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人民说真话 作者:石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或取消其资质。四是对执法人员与企业合伙作弊或刁难、恐吓农民工的,视情节和后果轻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直到追究其刑事责任。五是对徇私舞弊、接受贿赂、枉法裁决的司法人员按照法律给予惩处。六是企业主对农民工实施打击、报复等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责任。 
  有了法律的武器,农民工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来城里打工了。   
  王维忠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祖祖辈辈都在贫困的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这一生都热爱乡土,对农民充满了深厚感情。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这位人大代表当然得多为父老乡亲们说真话。〃 
  正因为自己出生于农村,也正因为对农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王维忠在近十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中,最关心的是农民、农村和农业。这从他多次深入吉林农村的一百多个乡镇进行〃三农〃调研中可以看出,更从他伏案写就的近60多万字的各种有关〃三农〃问题的议案、批评、建议及意见中充分体现出来。 
  就在2004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王维忠带着14份议案到了会上,这14份议案中涉及〃三农〃问题的就有5份: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制定将农民工权益保护纳入其中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确保农业推广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修改《水土资源保护法》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废止《乡镇企业法》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同时,他还带上了好几份有关乡村问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这些议案,用去了他全年的休假时间,其中有关〃三农〃的议案费力最多、费时最长。因为吉林农村分布广而散,贫困地区都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是人员分散。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王维忠。 
  自2003年8月份开始,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过了吉林省8个市的23个县、48个乡镇,接触了大量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举行大小座谈会近30次,收集整理了20多万字的素材,收集了涉及农村债务链、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卫生、义务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民,倾听了他们的难处、问题、要求、希望……这些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从而激发了他〃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强烈责任感。 
  调研结束后,他用三万字真实地反映了〃三农〃问题。他先将写成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农〃问题〃和〃松花江水系治理和开发利用〃两份报告送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主要领导,然后,他又总结出7个涉农法律的议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其中关于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修改〃农业税收法规〃等议案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更多、更好的议案,他从2005年8月份开始到吉林省进行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的立法调研。形成〃落实一号文件〃、〃一免三补〃和〃农村医疗保障〃三个调研报告,共三万字。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供决策时参考。 
  为农民说实话   
  在北京参加〃两会〃的王维忠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接触最多的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是我最关心的。所以,自我当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要到农村去调研……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想法为我的父老乡亲服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要代表他们说真话、实话。〃 
  2004年9月21日,正在吉林省洮南市做农村调研的王维忠与农业局的有关人员座谈时,无意听到一位来自基层的乡镇干部反映:在北部半山区,那里有9个乡镇,11万农民年人均亏损1200元,乡民们生活极为贫困,大家都在寻求生存之道。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但因为当天时间安排得太紧,三天内很可能没有时间亲临考察,他决定三天后安排时间再来一趟。 
  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农民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9月24日早上,王维忠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驱车考察情况更好一些的那金镇。一路上,他从和当地的乡、镇及村干部交谈中得知,这里十年十旱,已连续八年绝收,今年是历史上旱情最重的一年,有效降雨只有一次,仅24毫米。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王维忠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这位出生于农村的代表十分震惊:只见这里除了光秃秃的不长草的小山,就是随风飘散的黄土,环境卫生极为恶劣。此时正值九月底,是农村美好的收获季节,但这里四周的土地上,满是绝收的庄稼:枯瘦的玉米懒洋洋地蔫着脑袋,很难找到成熟的棒子;本应饱满的黄豆大都倒在黄土中,根本就没有颗粒;向日葵还是刚刚开出黄花;花生苗瘦长却根本就没有结果实…… 
  来到村民居住的房子,这里没有鸡鸣,没有狗叫,极少见到牛马,没有一点活气,没有一家有新鲜蔬菜吃;村里的水像从黄河里挑来的一样,根本没法喝,而且这还是难得有水的地方;大人没有吃的,小孩子也饿得病秧秧,更不要说饲养牲畜和家禽了。 
  村民的住房几乎全是用干土打垒起来的,没有一家的窗户能看到半块玻璃,全是用破旧的塑料布遮住,一到冬天,凛冽的寒风就会破窗而入。   
  由于种不了菜,种不了粮食,这里家家户户吃国家的救济粮;由于环境太差,收入又低,这里的年轻人很少能上学读书,稍大一点的就想法跑到外面打工谋生路,小伙子很难讨到媳妇,村里的姑娘都想方设法嫁到外地。 
  这是王维忠一生之中亲眼见到的最为凄凉的景象。这里的特殊性地理环境造成多年干旱少雨。难怪三年前联合国考察小组对这里的评估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洮南北部半山区被人戏称为吉林省的〃大西北〃。正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洮南市、乡镇党委和政府,正在为十一万五千人的生存伤脑筋,为他们早日脱贫绞尽了脑汁。   
  早在2001年,王云坤书记和洪虎省长曾先后视察过这里,对这里的一切很关心,并指出畜牧业将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经过两天时间的调研,王维忠也指出,发展畜牧业是北部半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而且那里距乌兰浩特的〃蒙牛〃奶业生产基地只有20多公里。但是,这一切不能纸上谈兵,只能由中央和省政府在贷款和资金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和优惠,鼓励那里的农民发展奶牛等畜牧业,才会使他们感觉到有发展前途。 
  他还从多方面了解到,因本地草原不产草、秸秆难供应,粮食更无保证,粗饲料和精饲料都缺乏,致使仅存的畜牧业面临严重威胁。另外,因资金短缺,地方信用社又不愿为乡民贷款,脱贫成为泡影,畜牧业终不能如愿。少数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村民,由于生活所迫,正在急于卖掉牲畜,这将给畜牧业发展以致命的打击。 
  令王维忠最痛心的是,这里〃农业绝收,农民绝望〃:今年9个乡镇57万公顷耕地全部受灾,绝收面积47万公顷,绝收率达84%。仅16%的水浇地、洼地能有一点收成,但颗粒不饱满;农民种地越多,亏损越多,这里的农民人均亏损约1200元左右;那金镇新立村560公顷耕地,只有一眼深水井,人畜饮水都困难,农田根本浇不上水,现已全部绝收,全村10%的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的农户需借钱勉强度日;9个乡镇的115万人口中绝收人口达10万,粮食缺口达1740万公斤,农民将继续过无粮、无柴的贫困日子。而该地区西北部的东升乡、万宝乡、胡力吐乡情形更惨。 
  与全国人大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JZ赵国光讨论〃三农〃问题时留影   
  他经过走访和实地考察发现,北部半山区的山秃、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以前搞的退耕还林由于缺水使林木成活率都在70%以下,损失很大。唯独杏树适合在此处生存。因为杏树耐旱,也耐寒,生命力很强,而且杏仁销售价每斤3~35元,供不应求。当地政府曾组织近万人帮助山区种植杏树,期待给农民增加一些收入。 
  北部半山区的9个乡镇连年干旱少雨,水源几近枯竭,地下水位低,多数水井干枯,人畜饮水困难。其中的瓦房镇长山和荣华两个村要走四五里路拉水,才能勉强供应人畜饮水;万宝镇永红村的农民吃水要到矿上的老井去拉;那金镇新立村中,全村只有一眼井,生活用水难以满足;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