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赖仰福辑录 

   

状元妻智对乾隆帝 
     乾隆年间,通州胡长龄赴京赶考,三榜三甲,中了头名状元。乾隆帝爱他一 
表人才,心想招他为驸马。就派主考官王御史前往试探。胡状元因有结发之妻, 
婉言回绝。 
     乾隆帝听王御史回禀,新科状元不肯招驸马,想看看状元夫人到底是个什么 
样的美人,同时,要试试她的才学,于是,下道圣旨,宣胡氏进宫。 
     乾隆皇帝率领三宫后妃,在后宫召见状元夫妇。胡氏农妇装束,青布衣裙, 
蓝布长衫,举止大方,进殿跨槛时,轻轻撩裙角,启口说:“乡女村妇一条草裙, 
千万别污了万岁爷的金槛。”乾隆帝听了,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民间 
女子,竟然如此大方,又如此知礼。他叫胡氏抬起头来,将她上下,打量一番, 
只见面前站着的状元夫人,既非红颜粉黛,又非绝色佳人,而是相貌平常,皮肤 
黝黑,体形壮硕,— 
天下无双。男子莫及,见所未见。胡氏知是皇帝取笑自己,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脚大胜似舳舻履惊涛。” 
     乾隆帝说:“依你所说,是脚大好啦!那么,朕宫中嫔妃捷妤,人人都是金 
莲小足,你说如何?”胡氏随声应道: 
        “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尖。” 
     乾隆帝心里明白,胡氏在讥诮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 
成章,对答如流,便吩咐宫女奉茶。胡长龄夫妇坐下,胡氏喝了一口香茶,脱口 
吟道: 
        “饮啜香茗遥念故乡水。” 
     乾隆帝被胡氏思乡之情感动,传令摆宴,为状元夫妇洗尘。胡氏接着又说: 
        “食俸皇粮当思耕夫辛。” 
     听了之后,乾隆帝更加敬佩胡氏的才学,便出个上联要她对。上联是: 
       远闻通州出才子; 
     胡氏不加思索,对道: 
       近观皇宫多佳人。 
     乾隆帝又出一联: 
      冠授官,官戴冠;    官被冠管; 
     胡氏沉吟片刻,大声应道: 
       仁教人,人压仁,人受仁欺。 
     乾隆帝自知理亏,心悦诚服,称赞胡氏才思敏捷,更赞叹新科状元不图富贵, 
不弃前妇,真是当世难得的人才。他拿起大笔,写下“翰墨竹梅”四个大字,并 
叫匠工刻在匾上,赠给状元夫妇,以表敬意。 

一副回文联 
     河南嵩山少林寺,不但少林武术名闻国内外,而且,寺内还有不少学识渊博, 

                                                                                  1 

… 页面 2…

多才多艺的和尚。他们吟诗作对,书法、绘画均甚出色。 
     相传,明朝时,有一位翰林,到少林寺游玩,看见寺内,有一幅泼墨荷花, 
画得颇有功力,荷叶上的露珠欲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加上一股挺拔峭峻的气势,大挥大合的手笔,令翰林倾倒。翰林于是向寺内的和 
尚问,此画为何人所作,站在一旁的老和尚声称是他所画。翰林对这幅题名为“出 
水芙蓉图”的画,甚是欣赏,就向老和尚索讨,希望得到这幅画。老和尚说: 
      “只要对出我的上联,老衲愿将此画相赠。” 
     翰林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老和尚的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听后,如雷轰顶,扭头便走出寺门。回到家里,仍然想着那幅画,和老 
和尚所出的上联。当他拿起毛笔,准备临帖练字时,忽然灵机一动二个绝妙的下 
联,随之而出。下联是: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于是,他放下毛笔,急急忙忙地跑回少林寺,吟出自己所对的下联。老和尚 
听后,十分满意,立即取下那幅“出水芙蓉图”,赠给翰林。 
     老和尚的上联,看上去似乎平易,其实,他是利用谐音的关系,组成回文联。 
这句上联,无论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都是同音同义,难怪一时难倒了饱学 
的翰林。翰林后来想出的下联,也同样巧妙,无论顺念,倒念,也是同音同义。 
      “翰林”临帖,对“和尚”画花,不仅对仗工整、稳妥,而且符合各自的身 
份。这副回文联,确实各具千秋,堪称佳作。 

