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吃蜘蛛的人 (一份关于文革的个人记忆)作者:杨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水泉的聪明孩子不止花儿一个,另一位老唐夫妇的独生子小唐也是聪明过人。村民告诉我,在小唐4岁时,有一天他父母把他反锁在家,出门下地去了。这种做法在农村很普遍,不像城里的单位,农村没有托儿所。话说这天小唐找到一盒火柴,擦着了火,引燃了棉被,黑烟从炕上腾升起来,很快充满了房间。他想往外逃,可是铁将军把门,他叫救命,没人答应,谁也听不见双层密封窗里的动静。  
  但小男孩没有慌张,他跑进厨房,在炉子边找到一根拨火棒,然后跑回房间,爬上炕,打碎了一扇窗,又打碎另一扇窗。他这么做与他父母平日的反复告戒背道而驰,于是他逃过一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村里人讲完这件事后总爱加上这么一句。  
  4年后,同样的灾难发生在老王夫妇的两个男孩身上,两个孩子都窒息而死,一个5岁,一个3岁,我们目睹了这场悲剧。这时小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他有时会和其他孩子来我们宿舍玩智力游戏。  
  〃树上有7只鸟,猎人举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  
  〃6只!〃〃5只!〃孩子们七嘴八舌,小唐看看我,会意一笑,好像说他知道其中有诈,然后大声宣布:〃一只鸟都没有了!〃他当然答对了。  
  我也有些恶作剧的谜语,比方说:远看像个灯笼,近看尽是窟窿。村里没人猜得出,甚至知青也没人能猜对。小唐一听,立刻就说:〃哦?不就是个破灯笼么?把它扔了得了。〃人人都笑了起来,恍然大悟。从那时起我就对这个早慧的男孩刮目相看。  
  后来发生的事却令我大失所望:小唐被卷入一宗大案。从一开始,村里教他的老师就不喜欢他,说他骄傲。而其他村民却认为这个老师根本不够格儿,仅因为他是政委的红人儿,才得了这份美差。对小唐问他的各种问题,他答不上来,便恼羞成怒。后来他居然在小唐的作业本里〃发现〃了一条反动标语,把这件事汇报给了赵指导员。赵又反映到了农场总部,很快就在虎林县公安局立案,公安干警奉命进村调查此案。警察甫至,就拘留了小唐,日夜审问,连老唐夫妇也未能幸免,警察怀疑他们是教唆犯。他们当然竭力否认,调查继续进行。而那条反动标语则一直是个谜,没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领导似乎觉得只要我们看一眼这条标语,我们对党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会立即崩溃。他们对我们可真够信任的!  
  有道是〃打草惊蛇〃,〃顺藤摸瓜〃。时间一天天过去,村里的人越来越紧张:〃谁说得准这孩子被这样审讯下去会不会胡说八道?万一他说……〃  
  甚至连知青也有点儿惶惶然,并不是我们不想与贫下中农同呼吸共命运,而是近来我们与赵指导员的关系颇为紧张。我们有点儿担心他会记仇,给我们制造麻烦。  
  其实,与赵的关系不好,我们也有部分责任。刚来凉水泉,我们对指导员怀有一种过高的期望,这多半又是受了电影和小说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指导员总是一位对战士体贴人微的老大哥,和煦如春风,他对战士们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他及时给他们引导,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遇到危险,他冲在前面,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总而言之,他是位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加上相貌英俊,身材魁梧。而我们眼前这位赵指导员与之有着云泥之别。  
  我们初次见到赵时他40出头,身材矮小,肤色蜡黄,一张脸又瘦又长,像一条倭瓜。他有一双小小的老鼠眼,总爱趁人不备从旁边或背后打量别人。我们不单止烦他这些,还有其它:他对人冷漠,不爱理人,整天见不到他的笑脸,一副村里一把手的架式。  
  也许以外表取人失之公允?有些人天生就不苟言笑。如果赵指导员不来联系群众,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去接近领导?大概就是带着这个念头,一群北京知青有天去〃赵府〃登门拜访。  
  他们一去先在他家门口碰到他妻子,〃第一夫人〃的脸上也看不到一丝笑容,好像这些知青欠了她很多钱没还。她冷冰冰叫他们进去,自己却出了门不知去向。好一个敬客的主妇!  
