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读遍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词钞》中独家收入的曹寅词有:《贺新郎·读迦陵词用刘后村韵》、 《贺新郎·七夕和悔庵韵寄迦陵》、《贺新郎·吊慈仁寺颂》、《江城子·甲子重九前一日送上若还广陵、蕺山还吴门、桐初游东粤》、《望江南·江干八韵》、《满江红·登白塔小梵天楼怀古》、《霜叶飞·黄芽菜》、《花犯·西山积雪》、《宣清·玉河冰》、《曲游春·耶赫河边梨花》、《沁园春·喜桐初至用梅村韵》、《疏影·柳条边望月》、《水调歌头·玉泉山》、《减字木兰花·和桐初送别韵》二首,总计23首。    
  《百名家词钞》所收曹寅词,不仅在数量上为清代以降各词选家所选之最,更为重要之处还应说有以下三点:    
  (1)《词钞》所收《楝亭集》外词23首,加之《瑶华集》所收《楝亭集》外词5首,占今见曹寅全部词作三分之一。这对曹寅在清词史上的贡献和地位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史料不足的缺憾。    
  (2)曹寅曾自云其曲第一,词次之,诗更次之。但所见清代《诗话》,例如《雪桥诗话》等多论其诗,而《词话》中则很少论及其词之风格、价值。《百名家词钞》选曹寅词后列有词评二则,甚有眼光,弥足珍贵。曾王孙评曰:    
  先生之词,聪明运学力,声调吐襟怀。香艳中有雄浑,苍凉处有高华,不肯落古人巢臼,而古人实不能囿。诚词学之良工,倚声之宗匠也。    
  聂晋人评曰:    
  论词既不贵草堂靡曼之章,尤最忌刻意翻案,过为尖纤之习。荔轩词选声辨韵,自有新裁;嚼字调音,自多妙咏。髯公所谓“井花汲处,都吟柳永之章;纨帕贻来,半织元稹之曲。”请以移赠荔轩。    
  以二人词评内容、口气度之,曹寅与曾聂之关系当非泛泛之交。曾聂从香艳中窥其雄浑,苍凉悟其高华,堪称知音之论。“移赠”二字,亦是见友声之殷。    
  (3)《百名家词钞》列词作者里籍、姓名、字号于全书总目、集目及篇首,这一点与《瑶华集》体例相近似。在《荔轩词》目录之前署“长白,曹寅,子清。”首篇《贺新郎·读迦陵词用刘后村韵》之前再次署“长白,曹寅,子清。”这一点看似无关紧要,但细细品察即可发现曹寅自署词集(不论是“西农词”还是“荔轩词”)里籍均为“长白”,此外有“三韩”、“辽东”、“奉天”种种,实为他人集中所写或为地方志所称引。《楝亭集》署“千山曹寅子清撰”,是为不复见。从署“长白曹寅”到“千山曹寅”其间是否透露出曹寅的思想有某些变化呢?聊备一说,待之高贤。    
  2004年10月1日    
词学之良工,倚声之宗匠    
  词学之良工,倚声之宗匠    
  ——《白山词介》中的曹寅词    
  杨钟羲选编的《白山词介》初刊于1910年,是研究清顺治至光绪末年近三百年间满族词人和辽海汉族(尼堪氏)词人创作的珍贵资料。    
  《白山词介》共五卷,载词人五十余位,搜录词作三百余首。是书卷首列词作者“爵里姓氏”,曹寅在刘廷玑之后,名列第24位。文云:“曹寅:子清,号楝亭,汉军人,官通政使,江宁织造。著有《楝亭诗钞》。”词前小传作“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一号雪樵,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康熙中,巡视两淮盐政,加通政司衔。博综群书,练习掌故。有《楝亭诗钞》、《文钞》、《词钞》。”显然,词前小传略详于前,而“雪樵”一号尤为值得研究。    
  曹寅词多受清代词选家所重视,前文已举蒋景祁《瑶华集》、聂先《百名家词钞》中的曹寅词,是为证明。《白山词介》顾名思义,其所选词第一标准是词作者“爵里”均为“白山”,即今辽东三省地域之内(包括入关之满族汉族词人),而时间限有清一代,与前《瑶华集》和《百名家词钞》体例有所不同。    
  《白山词介》所录曹寅词共五题,分别是《贺新郎·读迦陵词,用刘后村韵》、《望江南·江干》、《天香·龙涎香》、《霜叶飞·黄芽菜》、《疏影·柳条边望月》。这五题中,《天香、·龙涎香》曾收入《瑶华集》,也收入《百名家词钞》中。据此可以推测杨钟羲所编《白山词介》及《奉天通志》所选《天香·龙涎香》(见5042页),极有可能采自《百名家词钞》一书,而非依据蒋景祁《瑶华集》。    
