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读遍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隶法琐言》和《历代名人年谱》诸书记载,郑簋字汝器,号谷口,明天兽二年(1622)生于江苏上元,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享年72岁。康熙十五年(1676)郑簋曾行医北京,著名学者朱彝尊赠以长歌(见《曝书亭集》卷十)。他与上元张风以相熟,以曾将《一门反切稿》托付与他。康熙二十年(1681)郑簋与陕西王弘相会于金陵,并与王概、王蓍共补“天发神谶碑”三十一字,说明这位医家对文字学颇有造诣。    
  郑簋一生交游多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凡与曹寅交往者亦多相熟。例如康熙二十八(1689)年,他与杜齐、戴本孝、胡其毅、程邃、孔尚任、王概、王蓍等会于治山,并作诗纪事。郑簋《楝亭诗赠荔轩》一诗的发现,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曹寅与明遗民文人之间往来的密切关系,为曹寅的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郑氏是否有诗文集留存于后世,未见记载,还有待学人进一步搜访。本文提供赠荔轩诗一首聊补遗漏,意在作抛砖之引玉耳!    
  2005年12月12日    
  楝亭佳梦已难寻    
  ——乐钧题《楝亭图》    
  从曹玺开始,曹家三代四人荣任江宁织造职近六十年之久。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好景不长,终于在雍正朝被抄家藉产,一败涂地,落了个楝亭佳梦已难寻的悲惨下场。    
  曹寅在世时,曹家正是兴盛时代,绘有《楝亭图》,上有诸家题跋,已为红学研究专家们所记述。但也有一则材料被忽略了,这就是乐钧《青芝山馆诗文集》(清道光二十年庚辰夏月刻本)卷二十一所载《题楝亭图四首并序》。现略加介绍,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乐钧,初名官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清嘉庆六年举人。著有《耳食录》、《青芝山馆诗文集》等。其《题楝亭图四首》序云:    
  康熙中,内务府汉军曹君,董治江宁织造。手植楝树于庭。已而,其子荔轩继宦于此,因作亭而写图焉。韩慕庐先生为之记,今藏黄阆峰员外家。荔轩自号楝亭,后为两淮盐政。    
  这数行小记很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有二点:(1)韩慕庐先生“为之记”的内容;(2)曹家败落后,《楝亭图》于嘉道问流落到黄阆峰员外家。因而,黄阆峰的家世生平很值得进一步了解。    
  乐钧《题楝亭图四首》,涛中用典虽不少,但与目前所见录的各家题跋相比较,还是稍逊风雅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乐钧无缘攀曹寅之辈的高枝儿。所以,他只能看图寄意,诗味自然又隔了一层。下面照录原诗:    
  一    
  支蔷园深绛雪飞,当年初点使臣衣。    
  登楼印绶传佳梦,重见郎君帅武威。    
  二    
  亭外花风信欲阑,流苏宫紫散春寒。    
  可怜博得韩宣誉,画入冰绢更好看。    
  三    
  东郡趋庭事已陈,一株长殿秣陵春。    
  婆娑料得无生意,送过曹家两代人。    
  四    
  比似甘棠已百年,洛阳忠孝至今传。    
  千金自买姚黄贡,不费官家少府钱。    
  除上录小序和四首诗外,《青芝山馆诗文集》中还提及霞轩王子、怡亲王纳斋主人、双峰、视斋两将军,以及张船山、刘大观(松岚)、法时帆、思元斋主人裕瑞、吴云、汪小竹(全德)、杨蓉裳。此外还有与高鹗、程伟元同窗的陈廷桂(梦湖)、李楘(沧云)等人。    
  诗集卷十四壬戌年下有《玉山道中和汪小竹全德明经题壁三首时小竹觐亲百色,经此所题也》。据考证,汪小竹名全德,字竹素,仪征人,程伟元曾与之相厚,并求助于汪。又,卷二十二癸酉年下有《次日黄阆峰员外文辉、程也园郎中振甲复招沁春楼观牡丹分得开字》一诗,办十分值得注意。上述诸诗是我们继绩研究程伟元、高鹗生平、交游的重要线索。    
  楝亭佳梦已难寻,但能从乐钧诗文集中找到一点有关程高的研究材料的话,那这篇小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1983年4月12日    
  文采风流自有源    
  ——《红楼梦》与《楝亭诗钞》    
