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46黑塞:荒原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问姑母:“为什么他要说,这里味道不错?”
  我的姑母有时颇能猜测别人的心思。她回答说:“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们这里整齐干净,生活和善规矩,他很喜欢这种味道。你看他那神气,好像他许久以来已经不习惯于这种生活,而同时又需要这种生活。”
  我心里想,那好吧,随他的便吧。“可是,”我对姑母说,“如果他已不习惯这种整齐规矩的生活,那该怎么办呢?要是他邋里邋蹋,把什么都弄脏,晚上喝得醉醺醺的回家,你怎么办?”
  她哈哈笑了一声,说:“看看再说吧。”于是我也就没再说什么。
  事实上,我的担心完全没有什么道理。这位房客虽然很任性,生活又没有规律,但是他并不令人讨厌,也不碍我们的事儿,到今天我们还牵记着他。不过在心灵,他却常常使我们两人——姑母和我——不得安宁,坦率地说,直到现在,我一想起他心里还总是无法平静。我有时候晚上睡觉时会梦见他;他在我的心里变得可爱起来,尽管如此,但只要想起他,想起有过他这样一个人,我就感到不安。
  陌生人名叫哈里·哈勒尔。两天以后,一个车夫送来了他为东西。其中有一只皮箱很漂亮,给我的印象颇深;还有一只大箱子,分成好多格儿,看来,这只箱子已经游遍五大洲,因为箱子上贴满了许多国家、包括远隔重洋的许多国家的不同旅馆和运输公司的标签,标签已经退色发黄。
  接着他自己也来了,我逐渐和这位奇人熟悉起来。开始,我并没有主动去接近他。一见面我就对哈勒尔很感兴趣,但在最初几个星期,我没有采取任何步骤主动与他接触,和他谈话。不过,我得承认,从一开始我就注意看他,有时趁他不在还进了他的房间,我完全出于好奇搞了一些间谍活动。
  关于荒原粮的外表,我已经作过一些描写。第一眼他就给人一个这样的印象:仿佛他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同寻常、才华非凡构人物,他眉宇之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那异常柔顺感人的神色反映了他内心生活非常有趣、极为动人,反映了他生性柔弱,多愁善感。每当人们和他谈话,他谈的事情超出常规俗套时,他便恢复他那奇异陌生的本性,自然而然地说起古怪的话来,我们这些人这时只好甘拜下风。他比其他人想得都多,谈起精神思想方面的事情时,非常冷静明达,显出一副深思熟虑、无所不晓的样子。说真的,只有那些真正才智出众而又不爱虚荣、不图锋芒毕露或者说不愿教训别人、不愿向以为是的人才有这种气质。
  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在我们这里最后一段时间的一句格合,这句格言不是用嘴说的,而是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当时,一比全欧有名的历史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到礼堂作报告,荒原狼本来无意去听,我好不容易把他说动,一起去听了这个报告。我们并排坐在礼堂里。报告人登上讲台,开始演讲此人颇有卖弄风雅、装腔作势的风度,这使那些以为他是某种预言家的听众人失所望。他先说了几句讨好听众的话,对这么多人出席听讲表示感谢。这时,荒原狼向我看了一眼,这短短的一瞥是对那些奉承话的批评,是对报告人人格的批评,呵,这是不能忘却、非常可怕的一瞥,关于这一瞥的意义简直可以写一本书!这一瞥不光是批评了报告人,而且还以它那虽然温和然而却带有致命的讽刺色彩置这位名人于死地。不过,这还是这一瞥中最最微不足道的一点。他的眼光与其说是嘲讽的,毋宁说是悲伤的,而且可说是悲伤之极了;这一瞥露出了他不可言状的失望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他坚信这种失望完全有理,失望成了他的习惯,他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这一瞥中包含的失望的光亮不仅把爱好虚荣的报告人的人格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讽刺了此时此刻的情景,嘲弄了观众,使他们失望扫兴,嘲弄了演讲的颇为傲慢的题目;不,远远不止这些,荒原狼的这一瞥看穿了我们的整个时代,看穿了整个忙忙碌碌的生活,看透了那些逐鹿钻营,虚荣无知,自尊自负而又肤浅轻浮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表面活动——啊,可惜还远远不止这些,这眼光还要深远得多,它不仅指出了我们的时代、思想与文化都是不完美的,毫无希望的,而且还击中了全部人性的要害,这一瞥在短暂的一秒钟内雄辩地说出了一位思想家,也许是一位先知先觉者对尊严,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的怀疑。这眼光似乎在说:“看,我们就是这样的傻瓜!看,人就是这个样子介顷刻之间,什么名誉声望、聪明才智、精神成果,什么追求尊严、人性的伟大与永恒等等,等等,统统都崩溃倒塌,变成了一场把戏!
