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擦200双鞋的收入只有100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也只有3000元,这点钱连租金都交不起,何谈发展?恰在这时,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刚开发的“耐磨帖”送上门来,据他们介绍,这是一种耐磨材料,将其贴在鞋底,至少可保持三个月不磨损。经过试验,胡桂萍觉得这个产品将会很受欢迎,可能会成为擦鞋店一个重要的盈利项目,于是签约做了“耐磨贴”的全国总经销。
果然“耐磨贴”给胡桂萍带来了好运,头一个月,除开租金和工资,擦鞋店刚刚保本,但从第二个月起,每月都能赚到2000元。
擦鞋也要租旺铺?
擦鞋店在这个地方开了五个月后,胡桂萍又不满足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认为这儿路过的多半是到汉正街批发货物的外地人,他们匆匆来又匆匆去,一般不会停下来擦鞋,而到医院看病的人也大多没有心情擦鞋,所以人流结构制约了擦鞋店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擦一双鞋只收5角钱的举措让她骑虎难下,按照一盒净含量60克的鞋油擦70双鞋计算,每擦一双鞋光鞋油就得花1角4分钱,成本超过6角钱。
胡桂萍决定迁址,而且看中的地段就是汉口的黄金宝地——中山大道上的工艺大楼临街的2号铺面。这个铺面虽然进深不到两米,但宽度却达到6米,临街铺面都讲究个宽展浅入,这比利济路那个四四方方的门面更合适。
更重要的是这儿人流量特别大,两米宽的人行道上每小时的过往行人至少在万人以上,而且交通护栏将人行道和车行道分割开来,店门又正对着过街天桥,左右两侧和楼上又是买鞋的店铺,这一切不恰好是擦鞋店所需要的吗?
1999年10月中旬在利济路的门面第二个季度租约即将到期时,胡桂萍与工艺大楼物业部门签定了一年的租赁合同,租下了11平方米的2号铺面,虽然她在租金上没有与对方讨价还价,但坚持租金一月一交。
签约当天,她便拿着合同来到附近的统一街工商所去办营业执照。从事工商管理工作。几十年的所长尹培元起先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要办什么店?”
正文 第20节:擦鞋王国成了她的梦想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0 本章字数:2227
胡桂萍又说了一遍:“擦鞋店,给别人擦皮鞋。”说着递上了下岗证明和申请书。
尹所长“哦”了一声,愣了半天开口道:“我只知道有人办百货店,办服装店,办副食店,还没听说谁办擦鞋店。”
当胡桂萍告诉他店址设在工艺大楼的旺铺时,尹所长又随口问她月租金是多少,胡桂萍说出6000元这一数字后她惊讶得连连摇头道:“我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这样有胆量,擦鞋也要租这么贵的铺面。”
话虽这样说,尹所长还是在申请书上签了“同意”两个字,随后让管段工商员熊燕林跟胡桂萍一块去核实铺面情况。由于是下岗职工,工商所第二天便通知胡桂萍去领营业执照,但因为她与铺面发租方的合同是一年一签,所以只能办临时执照。
胡桂萍来到工商所后,熊燕林告诉她,她所申请的“第一家”的店名不符合工商登记的规定,让她重新取名,两人想了几十分钟,最后几乎同时想起一个店名:首佳,其含义既是第一家,又是最好的一家。
10月20日,“首佳擦鞋店”在汉口的黄金地段开张了。虽然胡桂萍果断地做出了搬迁的决定,但她对生意是否会像她估计的那样也是捏着一把汗的。而且她还想借助搬迁将擦鞋价格提高到1元钱一双,与街头擦鞋摊的价格一样。在她看来,擦鞋店已走过了它的起步阶段,不需要再打价格战,现在需要的是优质服务和舒适度上下工夫。
胡桂萍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国庆节过后不久的一个星期三,当她将擦鞋价格由5角调至1元后,心中还有些忐忑,不知顾客买不买账,哪知一天下来,生意出奇地好,开张当天的营业收入便高达1000多元。
胡桂萍尝到了做老板的味道,也尝到了资本的味道。
胡桂萍做算术
2000年夏天,胡桂萍搞了个大手笔——用积蓄的4万元资本将翰皇牌真皮美容霜的全国使用权独家买断。
“第一家擦鞋店”开张时,胡桂萍请了3个女青年打工,每人的月工资400元,活儿多时她们的体力吃点亏,活少时胡桂萍的钱吃点亏。第一个月,效果还不错,第二个月,也还勉强,但从第三个月开始,打工妹的积极性明显不如先前。
