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读遍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鹈摹S谑牵鞔浇裉斓男矶嘞非竞苣颜业酱醋骰虺颊叩拿郑闪恕拔尥贰惫福非芯看床簧俚睦选!   
  近日笔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又读到两种《红楼梦》说唱抄本,既无书名,又无作者、抄者的名字,卷首卷尾亦无序跋、题记文字。但从纸张、墨迹观察,这两种抄本均应属于清咸同问或民初时的迻录本,工楷清秀,绝少点改,保存完好。因这两种抄本均不见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故将抄本概貌、主要内容介绍给有兴趣的读者,以备检阅之线索。    
  第一本,外框高23.5厘米,宽13.4厘米,内框高21厘米,宽12厘米,一函一册,三栏竖抄,共68叶(合136页)。目录二栏,分录篇名为:《梦游太虚》、《宝黛埋花》、《夜访怡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心迷》、《宝钗送药》、《潇湘听雨》、《芦亭咏雪》、《晴雯补裘》、《怡红祝寿》、《枉逐晴雯》、《私探晴雯》、《私祭晴雯》、《潇湘琴怨》、《颦卿绝粒》、《黛玉焚稿》、《黛玉辞世》、《宝玉相思》、《宝玉祭奠》、《宝玉入闱》、《宝玉逃禅》,计22出,接近南音《红楼梦》篇数、篇名。    
  首篇《梦游太虚》云:“春梦好,托神仙,芙蓉帐暖日长眠。花气袭人浓似酒,嫩寒深锁海棠天。春风一枕迷蝴蝶,梦入巫山思悄然。”    
  又,《夜访怡红》篇,首云:“烟景媚,晚春光,花压栏杆永昼长。柳絮扑簾风细细,呢喃飞入燕双双。”    
  第二本,外框高25厘米,宽13.5厘米,内框高18.3厘米,宽11.5厘米,正三栏工笔小楷竖抄,一函一册,共42叶(合84页)。各篇篇目为:《怡红祝寿》、《赶逐晴雯》、《私探晴雯》、《祭奠晴雯》、《潇湘琴怨》、《颦卿绝粒》、《黛玉焚稿》、《黛玉辞世》、《黛玉辞世》、《宝玉相思》、《宝玉祭奠》、《宝玉祭奠》、《宝玉入闱》、《宝玉逃禅》,计14出。经仔细核查,《宝玉祭奠》、《黛玉辞世》录二篇,题同而文异。而其它各篇文同“第一本”相同篇名内容。从抄录纸张及墨色看,第二本时间早于第一本,抄录笔迹不相同,第一本清秀,第二本则墨浓字粗短,显系二人笔迹。    
  《怡红祝寿》篇首云:“风光好,寿筵开,月明如水浸楼台。正是梨花釀熟开新蕊,又听得银箭初更玉漏暗催。灯红酒绿围春宴,衣香人影共徘徊。”尾云:“情莫禁,酒梦牵人甚,又听得鸡声频报漏初沉。”    
  《宝玉逃禅》首云:“痴魂一自归离恨,潇湘寒雨独悲秋。一别难明千古怨,空怜十载共绸缪。红颜命比秋云薄,月悴花憔恨未休。”    
  两部《红楼梦》说唱抄本,唱词都写得非常优美,感情悲凉中透着几分同情,想来听众(特别青年男女)会听得如痴如迷,有几分回味又有几分沉醉--听着别人唱,想的是自己的心事!    