  写到这里,我已经提前叙述了后面的事,而且违背了我原先的计划与意图,大体上已经把哈勒尔这个人的特点告诉了读者;原先我打算慢慢地叙述我们结识的过程,从而把他的全貌展示在读者面前。
  我既然已经叙述了他本质的特点,那么现在继续讲述哈勒尔那神秘莫测的“异常性格”,详细报告我如何感觉并认识这种异常性格和这种无限而可怕的孤独的原因及意义,就纯属多余的了。在报道时,我自己尽量退居幕后。我不想阐发我的信仰,也不想讲故事或进行心理分析,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亲眼目睹的事,为大家认识这位给我们留下荒原狼文稿的古怪人的面目贡献一份力量。
  当初他一进我姑母家的玻璃门,像鸟儿那样伸出脑袋,称赞房子里的气味很好时,我就注意到他身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我本能的反应是厌恶。我感觉到(我姑母虽然与我不同,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也与我有同感)这个人有病,觉得他患有某种精神病,是思想或性格方面的毛病,我是个健康的人,本能地要防范抵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的防范抵御逐渐被同情所取代,看到这位时时感到痛楚的人处于无限的孤独立中,他的心灵正在走向死亡,我便对他产生一种深切的同情。在这段时间里,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位受苦者的病根并不在于他的天性有什么缺陷,恰恰相反,他的病根是在于他巨大的才能与力量达不到和谐的平衡。我认识到,哈勒尔是一位受苦的天才,按尼采的某些说法,他磨练造就了受苦的天才能力,能够没完没了地忍受可怕的痛苦。我也认识到,他悲观的基础不是卑视世界,而是表现自己,因为在他无情鞭挞,尖锐批评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
  写到这里,我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补充说明几句。我对荒原狼的经历所知不多,但我有充分的理由推测,他曾受过慈爱而严格虔诚的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的基础就是“摧毁学生的意志”。但是,这位学生坚韧倔强,骄傲而有才气,他们没有能够摧毁他的个性和意志。这种教育只教会他一件事:憎恨自己。整整一生,他都把全部想象的天才、全部思维能力用来反对自己,反对这个无辜而高尚的对象。不管怎样,他把辛辣的讽刺、尖刻的批评、一切仇恨与恶意首先向自己发泄;在这一点上,他完完全全是个基督徒,完完全全是个殉道者。对周围的人,他总是勇敢严肃地想办法去爱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不去伤害他们,因为对他说来,“爱人”与恨己都已同样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中。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也必憎恨他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孤独和悲观绝望。
  不过,现在不是叙述我的想法的时候,我该讲讲实际情况了。我通过“间谍活动”以及姑母的介绍,知道了哈勒尔的一些初步情况,这些情况都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很快就看出来,他爱思考,爱读书,没有什么切切实实的工作。早上他在床上迟迟不起,常常要到中午才起床,之后便穿着睡衣从卧室走到客厅里。客厅很大,很舒适,有两扇窗户;他搬进来没有几天,客厅就变了样子,和其他房客住的时候完全不同了。房子里的东西满满的,而且越来越多。墙的四周挂着许多图片,贴着许多素描;有的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它们常常被更换。客厅里还挂着几张德国某小城的照片,颇有南方情调,这显然是哈勒尔的家乡;照片之间挂着一些水彩画,后来我们才听说,这些画都是他自己画的。另外还有一张一位漂亮的年轻妇女或年轻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