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白话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这样每年可以从断头台上〃节省〃三千人。这个动议虽然由于肉刑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不了了之,但魏国对此的努力可见一斑。东吴对此也有非常行动,卫温等人出海就是为了抓壮丁。蜀汉的大赦,应属于同样的性质。蜀汉人口变化的过程不详,这里仅按照现有的史料进行个推测。《晋书?地理志》记载:刘备称帝,约有户口二十万,人口九十万,这与夷陵之战时蜀汉七万大军的估计基本吻合。根据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刘禅的诏书(实际为诸葛亮所作,刘禅拿着念而已),蜀汉有军队二十万。按照军民十比一的极限比例,蜀汉此时至少有二百万人口。当然,这个二十万就象赤壁时曹操的八十万一样仅仅是声称,不会真实。但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亲率十万大军,而国内必然会有少量留守部队来估计,当时蜀汉的人口应在一百一二十万左右,人口得以恢复是事实(注1)。然而,蜀汉亡国时人口状况白纸黑字,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可见从此后蜀汉人口在下降。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频繁的大赦,多半是其恢复人口的一种非常手段,因此费袆对于孟光的指责只能〃知错不改〃。另一方面,人口的下降反映的是蜀汉内政的恶化。姜维北伐,从来没有过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每次都是〃数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蜀汉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在这样的困境中,姜维于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再度北伐。《三国演义》中称其“欣然”上表,不知道“民有菜色”时他怎么能“欣然”的了?被邓艾击败于侯和后,姜维退往沓中。这一败后怨声载道朝野鼎沸,黄皓诸葛瞻(诸葛亮子)等人有了解除其兵权并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其为全军首领的动议(注2)。从此姜维不敢回成都,当年十月起以屯田为借口驻扎在了沓中。蜀汉的北伐,至此全部结束。 
  与蜀汉衰落相对应的,是东吴无休止的内讧。孙亮自从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临朝听政以来,大权一直掌握在大将军孙綝手里。他不满于孙綝专权,经常故意拿一些难题来纠缠这位大将军。孙綝受不了,干脆告了个病假回家,免得在庙堂之上出洋相,实际上却把自己的兄弟心腹都安插在要害岗位上,在家里遥控政局。这种把戏当然让孙亮更加愤恨,他暗中和孙权长女鲁班公主(全琮妻)以及太常卿全尚等人谋划,要除掉这个〃大将军〃。孙亮最担心的,就是全尚,因为他妻子是孙綝的姐姐。很不幸,事实被他言中,全尚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将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位全夫人立刻就告诉了孙綝。九月,孙綝发动政变,废孙亮为会稽王,并将鲁班公主发配豫章,将全尚发配零陵(后来杀害)。和魏国一样,他也不得不另找个新人来做皇帝。十月,孙权的儿子孙休即位,成了东吴的新任君主。 
  和他的前任孙亮一样,孙休对这位横行霸道的大将军孙綝也是相当提防,但表面上还是相当地宠幸。他升孙綝的官为丞相、荆州牧,封地增加到五个县,并将其党羽也都一一升官。然而,暗地里他却和自己的老朋友张布濮阳兴二人图谋。张布推荐了老将丁奉后,他们设计于腊月朝会时诛杀孙綝。 
  和诸葛恪一样,孙綝在大难临头时也有些坐卧不安。到了朝会的日子,他一如既往地称病不去。孙休派使者去请,翻来覆去十几次。孙綝不得已,只好前往。进宫前,他嘱咐自己的部下,如果有什么变化立刻举火,我就知道了。他刚刚进去,外头火就被点起来了,里面的他也被张布丁奉的手下一根绳子捆了个结实,然后斩首灭族。此后,孙休将被孙峻孙綝兄弟杀害的诸葛恪等人一一平反,同时任命张布为左将军,濮阳兴为丞相,把朝政都交给这两人。自己则闲览群书,竟自吹自擂说自己对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张布濮阳兴二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您知道吗? 