  2005年3月16日    
妙笔集艳有芳芬    
  妙笔集艳有芳芬    
  ——齐如山著京剧《群芳集艳》    
  在《书海寻(梦)录一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珍稀红学文献识录》(见《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一期第227-241页)一文中,曾对齐如山在大陆所藏的戏曲小说作过简略介绍,曾引起专治戏曲小说研究的读者兴趣,纷纷写信或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由于馆藏图书尚未完全登录,故查找起来有相当困难。最近笔者又在一堆抄本中找到齐如山所著《群芳集艳》京剧抄本一部,为《红楼梦书录》未能收录。    
  齐著《群芳集艳》,线装一函一册,首页钤“中国戏曲研究院藏书”阳文方印。抄本外框高27.2厘米,宽17厘米,竖格,每面10行。全剧共十场,每场无题,工楷清秀,极少点改,是为精抄本。    
  剧作者取《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故事,敷演成戏文,摇曳多姿,欢歌笑语,茶香酒浓,行令猜谜,为贾府盛时写照。戏文第一场由史太君(贾母)登场开始:    
  鸳鸯琥珀引史太君上。(念)老年要积儿孙福,家世难忘祖父恩。(坐白)老身贾门史氏,自先夫去世,带领儿女度日。上荷天恩,下承祖德,倒也人口平安清闲自在。今日闲暇无事,不免将媳妇、孙女辈唤出谈笑一番。鸳鸯(鸳白)有。(史白)你到园中唤他们姊妹前来。(鸳应下)……    
  开场贾母自报家门,讲出“集艳”的目的是“谈笑一番”。出场三人,二人对话,简捷利落,突出了贾母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也写出了这位老祖宗喜欢“热闹”的个性。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历程中吸取了戏曲语言的谐趣和对话的生活化。特别是戏曲的空间转换,对小说家创作思维的影响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该说《红楼梦》艺术上的成功描写,与作家吸取戏曲营养是分不开的。《红楼梦》诞生之后迅速被戏曲家移植,改编成多种形式的戏曲在大众之中广为流传,既说明了小说戏曲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为小说的广泛流传起到了宣传作用。因此,红学研究者不仅要研究《红楼梦》文本中的“戏曲”关目及其文化内涵,而且应该重视《红楼梦》文本对戏曲发展的深刻影响。倘若有人在此一领域中下功夫搜集、整理《红楼梦》戏曲,将对红学和近代戏曲的研究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005年3月20日    
石床花梦人同艳    
  石床花梦人同艳    
  ——读董康《东游日记》    
  清代著名“红楼”画家改琦绘《红楼梦图咏》,流传于世,出版家多次影印再版,实不鲜见。但改琦所绘《琼楼三艳图》则很少有人撰文介绍,一粟《红楼梦书录》“版本”部分列有董康《书舶庸谭》卷四所记抄本《红楼梦》,引董康'1927年4月'二十七日日记云:“……生平酷嗜《石头记》。先慈尝语之云…幼时见是书原本,林薛天亡,荣宁衰替,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此回目中所以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绮云欲本此意,改窜最后数十回,名《三妇艳》,以补其憾,惜削稿未就也。……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末仅录《琼楼三艳图》“枕霞阁”七律一首(见《书录》第31页)。    
  玉壶山人,改琦别号,其著有《玉壶山人集》可证(见《书录》第238页)。“琼楼”者即红楼也。“三艳”分别为潇湘馆(林黛玉)、蘅芜院(薛宝钗)、枕霞阁(史湘云)。董康题诗三首,每图一首,可见董康《东游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01—202页。为省读者翻检之劳,兹将三首题诗迻录于此:    
  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潇湘馆》    
  身世伶俜托杜鹃,修篁倚处态嫣然。    
  钗钿绮梦怜双影,邢尹深闺竞两贤。    
  读曲难堪同此况,埋香独愴奈何天。    
  珍珠泪尽胡麻熟,不羡鸳鸯且作仙。    
  诗中“怜双影”后括注“指兼美入梦事”;“两贤”后又括注“钗黛颇有瑜亮并世之感。”    
  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蘅芜院》    
  静对芸编女亦儒,庸来梳裹号装愚。    
  羞笼麝串非窥宋,移住麋台定治吴。    
  率地梦鞋伤紫玉,枉教簪笔动椒涂。    
  藤芜恨逐湘波远,一样情天补得无。    
  “女亦儒”句后括注“窃义仍词义”;“伤紫玉”句后括注“登第出亡等于抛弃。《红楼梦补》钗且以身殉,情景酷类霍郡主。”    
  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枕霞阁》    
  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    
  纵使期期生爱爱,从无醋醋到卿卿。    
  石床花梦人同艳,宝镜云鬟视评平。    
  知否鸳鸯歌福禄,双星早已结三生。    
  “生爱爱”句末括注“云幼时口吃,呼二哥哥为爱哥”。又,“结三生”句末括注“末联据原本《红楼梦》。”    
  董康不愧为“红楼迷”,在三首题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三艳的态度:同情林黛玉泪尽成仙,痛斥薛宝钗是一个“伤紫玉”的“女儒”,赞赏史湘云“真率天成”、“石床花梦人同艳”,“双星早己三生”。真可谓以诗写人,以诗评人,爱憎分明。    
  《东游日记》涉《红》内容有多条,拙文《一生耽红成记忆--陶洙与抄本(石头记)的流传》(见《红楼长短论》,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16—125页)已有介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