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读遍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王熙凤的“宁府五弊”之说,深得管理学的精髓,是齐家或治国的必要制度。没有严格的制度(或曰规矩),必然导致家倾宅乱,最终走向败落。《红楼梦》虽然是小说,且距今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所提出的治理“五弊”的办法却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的启示意义!    
  2005年10月30日    
万不可奢华过费    
  ——元春眼中的“省亲”盛典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故事,是整部小说的诸多关键性情节之一。我之所以如此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思考:一是“元妃省亲”故事层面上所展现的典型意义和审美意蕴;二是脂批指出“借省亲事写南巡”所暗寓作者的另一层创作意旨。    
  从“故事”层面上看,读者不仅看到了“省亲”的宏大仪仗,见面时的皇家规范,而且还看到了元春的哽咽哭诉和“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的豪华。然而,透过这瞬息繁华、欢乐一时的“省亲”盛典,我们必然也会看到它将给贾家带来的巨大经济灾难。就在第18回中,元妃入园时“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当她即将上轿离开大观园时又一次说道:“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在短暂的一天里,元妃两次说道:“奢华过费”这四个字,可谓有感而发。她语重心长地叮嘱“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固然是她爱家惜家感情的流露,同时也可看出她对这个大家族未来的一种担心!元妃眼中的“奢华过费”是对省亲盛典浇了一盆冰冷的水,浇灭了贾府上下一些人心头的喜兴,留下的是大厦将倾的残酷现实。在小说第53回读者可以读到下面令人不胜惊异和慨叹的情节:    
  贾珍对乌进孝说:“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贾珍道:“我这边都可,……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贾蓉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贾珍道:“所以他们庄家老实人,外明不知暗的事。黄柏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贾蓉道:“果真那府早穷了。……    
  其实,这种后果早在秦可卿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时已经明确地点出了。她对王熙凤道: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这段话中的“非常喜事”,当然是指“元妃省亲”一事。不幸而言中:“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之后,“果真那府里穷了!”    
  透过小说中“元妃省亲”,我们极容易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作者的家世,明白脂批中所说的“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的深刻寓意。“借”是作家的一种创作方法,但在这的“借”的背后,却深埋着作家对自己家族的结局怀有沉痛的记忆。元妃所说的“奢华糜费”,正是曹家当年接驾时“奢华过费”的艺术化,是一个真实的缩影!或许因为如此,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初二日康熙皇帝在曹寅“奏进晴雨录折”曾经批道:    
  知道了。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为什么“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皇帝南巡,曹家因接驾“奢华过费”而造成的“亏空甚多”。康熙皇帝心知肚明,故而发出“万不可疏忽”、“千万小心”的警告,这也是他惟一能够体恤曹寅处境的“叮嘱”!    
  古人曾有云:“成由俭,败由奢。”不论是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国家,“成由俭,败由奢”都是应该永远记住的一个硬道理、大道理。如果将曹家的家世史与小说中的“元妃省亲”对看,读者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心底的另一层创作意旨了!    
  2005年3月14日    
敏探春“兴利除弊”    
  ——《红楼梦》中家政管理的“经济”意识    
  《红楼梦》写了世家大族宁荣二府的“盛”,也写了这二府的“衰”。所谓“盛”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盛”,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只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而已。所谓“衰”是宁荣二府在经历了秦可卿之死,元妃省亲两场大事之后,家业曰渐衰微,内囊空虚,最终是大厦倾,油灯灭,“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宁荣二府的盛衰是以第53回作个分界线。如果说第53回之前是黄钟大吕,那么第53回之后则是羽调宫商。这其中有两个细节要特别注意:一是第56回王熙凤因病让权;二是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这两个情节是宁荣二府江河日下不可挽回的明显“征兆”。    
  关于“抄检大观园”的问题,已有许多文章作过较详尽的分析,故可略而不谈。这里着重分析一下“敏探春兴利除弊”在经济管理中的现代意识。    
  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是贾府内最具有政治家头脑和才干的青年女性。王熙凤无疑是一个具有管理才干的人,“协理宁国府”时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但是可惜的是王熙凤读书不多,识字太少,而且私心太重,尽管“机关算尽”最终还是“反算了卿卿性命”。探春则不同,她虽然在诗词才情方面逊于林薛,但她有一颗敏锐的政治家的头脑,洞烛一切,这在第74回对待“抄检”的态度上可以证明。因此她在受委托理家伊始即提出“兴利除弊”的改革主张,并得到了李纨和薛宝钗的支持。    
  所谓“兴利除弊”,实际上就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开源”的具体措施是实行“承包制”。小说中写道:    
  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于是,下面派定老祝妈去管竹林,老田妈去管菜蔬稻稗之类,老叶妈去管园中的花花草草……    
  “节流”,就是节约开支,物尽其用。探春的具体措施是能省者省,能减者减。例如,“承包”之后园内“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之人等的工费”;二是改变不合理的“旧制”,裁减主子丫鬟的月银和重复支出。贾府内主子每月都有月银,其中包括小姐们的脂粉钱,哥儿们上学零花钱等等,还有各房的大小丫鬟也从主子的钱中分得一份。此外亲朋好友往来人情钱物,也是一笔大开销。探春的“除弊”就把这些开支中不合理的部分“一概蠲了。”    
  不论是“开源”还是“节流”,在家政管理(乃至国家的经济管理),毫无疑问都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探春的“改革”虽然表面上没有受到大阻力,实际上所受到的压力仍然不少,为此她也哭过鼻子。这正如古人所说:“积习难改”。探春之所以成功,我以为一是她善于学习,“承包”制即学习赖大家的管理模式。二是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她敢于触动主子一层的利益,甚至不惜从自己的亲母亲赵姨娘开刀,以儆他人。三是,勤于职守,严格监督。小说中写道:    
  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