  曹雪芹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一曹雪芹只是一个“符号”。不论他是谁,我们都得承认他是一位集人类智慧的文学大师。如今我们读到的《红楼梦》犹如蕴含无限知识宝藏的大海,这是世人所公认的。曹雪芹的文学修养与他的家庭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祖父或者是父亲曹寅是一位通达诗文的大家,与当时江南著名文入学士交游甚广,这不能不使他从小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他虽然没有见过祖父曹寅,但他是有机会熟读曹寅的《楝亭集》和曹寅主持刊刻的《佩文韵府》、《全唐诗》以及曹家所藏的大量珍本秘籍的。这样良好的环境,对《红楼梦》的创作无疑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养料。以《红楼梦》中所用的某些词汇和故事情节来看,可能是从《楝亭诗钞》中得到启示而加以演变来的。例如:    
  (1)《红楼梦》第5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听了新填的十二支仙曲。在曹寅《楝亭诗钞》中的《墨兰歌》有“太虚游刃不见纸,万首自跋纳兰词”句;《江村杂咏》中有“鸿蒙横眼前”句;《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诗中又有“鸿蒙绿气净絪緼”句。曹雪芹写“太虚幻境”、“开辟鸿蒙”诸语,会不会从他祖父的诗文集中得到一点启发呢?这是可能的。    
  (2)《红楼梦》第18回写元妃省亲时,曾命小妹妹们为大观园题匾额,探春题的是“文采风流”。《楝亭诗集》中的《题楝亭夜话图》一诗中有“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探春所题正是与元春“相逢”之时,借此而抒自己“怀抱”。以雪芹之才智,会不会取祖父诗中的词意而写于小说呢?这也是可能的。    
  (3)《红楼梦》中写了“天香楼”、“稻香村”、“栊翠庵”,而《楝亭诗集》中的《送杨公汉归浮槎》第二首有句云:“稻香楼近枣香村”,《楝亭诗集》中又有“苍翠庵看梅”一诗,雪芹常改古诗一二字入小说,他会不会也将祖父的诗改一二字,如“稻香楼”改为“天香楼”,“枣香村”有拼成“稻香村”呢?至于“苍翠庵看梅”,只需改一字即可变为“栊翠庵”,而“看梅”更可与贾宝玉向栊翠庵里那位“槛外人”乞梅的故事联系起来看了。    
  (4)《红楼梦》第27回写黛玉葬花,第70回又有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故事。这不禁使人想起《楝亭诗钞》卷三中的《题柳村墨杏花》诗来。诗云:“勾吴春色自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诗中“春色”点明时间,“女郎”句又说明其性别,真可为黛玉葬花、重建桃花社作注了!    
  (5)《红楼梦》第78回有宝玉撰《姽婳词》的情节,真是无巧不成书,在《楝亭诗钞》中也查到了这“娩姬”二字。《使院种竹》诗中有句云:“流光上琅开,姽婳如刺绣。”由此看来,曹雪芹给贾宝玉安排写“姽婳将军词”可能还与他的祖父曹寅对“姽婳”的热爱有点关系呢!    
  (6)《红楼梦》第17回贾政游大观园经过稻香村时,流露出向往农村风光,大有归农之意。如果将曹寅所写的《东皋草堂记》的文字同贾政的归农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么的一致!宦海浮沉,风波之惧,产生这种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贾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当然,上述所引词句在前人的诗文中也可以找到出处,况且雪芹又是博览群书的人,说雪芹用的这些词都是采自祖父诗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点太坐实。笔者之意在于说明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可能受到他祖父诗文的影响。一隅之见,聊备一说耳。    
  1979年1月2日    
  画石诗化楝亭诗    
  ——《楝亭诗钞》与《自题画石诗》    
  自从《自题画石诗》作为曹雪芹的佚诗公诸于世以来,红学研究中颇有一些争议。不少同志认为此诗可能是伪造,托名于曹雪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诗作,并为得见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诗”而高兴。最近读到《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发表的思藻的《(自题画石诗)探源》一文,觉得很有说服力,说明“这首诗,决不是曹雪芹写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诗”首句“爱此一拳石”,“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诗:‘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