  东吴的宫廷总算从腥风血雨中恢复了平静。东吴的国力本来就不算丰厚,哪里还经得起翻来覆去地折腾?吴蜀内讧之后,就是魏晋的独舞,三国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司马昭自从平定淮南叛乱以来,魏国朝廷屡次要给他加官进爵,还要加九锡,都被司马昭推辞。但表面上的谦逊之下,却是事实上的权力越来越巩固。曹髦对此忧心忡忡,景元元年(公元260年)五月,他终于忍不住了,找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忍无可忍,今天你们和我一起去拼了!〃这三个人吓了一跳:〃司马氏掌握重权,不是一两天了。朝野四方都效忠于他。宫里的侍卫武器短缺,您凭什么和司马昭决斗?万望您三思。〃曹髦拿出自己写好的诏书:〃我意已决!〃然后,带着宫里的侍卫和太监,呼啦啦地就冲出了宫门。 
  王沈王业两人害怕自己会因此倒霉,立刻去告诉了司马昭,叫王经一同去时被其拒绝。司马昭命令中护军贾充带人去应战。这样的乌合之众,当然不会被司马昭派出的精兵放在眼里,唯一有点忌惮的是手握宝剑的天子曹髦。太子舍人成济看到大家有点动摇,自己也有点心虚,回头问贾充:“怎么办?”贾充当即冲成济一通大喊:〃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你还问什么!〃成济立刻向前刺杀曹髦,自以为为司马立下汗马功劳的他然后就得意洋洋地开始想象封赏了。 
  他没想到,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大吃一惊。《资治通鉴》中有关司马氏的记载,凡是有争议的地方几乎全都采用了不利于司马氏的说法,这里仍然记载司马昭大吃一惊,看来司马昭的本意,大概是象曹芳一样,换一个傀儡就行了,如今事情闹大也出乎其意料。人命关天,何况杀的是皇帝。司马昭的叔叔太傅司马孚急急忙忙赶到现场,趴在曹髦的死尸上大哭:〃陛下被杀,是我的责任啊!〃司马昭立刻召集群臣商议。陈泰说:〃只有将贾充斩首,才能平息民愤。〃司马昭沉吟良久:〃再想想别的办法。〃陈泰回答:〃只有比这更厉害的了。〃司马昭再不说话。 
  司马昭首先以太后的命令,将高贵乡公曹髦废为平民,然后以平民的礼节下葬。后来由于司马孚的请求,实际上以王礼下葬。然后,司马昭先将王经灭族,再以大逆不道为由,将成济兄弟灭族。六月,司马昭派司马炎迎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为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一场政变如此平息。 
  和前几次宫廷政变不同,这次上乱下不乱,并没有导致四方的震动。两年后的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召集群臣商量进兵灭蜀的事宜。没想到,大家都持反对意见,连征西将军邓艾都反对他这个计划,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同。司马昭明告大家:〃自从平定寿春的叛乱以来,休养生息已经六年,为的就是平定两边的叛逆。吴国广大而气候潮湿,不如先征服巴山蜀水。三年后,再顺江东下,水陆并进征讨江南。如今估计蜀汉兵力九万,守备成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下四万,其他的不过五万。如果能在沓中先纠缠住姜维,令他难以分兵向东,然后大军直指骆谷,趁其空虚而直取汉中,就刘禅那两下子,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哪有不亡国的道理!〃于是,他将自己的主簿师篡派去当邓艾的司马。同时,他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一带。灭蜀之役开始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 
  司马昭大举攻蜀的消息,当然传到了东吴。当时就有人等着看笑话:〃司马氏当政以来,四方的叛乱接二连三。如今又要自不量力地远征,不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赢!〃襄阳人张悌(东吴的最后一位丞相)对此却忧心忡忡:“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忧也。” 
  注1 东汉末年,鉴于沉重的人头税制度,隐瞒户口成风。因此史料中记载的人口增减并不仅仅是实际增减,有时是整理出〃黑户〃的结果,即仅仅统计上的增减。曹操在攻克邺城后改人头税制为户调制,清查〃黑户〃也是目的之一。 
  注2 关于这一点,由于阎宇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