  从《瑶华集》、《百名家词钞》选编和刊刻时间来看,二书均在康熙朝之初,(即康熙二十五年前后)。而《楝亭集》所编《诗钞》(包括“诗别钞”)、《词钞》(包括“词别钞”)则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之前,相距也只有二十来年。但是《瑶华集》和《百名家词钞》中均有相当数量的词没有收入《楝亭词钞》和《词钞别集》内,这一现象该作何解释呢?难道是曹寅生前已有指示不收录二书中的一些词作?还是编者认为二书收入的一些词作水平不高,怕有损于曹寅的形象?第三种解释是《楝亭集》编者(包括曹寅本人)认为某些词作中有“碍语”,恐为后人带来祸患,故不宜入集。但我个人始终认为这三种说法恐怕都难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因为,《瑶华集》和《百名家词钞》已经刊刻传世。以其水平而论,二书所选词作与《楝亭词钞》(包括“词别钞”)所收入清词,没有明显水平上的差异,甚至有一些词作水平还高于“词别钞”中所选者。至于“碍语”云云,即使《楝亭集》不选入,统治者要罗织罪名的话,仍然不难找到“证据”——《瑶华集》、《百名家词钞》二书随处可找到。基于这样一个思考,我以为曹寅突然逝世,他的学生急于刊刻《楝亭集》以誌纪念之意而没有收入前二书中曹寅的一些词作,绝非有意不收。    
  是耶?非耶?吾不敢遽定。    
  2004年5且20日    
名出《北史》实有典    
  名出《北史》实有典    
  ——曹寅“侄骥”排行管见    
  曹寅有侄骥,见之于《楝亭诗钞》卷五,题为《途次示侄骥》。原诗三首,其第一首诗云:    
  执射吾家事,儿童慎挽强。    
  熟闻身手妙,调服角筋良。    
  猛类必先殪,奇材多用张。    
  风尘求志士,抽矢正盈房。    
  这首诗讲出曹家因军功起家的历史,可与《红楼梦》中贾赦、贾政谈及家事始于习武,成为“武荫之属”相对看。其第三首又云:    
  吾年方半百,两臂已枯株。    
  驾驭气每厉,驰骓乐久无。    
  可堪捍白羽,安事践青蒲。    
  卧护江湖晚,余生任举罛。    
  从诗中“吾年方半百”可知此诗的写作时间应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前后。因为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半百”当为50岁,恰好康熙四十七年时为“半百”之数。但诗中之言不必过于看死,前后有一二年之差,宜可举其成数。但不论如何,都说明此时的“骥”儿仍然在世,而且极可能已在“部队”中任事或如“护驾”的“侍卫”差使等。    
  诗中明言是“侄骥”当是寅弟曹宣所出。现在我们已知宣子有曹顺、桑额、曹烦,还有一位“骥”儿,共四个儿子。据周汝昌为《红楼梦新证》第二章“人物考”,此“骥”儿即三子曹颊,曾作“茶房总领”(见《新证》第23、27页)。周先生在文中已详加考证,但并未指出“骥”子的出典。依我所见因为“骥”子应典出《北史》其卷38《裴延俊传》后附有《裴宣明传》,其文有云:    
  延俊从父兄宣明,任华州判史,有惠政,谥曰简。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所谓“骥”是指良马,借以喻青年俊秀者。《文选》中收有左思《蜀都赋》有云:“竝乘骥子,俱服鱼文”。其注“骥子,良马”。徐陵《移齐文》:“所获龙驹骥子,百千共群”。故辞书中列有“骥子、龙文”条,释为“言其超绝等伦也,后用为佳子弟之代称”。唐杜甫亦有云“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皆说明曹寅之侄名骥取之《北史》,期盼其为“超绝等伦”的“佳子弟”。    
  出典既明,又引出一个“骥”的排行问题。因为“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可知“景鸾”在“二子”之中居长,景鸿为次子。以此推之可否认为曹寅所称的“侄骥”并非是行三,而应为曹宣之长子。倘如是,那么这个“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