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动了娱乐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动了娱乐圈  

自序:我的数字化记忆     
  我们处在一个被娱乐化了的时代。     
  每天习惯了在报纸、电视和网站上看娱乐新闻来放松神经;各类商品上都有一个明星广告,引导大众尽情消费;流行音乐、热门电影、偶像电视剧无处不在;我们随意谈论成龙李连杰张曼玉刘德华,好象在说自家隔壁的邻居。当我们被娱乐文化所包围的时候,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那其实是和自己的生活非常不同的另外一个圈子。     
  那么——“娱乐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     
  100个人100种答案。站在外面看热闹的人很难说清楚,而真正了解情况的圈内人却往往懒得说。     
  幸亏这两者之间有“娱记”的存在。     
  记者是一个神奇的职业,就好象是连接两个听筒之间的一段导线,即使有人在说,也有人想听,却必须有一段质地优良、工作敬业的导线来传递信息。     
  做“娱记”前后有7年,我曾经是一段勤奋而努力的导线,向大众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但是我发现,并非所有我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事情都可以被人们所知——那些在新闻背后出现的人和事转瞬即逝,没有机会被记录和发表,但是却比新闻本身更具有价值和令人回味。这时候,大家所能看到的娱乐明星和事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表象。     
  在一个“娱记”的眼睛里,明星并不会因为名声响亮而格外可爱,同时,在娱乐圈边缘奋斗的小人物也不会因为身份低微而丧失自我。     
  大明星的小故事、小人物的大梦想,这是娱乐圈耐人寻味的细节和生生不息的原因。     
  大家已经习惯了用“娱乐”心态去看待娱乐圈中的一切。其实娱乐圈本身并不轻松,这里更是一个需要努力工作和把握机会的地方,放任自己的结果是被人遗忘。做为一个记录和观察者,我有幸经历了娱乐圈中一些风光无限的场景,也目睹了一些潮起潮落的转折,从而增加了很多对娱乐圈切身的观察心得。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我自己,同样在经历成长和变化。     
  现在,这些没有能够成为新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愿意把它如实讲述给每一个对娱乐圈、娱乐明星或是娱乐文化感兴趣的人——这并不是关于娱乐圈“黑幕”或“隐私”的揭发,这只是一个“娱记”7年之中真实的发现和沉淀。     
  我这段关于娱乐圈的记忆和数字有关。     
  1996年6月25日,我还是1个大学在校生的时候,就开始了作为1名娱乐记者的生活。我的第1个采访对象曾经是我12岁时的偶像,他的名字叫费翔。为了这次采访顺利进行,我3番5次地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了10个问题。2天之后的晚上6点30分,当我准时到达贵宾楼饭店0811房间门口的时候,我的心跳差不多有每分钟120下,2只手心也在出汗。轻轻敲了3下房门,不到5秒钟,那张熟悉的脸就带着笑容出现在眼前。     
  2002年9月30日,我离开了工作4年多的杂志社,也告别了我的“娱记”生涯。在这前后7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投身在5光10色的娱乐圈中的1份子,我经历了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1段日子。     
  在这2600多天里,我的工作环境从报社到杂志社,先后采访过372个人,其中有3/4部分是娱乐圈的从业人员。他们中既有1线明星也有3流导演,既有光芒4射的4大天王也有为1日3餐发愁的临时演员,台前幕后3教9流、千姿百态。这段经历让我了解到——娱乐圈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层次。     
  7年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也并不漫长,我从没想过要为自己的这段经历做点什么——在我这个年龄就写“回忆录”是可笑的,而且我不是名人,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许没人捧场。     
