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8  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先后死去,丧事办得非常隆重,朝廷还规定全 
国都要停止娱乐,以示“国哀“。成都官府甚至规定每家大门口都要贴挽联,否 
则就要论处。刘师亮对此非常愤慨,于是便作了一副幽默无比的挽联进行嘲讽。 
那副挽联写的是: 
     洒几滴普通泪; 
     死两个特别人。 
     横批:通统痛同 
     这副对联对慈禧、光绪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特别是横批四个同音字,声如放 
铳。看到这副对联的人都忍俊不住,一时之间成为笑谈。刘师亮家对门有个豪绅, 
曾受过他的嘲弄,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看了这副对联,心想:“报仇的机会来了。” 
便去衙门告发了刘师亮。官府将刘师亮抓去审问,可刘师亮写的全是实情,官府 
又挑不出毛病,只好以“大不敬”罪名罚他银元五块,并令他将此联撕去重写了 
事。 
     刘师亮回家后,当真将门上刷得干干净净,准备重写对联。谁知,人们看了 
他重新贴出的对联之后,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来。原来,他写的是: 
     拗几个酸字眼; 
     罚五块大洋银。 
     官府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得任其为之。从此,他得了幽默大师的称号。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某日调任广东当学政,有一牧 
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 
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 
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 
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 
剪刀一剪,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 
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 
 “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男子汉大丈夫则应将 
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就将下联改为: 
     劈开出路两重山 

                                                                                  48 

… 页面 49…

     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那牧童却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 
李大人是文人学士,饱读古文,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 
上联: 
     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 
     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颇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 
出了下联: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联,又被牧童取笑:这分明是个穷书生对出 
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气的对子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一大口吞,吞云吞雾吞江海 
     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以农家生活为内容的奇趣妙联,而且大都赋予了一些奇闻轶 
事,比如饥鸡盗稻童筒打人们就赋衍为李调元对农家大嫂。下面也是这样一副妙 
语巧对的风趣轶事联。 
     传说安徽太湖县有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李姓状元,其儿子是个活宝贝, 
读书懒惰,专好贪玩,他还有个侄子却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有一天中午放学后, 
李状元的儿子先带着一伙调皮鬼从正在插秧的田间经过,有个老农拦住他们说: 
 “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至今还没有人对出下联,今天就请李公子对一下吧。”说 
罢便出一上联: 
     稻草插秧父抱子; 
     这副上联采用譬喻法的艺术技巧,把稻草与秧苗比成父亲与关系,把“稻草 
扎秧”比喻成“父抱子”,既准确贴切,形态逼真,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没 
想到李公子听了,不加思索,就信口雌黄地对道: 
     寡妇偷人也怀儿。 
     引得人们大笑不止,他还自鸣得意地扬长而去。不一会儿,李状元的侄子背 
着书包恰也从此走过,农夫亦拦住他求对。他沉吟片刻,对出下联: 
     菜(竹)篮装笋娘怀儿。 
     这一下联同样用譬喻法,将竹篮与竹笋比成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把“菜篮装 
笋”比喻成“娘怀儿”,既匠心独运,又合情合理,与上联对仗工整,深得田间 
农夫们的赞许。这件事后来被李状元得知,他喟然长叹:“犬子不才,出言鄙俗, 
虫也;侄儿俊秀,淡俗而雅,龙之徵也。” 
     果然,后来状元的儿子连秀才也没考取,状元的侄儿却中了状元。后人把这 
个故事称为“一联辩龙虫”。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来到浙江新安江边的更楼底村,刚进村口,耳边传来一 
阵阵震耳欲聋的“嘭嘭”声。李白止步抬眼一看,原来是一座大油坊。他累得气 
喘嘘嘘,便坐在大油坊前的老槐树下歇息。 
     这时,油坊里走出一名年轻的油车工,名叫周兴诗,他打着赤膊,浑身汗水 
淋淋,跑到大槐树下乘凉。一看旁边有个陌生人,相貌堂堂,气宇不凡,便问道: 
 “先生尊姓大名?” 
      “我么?就是那个在金阶玉殿上醉写吓蛮书的狂人。”李白颇为自负地答道。 

                                                                                  49 

… 页面 50…

      “啊呀,原来您就是名闻天下的大诗仙李白!”周兴诗忙奔回油坊,一手端 
来一碗白开水,一手提着一壶酒,对李白道:“我是个粗人,想班门弄斧,出个 
上联请您对对。对得出,这壶米酒就给您解渴;对不出,您就只能喝这碗白开水 
了!” 
     李白早已口渴,正想喝杯好酒解渴消倦,一听对对,心想:“这个打油工能 
有多大能耐?这壶酒我喝定了!”便把手一挥说:“那你赶快出上句吧。”“好。” 
油车工指着浑身如注的汗水说出上联: 
     六月打麻车,车工眼看,汗淋若矢; 
     李白听罢,反复念了数遍,越念越觉得难对,因为这副联中有人、有景、有 
事、有官名,还是一副顶真联,这对人、对景、对事、顶真都不难,可联中用“汗 
淋若矢”谐李白当时的官职“翰林学士”,这一时之间以何为对?他不由站起身 
来,急得团团乱转。 
      “哈哈!亏你是个大诗仙,我看,你只能喝白开水!”周兴诗提着一壶酒顾 
自回油坊去了,弄得李白尴尬不堪。 
     翌年隆冬,李白随同一位诗友、当朝兵部侍郎乘船重游新安江,再次路经更 
楼底村,听到油坊里“嘭嘭”的打油声,又想起了去夏被油车工难倒的事。这时, 
八名船工正弓腰驼背携纤,踩着冰层,吃力地拉着客船往前而行,被踩碎的冰层 
在阳光照射二,熠熠发光,如同银浪荡漾。李白触景生情,产生了灵感,忙叫停 
船。他奔进油坊,打到周兴诗说:“你的对我对出来了!” 
     寒冬拉纤船,船夫踩冰,冰破似浪。 
     句中的“冰破似浪”谐“兵部侍郎”,正好对上翰林学士。周兴诗见对得工 
整,忙邀李白到他家喝米酒。 
     自此,李白再也不敢自夸才华盖世了。他多次感慨地说:“庶民百姓之中, 
大有文才啊!” 

●清朝末年,湖北黄陂有个叫郑传直的人,有胆有识,好打抱不平,乡亲们亲切 
地称他为“直哥”。 
     乡间那些地主豪绅,对郑传直又恨又怕,总想整治他一番。一天,几个豪绅 
串通一气,捏造罪名,到县衙告郑传直。县官把郑传直传到县衙,对他说:“今 
有地方绅士告状,说你横行乡里,是条‘光棍’(指地痞、流氓)。我今出一联, 
你若能当堂对来,可免于处罚,不然就要治罪。”说完念道: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县官的出联有双重含义,从直观上看,是讲自然景象,云涌高山,盖住山峰。 
实则是以势压人,暗喻自己乃一县之父母官,谁敢出来闹事。 
     郑传直心想,你别摆架子装腔作势,我上无父母,下无妻小,孤身一人,倒 
也确是“光棍”(单身汉),看你怎奈我何。想罢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