贾知府续联 
     明朝时,江南有个进土出身的知府,姓贾名文通。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 
善续对。一次,城中一间当铺贴出一副上联: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当铺老板愿出重金征求下联,由于此联较难,全句十三个字,只以“东西典 
当”四字组成。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无人应征。贾知府知道后,略加思索,挥笔 
立就,续了下联: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此联一出,士民争相传阅,人人拍手称绝。一时,贾知府的声名大噪。 
     有位农夫,听了很不以为然,想找个机会,试试贾知府的真才实学。刚好, 
一次在郊外,碰到贾知府正在赏春。农夫拦道与左,手扶犁杖,出联求对。农夫 
的上联是: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这也是颇有难度的,贾知府沉吟多时,终于对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 
     农夫听后,连连点点头,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妙!” 

曹宗赚鱼 
     明朝孝宗年间,广东省饶平县有个小孩叫曹宗。他聪明灵慧,七岁便能吟诗 
作对,远近闻名。有一天,他到海边玩耍,刚好出海打鱼的渔民扬帆归来。渔民 
闷早闻曹宗之慧名,切不怎么相信,想趁机考他一下。于是其中一位渔民对曹宗 

                                                                                   2 

… 页面 3…

说:“听说你会吟诗作对,如果能对出我的上联,送你一条大鱼。” 
          曹宗请他出联,渔民脱口而吟出: 
     沙马钻沙洞,沙蒙沙马目; 
     上联中的“沙马”是一中在海边沙滩上的小螃蟹,次联对只有七岁的孩子来 
说,当然不好对。岂料曹宗眼珠一转,对道: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民听了甚为高兴,连说:“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出上联的渔民,兑现自 
己的承诺,选鱼送曹宗,他见曹宗人小体弱,故意送了一条 10 斤多的马鲛鱼, 
看看这孩子怎么办?曹宗看了看马鲛鱼,四周张望,然后捡了一条绳穿过鱼鳃, 
把哪鲛鱼放进水里,借水的浮力将鱼带回家去,渔民们看了,又齐声称赞:“这 
孩子真聪明 

儿童巧题戏台联 
    浙江吴兴南浔镇同乡会馆的大厅里,有一戏台,戏台的柱子上有一副脍灸人 
口的楹联。联文是: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说起这副戏台联,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戏台,刚刚落成时,会馆的孙馆长向镇上一位张姓的宿儒求一副对联。 
这件事被附近的章秀才知道了章秀才心里不服气,因为论才华与名望与张宿儒难 
分轩轻,他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姓张的抢在前头。于是主动写了一副对联托人 
送给孙会长。这样,孙会长可难为了,戏台主要一副对联,用哪一副才好呢?左 
思右想,得出一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择一吉日,设酒邀请镇上一批 
缙绅、骚人墨客,张、章两位也在其中,请大家来品品,选出一副,以免自己得 
罪人。发请帖时,孙会长顺手写信在外读书的儿子,要他提前回来,以帮助自己 
接待宾客,同时也让他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孙会长宴请的那天,绍兴同乡会馆车马盈门,高朋满座,张、章两位所题的 
对联悬挂于大厅的两侧。谁料到会的宾客都是老于世故,他们一味的泛泛溢美, 
空话连篇,左右逢源,说什么姚黄魏紫,均属佳品,没有一人作出抑扬。孙会长 
的儿子年方一十有三,聪明伶俐,颇有天赋,他是处声牛犊不怕虎,见状,毫无 
忌讳地评头论足起来。张、章两人新中国虽然十分恼火,但是碍于会长的面子, 
也不便对他发火。于是语带讥讽地同时对孙公子说:“阁下所论极是,既然两联 
均不合适,能否自撰一联,以饱我辈之眼福?”不料公自欣然允诺,并请赐两字 
韵脚,以免宿构之嫌,张、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