  但是,做为一个曾经的“娱记”,我可以把自己这段关于娱乐圈的数字化记忆与大家分享,它本身起伏跌宕、新鲜庞杂、引人入胜,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这段记忆里得到一些启发。     
  感谢这7年。     
  感谢在做“娱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难忘的日子。     
  感谢让我成长的一切:这个永远充满活力的娱乐圈,和那些摘掉了光环的明星们。     
  感谢和我分享这段记忆的你们每一个人。     
  此书献给我远在美国的72岁的母亲和76岁的父亲,以及其他所有可爱的家人。     
  同时谢谢出版社及我的策划人王子居女士、特约编辑曾少立先生,和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     
  于蕾     
  2003年11月18日     
    
1、费翔,我的娱记“初体验”(1)     
  曾经把费翔当作偶像的我当初并不知道,不到十年之后,我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费翔。那是在东长安街边上的贵宾楼饭店,他自己的房间里。我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就好像突然得到了仙女的魔棒,把一个曾经的梦想点化成真。重新翻看当时的合影,我的脸像是乐开了的一朵花。从这次采访开始,我完成了从追星族到“娱记”的身份转变,并且一下子就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        
  记得费翔当时开玩笑似的对我说过一句话:“现在不一样了,你是记者,你的笔有‘生杀’大权。”     
  说实话,我喜欢这种感觉。     
  一切从手忙脚乱开始     
  我临危授命,诚惶诚恐,又激动,又紧张。在出门的时候脚下绊了一下,低头一看才发现凉鞋的带子断了,并且几乎没法再穿上……我这样怎么去采访?!     
  我的一本陈旧的采访本上清晰地记录着——     
  时间:1996年6月25日上午9:30分     
  地点:报社编辑部     
  内容:《中华工商时报》主编胡舒立 讲解报纸编辑理论     
  记得那天早上刚下过雨,第一天上班,我兴冲冲骑一辆自行车从中央党校到了颐和园302路车站,空气很好,但是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在马路边匆忙拦了一辆黄色“面的”,上车的时候一只脚踩进了泥水里。“小面”一路穿街过市,半个小时之后呼啸着停在报社楼下的街角。我跳下车,裤管上立刻溅满了泥点,带着两脚泥泞我奔入大楼,上了电梯,然后冲进编辑部——到的人不多,还差几分钟,我没有迟到。     
  刚开完会,副主编把我找了过去,同时还有头版的责任编辑,他们微笑着向我布置了一项任务——顶替患了肠胃炎的人物版记者去采访刚回国的歌星费翔,稿子一定得写好,因为要上本期头版的重要位置。     
  我临危授命,诚惶诚恐,激动又紧张。在出门的时候脚下绊了一下,低头一看才发现凉鞋的带子断了,并且几乎没法再穿上——这是我刚才一路狂奔的结果。     
  天啊,我这样怎么去采访?!     
  在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学年的暑假,作为北京一家音乐类报纸的实习记者,我就这样懵懂地开始了自己的“娱记”生涯。     
  从主编办公室领命出来,我当然没有光着脚去采访。先打电话给唱片公司的企宣,因为费翔还要录音的关系,约好的时间是第二天晚上8点钟。     
  放下电话之后,我开始觉得有点紧张。     
  要说明一点,在这之前我是有采访经验的,发表过的东西也不少。因为三姐是记者的关系,我从上初中开始就学着给报社投稿,从没间断,还喜欢跟着她出去采访,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而之所以被这家报纸迅速录用,也是因为我以前发表过几篇人物专访。     
  但我还是觉得紧张,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才好,采访提纲也写不下去。离下班还有很长时间呢,也不能先走……这时我发现报刊架子下面散落了一堆报纸杂志,不知道是谁看完了就信手一扔,狼籍遍地。唉,真是懒散,没有公德。我于是郑重其事地走过去,弯下腰开始整理书报,同时被灰尘呛的连打了几个喷嚏——看来这堆杂物是历史遗留问题。     
  “小于,你干嘛呢?”就快收拾完了,办公室的马大姐走进来,我觉得她看我的眼神有点奇怪,就向她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别收拾了。那是咱们预备卖废品的,过一会儿人就上来了,你事先替他弄那么整齐也没用,一斤还是那么几毛钱。你看,这么一大堆,也卖不出一瓶洗涤灵的钱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