的保险法律法规,对戴小蓉来说简直有点像是天书。但戴小蓉却不服气。她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看懂那些保险知识,戴小蓉在培训期间硬是把一本厚厚的《保险法》翻得卷了边,做了几大本共几十万字的笔记。工夫不负有心人,培训结束时,戴小蓉以第一名的成绩荣登榜首。那些瞧不起她的人,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了。
第一天遇难题
1996年7月18日,这是一个让戴小蓉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戴小蓉正式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营销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营销员了。
可是,她没想到做保险营销员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
那天,她从公司拿过保险资料之后,走在大街上,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却不知从哪做起。一时间竟变得手足无措,茫茫然没有一点头绪。和她一起的同事在大街上落落大方地向路人讲解保险,而戴小蓉却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鸟。那天,她在人民公园站了大半天,一份资料都没有发出去,而她的同事已经有了好几个准客户。不知所措的她一溜烟地跑回家去了。
回到家过了好大一会儿,她才开始平静下来。冷静下来的她想,呆在家里怎么去拉保户?她对自己说,不行,这样下去,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岂不要白白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