  知青进得门来,只见赵躺在炕上,架起二郎腿,品着他的饭后一支烟,看见有人进屋,也不起身,连眼皮都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俩音:〃啥事?〃  
  一干人甚是尴尬,他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留也不是,去也不是。〃我们来向您汇报思想……指导员……希望想得到组织上的帮助……〃有人结结巴巴地说,别人则站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说——吧。〃赵的声音又干又冷,眼睛望着天花板。烟圈从他鼻眼儿里冒出,一圈又一圈,完全没有请知青坐下的意思。  
  这时北京知青已被这种简慢气得话都说不出来,根本无心汇报什么思想,他们三言两语就告辞了。回家路上,这帮人默默无语,对这番经历简直难以置信。进了宿舍,他们全都炸开了锅:  
  〃去他妈的赵!他是什么玩艺儿,竟敢这样对待我们!他以为自己是村里的一把手,父母官,就摆这么大的臭架子!中央首长我见得多了,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真没见过像他这样儿的。〃  
  〃就是!他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不过是个小萝卜头!他算什么东西?一个二十四级干部,就差垫底了!我们大院看门儿的都比他高三级,有什么可神气的?〃  
  最后这段话是〃8只快乐的大苍蝇〃中的一个说的。除了文,其他的7只〃大苍蝇〃都是高干子弟。不知为什么,单单这句话在凉水泉不胫而走,就像安徒生的童话里小孩子说的:〃皇帝什么也没穿。〃刚开始还只在知青里传,我们一笑置之。后来不知谁说漏了嘴,在老职工中间也传开了。他们喜孜孜地到处传播这段话,随后声明不是他们编的,是北京的知青说的。终于这话经过赵的亲信传到了赵的耳朵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感到惴惴然的缘由。  
  我希望赵别把这些话大放在心上。毕竟在这儿他是一把手,大权在握,我们才是小萝卜头。他究竟怎么想的,我无从得知,他的脸总是阴云密布。思想汇报?真无聊!这帮人在一零一中难道还没吃够苦头么?他们真是自找!——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让他们大丢面子,也是活该。他们倒恼羞成怒,挖苦赵的级别,这样只怕真把事情异糟。没听老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么?古训总有几分道理在的。现在如果赵秋后算帐,我们都得搭进这些是非中去。看来我们必须谨言慎行,好自为之了。     
                 
18 树欲静而风不止     
  虽然我觉得知青同伴对赵的挑衅行为有欠明智,这决不意味我赞成赵。在我看来,赵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皇帝〃,他一向视〃他〃村里的农民如草芥尘土,所以我想那天他也并非在特意刁难北京知青,这只是他的一贯为人。村里许多人也不满他的霸气,却敢怒不敢言。慢慢地我们和村民混熟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这才关起门来给我们讲一些赵和他的心腹的所作所为。  
  8年来,赵把他的亲信安插在凉水泉的关键部门,诸如拖拉机队、会计、食堂、养猪场、养马场、打谷场、统计、机修、小学,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赵一手安置的。这样一来,整个村变成了赵的天下。分配来的干部要不跟他同流合污,要不就会觉得这儿的生活实在难以忍受,迟早另谋出路。普通农场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没路可走,只得乖乖就范。〃如果你们惹了他,他准给你们小鞋穿。〃  
  〃小鞋?什么样的小鞋?〃  
  〃多了去了。最简单的,派给你一份又累又脏的活儿,或者同样的工,派你一个夜班。你要请病假或事假,他拖着不批。分给你家的柴禾正巧是潮的,而土豆的个儿又小得不能再小……这种芝麻绿豆的事情要多少有多少,你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你永无出头之日,这还不算,还可能更糟,看看老唐夫妇,他们也是下中农,可他们就是不讨赵喜欢!〃  
  如果进入了赵的小圈子,又另当别论,村民们也说不清赵究竟给了他们多少好处。有一件事大伙儿都清楚,那就是在1959年到1962年的饥荒年月,这些人家顿顿有饭吃,其他村民家则常常揭不开锅。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上面派干部下来查帐,他们查出了很多在食堂和仓库里不翼而飞的东西:面粉、大豆、食油、糖……食堂的管理员陈理应对此负责,村民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