迁入新址后,胡桂萍将原来的固定工资改为基本工资加提成,即每个月基本工资为450元,每擦一双鞋或推销出一盒鞋油、一双鞋垫什么的,再按8%提成。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猛涨,修鞋师傅的月收入经常达到1600元以上,而几位擦鞋妹的工资则在千元左右。员工的钱多了,胡桂萍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她赚得更多。
在擦鞋店里,擦鞋的收入并不高,大约占10%,也就是说,每天纯擦鞋的顾客一般只有100多人,更多的收入来自其他服务项目,比如卖鞋油、鞋垫、干鞋器,机器粘耐磨贴等,凡花10元钱买一盒鞋油或花15元粘一对耐磨贴,都可以免费擦鞋一次。
换言之,凡进门擦鞋者,擦鞋员都会热情地向他介绍这些独家经营的系列产品。顾客多半会被说动心,由于产品质量还不错,所以回头客人不少。因为擦鞋员的不厌其烦,这些从未做广告的产品却有着很好的销路。
胡桂萍说:“这些擦鞋员当初应聘时,我们都是按推销员来测试的,而且录用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商品知识培训。”
原来如此。
从2001年初开始,总店的铺面租金涨到了7500元,加上水电、保安、税收等,每月需缴纳的费用高达8000元,有人问胡桂萍为何不移址,她表示要固守这块黄金宝地。她算了一笔帐:一年中6、7、8三个月是淡季,每天收入也就是200元,连交租金都不够,但另外九个月却是旺季,平均每天收入在1000元左右,最高一天达2800元,所以拉扯下来还是划算。什么叫地利?这就是地利!
据说,总店上午9时开门晚上9时关门这一时间也是经胡桂萍精密计算出来的,她观察的结论是:店门口早晨基本没人路过,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当是上午11时到晚上8时。
事实果真如此。
缔造“擦鞋王国”
2000年8月,胡桂萍与他人合伙成立了“武汉翰皇一圆擦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擦鞋王国”成了胡桂萍的新梦想。而她一手盘大的擦鞋店也顺理成章地由“首佳”易名为“翰皇一圆”。
那年6月下旬的一天,胡桂萍发现店门口站着一男一女,他们既不进门,又不擦鞋。胡桂萍禁不住上前相问,许久,那男子直言相告:他姓严,是武汉某厂的下岗职工,他们夫妻俩是慕名前来取经的,已经连续在门外观察了三天,发现擦皮鞋的生意不错,也想开一家擦鞋店,不过想两家店共用一个招牌。
听说是下岗职工,胡桂萍满口答应,而且诚恳地告诉他们:“下岗职工干这一行实在、稳定、有钱赚。”
在胡桂萍的小店里培训了一段时间后,老严在汉口海寿街也办起了一间擦鞋店。这是胡桂萍“翰皇”擦鞋店的第一家连锁分店。
这一不经意的“助人为乐”之举,催生了胡桂萍的一个梦想能不能开更多的擦鞋店,都使用一个点名呢?
昆明一下岗职工赵有福,听人说起胡桂萍和她的擦鞋公司,于2000年9月慕名来到武汉,在武汉三镇找寻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翰皇”。在与胡桂萍见面洽谈,并实地考察了胡桂萍的擦鞋店后,当即决定在春城建立连锁店。
赵有福回家不过几个月,“翰皇”的6家连锁店便相继出现在昆明街头。
正文 第21节:事事留心皆学问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0 本章字数:2184
接下来,“翰皇”的连锁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武汉三镇,在荆楚大地、在北京、重庆、广州、成都、沈阳、南京、深圳、昆明、长沙、贵阳、桂林、佛山、中山等百余个城市的街头出现。
2002年10月21日,四川南充的一位下岗职工从胡桂萍的手中接过了“翰皇”的授牌,成为第669家连锁店。
在胡桂萍办公室的墙上,写着“欢迎加盟”四个醒目的大字。但凡欲加盟者,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要打“翰皇”的招牌,鞋油、鞋刷等一应用品与“翰皇”一致;二是对方必须是下岗职工。
建立“翰皇”连锁店,需交3000元加盟费。收取加盟费后,公司将为该连锁店定制统一的招牌和擦鞋员服装,还有鞋底打磨机、擦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