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问:「你要告诉我什么?」鲁肃说:「刚才,观察大家的议论,可能引导将军走上歧途,不配讨论大事。要知道,像我鲁肃,可以归降曹操;像你将军,却不可以。为什么?我鲁肃迎降,曹操会把我送回家乡,给我一个官职,再倒楣不过,也会当一个最低级的参谋官(下曹从事),平常乘坐牛车,带着跟班,跟士大夫来往结交,步步上升,将来可能当上州长、郡长。而将军迎降,你要到哪里安身?请早日决定方向,不要听他们的意见。」

  孙权叹息说:「大家的议论,使我失望,你的睿智分析,跟我的想法完全相同。」

  鲁肃一段话,道破千古以来政治市场上一项最大秘密。野心家先考虑到个人一己的利害,才再动手挑选一个适合身材的「大义」外衣。

  孙权所以跟曹操对抗,跟曹操是不是「国贼」无关,只是为了一己的私欲,曹操才不得不成为「国贼」,历史事件的发展,大多遵循这个轨道。斑斑往事,可以训练我们的监赏能力,人民眼睛如果能洞穿「大义」外衣,当可使野心家的私欲,不敢过份猖獗。


  张松

  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全权州长(牧)刘璋,听到曹操取得荆州(湖北省及湖南省)消息,十分震撼,派行政官(别驾)张松,晋见曹操祝贺致敬。张松短小精干,为人行为放荡,可是,他的真知灼见,超过常人。曹操当时轻易获得胜利,刘备也狼狈逃走;对其貌不扬的张松,认为并不是重要角色,不再像往日那样,对人亲切结纳。主任秘书(主簿)杨修建议曹操,延聘张松在中央当官,曹操拒绝。张松对曹操的轻视,心怀怨恨,返回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后,建议刘璋跟曹操断绝关系,转跟刘备结交,刘璋接受。

  习凿齿曰:「从前,姜小白(春秋时代齐国十六任国君桓公)只一次倨傲,自负他的功业,立刻就有九国背叛;而曹操也只一次倨傲,自负他的胜利,天下遂分裂为三。殷殷勤勤数十年累积下来的成果,在低头抬头的刹那之间,就被毁弃,岂不可惜!」

  夺取荆州之前,曹操有大海样的胸襟,气度广阔,礼贤下士,可钦可爱,使人甘愿为他肝脑涂地。以张绣的仇恨,一听来归,握手欢宴,封官晋爵(参考一九九年十一月)。以许攸的狂妄,得到投奔消息,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脚出迎(参考二○○年十月)。以陈琳的恶毒攻击,为了爱才,也都宽恕。假使能用待三人者待张松,张松一旦倾心,益州天府之国,便入掌握,岂有刘备立足之地?

  胜利能使人头昏,权力膨胀能使人大脑像滚水一样沸腾。曹操尚且如此,何况泛泛之辈?英雄豪杰,甚至任何一个前途如锦人物,最容易犯的一项致命错误,就是沾沾自喜。在获得决定性胜利,或掌握决定性权力之后,对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往往产生过高的评价──忽然间忘了自己是谁。伟大事业之不能完整,奇蹟之不能保持,原因在此。岂只可惜,更为可悲!


  自明本志令

  二一○年十二月,曹操发表自明本志令。

  曹操这项自明本志令,光明磊落,字字真挚。他坦率的承认:并不是从小就胸怀大志,而是时势推演,才把他推上高位。而既被推上高位之后,他就等于骑到猛虎背上,到死才能下来。他坦白的说明他面对的困局,这是专制政体特有的困局,任何人都无法突破,那就是:他不能放弃军权。韩信、韩馥等人的命运,都是活生生的前车之监。

  大多数政治性文告,都是虚情假意,说些谎话、大话、空话。自明本志令之可贵,曹操之可爱,就在于有异于此。


  何以有此记载

  东汉王朝自从迁都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以来(一九六年八月迄今),皇帝(十四任献帝)刘协不过只端坐他的宝座而已,左右侍从和武装卫士,全是曹家班的人。参议官(议郎)赵彦,常向刘协陈述时势及对策,曹操大感厌恶,于是诛杀赵彦。后来,曹操因事在金銮宝殿参见刘协,刘协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遂说:「阁下如果愿意辅佐我,感激不尽;如果不愿意辅佐我,求你开恩,放我一条生路。」曹操脸色大变,频频行礼,请求告辞。旧有制度:身为三公,而又兼武装部队统帅时,每逢朝会,都由虎贲武士,手执利刀,左右挟持入殿。曹操既出,回顾左右,汗流浃背,从此不再参见。

  三公官位,已够崇高,三军统帅,更是大权在握。晋见皇帝时,皇帝却教虎贲武士,手执钢刀,在两旁挟持。对东汉王朝这种传统制度,我怀疑它的存在。

  胡三省注释说:「惧其为变」,简直不知所云。平常时期,三公统帅,都是皇帝亲信,根本不会「变」;非常时期,该三公统帅如果要变,像梁冀、董卓,岂容你钢刀挟持?曹操是何等人物,他如果乖得像一个婴儿,任你钢刀挟持,岂不早就身首异处?仇家也好,政客也好,何必玩「衣带诏」那一套?而刘协又何至哀哀求告,只要一点头,曹操就会当场身首异处。

  而且,既然皇帝所有侍从卫队,都是曹家班的人,虎贲武士更关系性命,怎么会由非曹家班的人担任?所以,即令双刀加颈,曹操也不会汗流浃背。皇帝权力衰弱时,无力如此,皇帝权力强大时,不必如此。而何以有此记载,令人不解。


  宛县屠城

  二一九年,东汉王朝(首都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征南将军曹仁攻陷叛变的宛县(南阳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南阳市),屠城。

  宛县(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受不了暴政的逼迫,才铤而走险,群起反抗。假定历史上有过顺天意应民心的军事行动,侯音领导的此次抗暴军,正是顺天意应民心。

  曹仁击破抗暴军之后,不但诛杀义军,而且屠城。千万老弱丁壮、妇女幼儿,在政府军刀锋下,化成一堆血肉。历史上,不断出现的「人相食」场景,说明中国人的苦难。而不断出现的「屠城」悲剧,说明暴君暴官内心的卑怯残忍。使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羞耻和愤怒。然而,更感到羞耻和愤怒的是,屠城之后,暴政依旧。


  曹操畏战

  关羽大军包围襄阳(湖北省襄樊市),曹操亲自统率大军,从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出发,南下援救曹仁。臣僚一致认为:「大王(曹操)如果不立即行动,可要注定失败。」只有高级谘询官(侍中)桓阶提出异议,说:「大王(曹操)认为曹仁等人能不能处理当前的困境?」曹操说:「能。」桓阶说:「大王是不是恐怕曹仁等二人(另一人是襄阳守将吕常)不尽全力?」曹操说:「不是。」桓阶说:「那么,你为什么要亲自出马?」曹操说:「我恐怕敌人太多,曹仁等力量不够。」桓阶说:「曹仁等被困在重围之中,所以死守孤城,没有二心,只因有大王在外作为声援的缘故。他们居于非死不可的险地,一定有拚死求生的决心。在内有战死之志,在外有强大的声援。大王控制六军,不立即发动,是显示我们有的是多余的军力。为什么忧愁失败,非亲自出征不可?」曹操认为他的分析有理,遂驻军摩陂(河南省郏县东)先后派出殷署、朱盖等十二个梯次部队,增援徐晃。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君王,他只苦战七年(前二○八至前二○二),便取得全国统治权。刘秀则苦战十五年(二二至三六),才统一天下。曹操是一位最艰难的创业英雄之一,他苦战了三十年之久(一九○至二一九),不过使北中国粗定而已,政权并不稳固,仍需要他南征北讨。纵是钢铁好汉,经过三十年艰辛,也都磨损,何况肉体人身?曹操攻击张鲁时,仰望高山峻岭,就有一种胆怯的悔意,阴差阳错取得胜利后,对于唾手可得的益州(四川省及云南省),已鼓不起兴趣,留下「得陇望蜀」一句著名成语,为自己遮羞(参考二一五年七月)。

  樊城之围,竟使他考虑到迁都,可看出情势严重,然而他虽不断派出援军,自己却迟迟的没有积极行动,救兵如救火,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十年之前,不可能如此反应。

  尤其可注意的是两位智囊的高论,劝阻向益州进军的刘晔,最初竭力坚持,认为刘备不堪一击;然而七天之后,却忽然又认为刘备安如泰山,不可动摇,何以转变得如此之快?而桓阶更是奇妙,竟肯定不必往救,只要遥作声势,就可胜利。公孙瓒地下有知,当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