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作者:何木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他看见宫中警卫手里拿着荆条,这是一种浑身长满了刺,打在人身上能让人求死不能的东西。太子叫过来警卫的头人,问道:〃你们拿着这东西做什么?〃   
  警卫头回答:〃用来驱逐宫外的闲人。〃   
  太子摇头,〃驱逐人可以用嘴巴,何必用这种东西呢?〃   
  警卫头又回答:〃殿下,这是历来的规矩。〃   
  这种规矩其实可以解释为:谁手里有大棒,谁就是强者,强者手里必须要有大棒。   
  太子回到宫中,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他找到警卫头,道:〃其实你们可以换成小木板子。你们用它无非是驱逐闲人,而不是杀人。〃   
  警卫们后来就把手上的荆条换成了小木板,每个人手里拎着一块板子,看上去很滑稽,但太子却觉得,木板不能伤到人,即使滑稽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昭明太子吃饭时经常会发现碗里有苍蝇之类的小虫子,他就偷偷地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盘子边,不让人知道。因为他不想为此而让厨师知道自己失职而担惊受怕。当时宫中流行赌博,即使是小孩子也对赌博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梁武帝为了制止这种行为,就立下严酷刑法,一旦捉到赌博之人,就处以极刑。昭明太子知道后,跟手下人说:〃这些人虽然赌博,但他们用的是自己的钱,并没有侵犯公家财物,刑罚如此严酷,似乎与人情不符。〃 
  过不久,他又跟父亲提到此事,梁武帝表示赞同,并让他修改惩罚限度。太子下令:老百姓赌博判徒刑三年,士人赌博免官。他将以前法令上规定处死刑的都改为无期徒刑,自此以下都减刑一半。 
  这些事情被明明白白地记载在昭明太子的传记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些事情到底有无,而是想告诉人们一件事情:昭明太子之死无论是对梁朝还是对历史,其实都是一个很不小的损失。 
  但为什么仁义之人往往早死,而继之而起的人大都以不仁不义著称于历史呢?如果说好人不长命,那么,为什么这句话偏偏要落到昭明太子的身上,而不是别的好人身上?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昭明太子之死导致了他后来的儿子不能被立为皇太孙,不能继承梁朝大统。有人说,这是因为昭明太子与父亲的那场坟墓事件。但我们再重新分析一下梁武帝这个人,就能明白,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昭明太子的儿子那时还小,作为并不昏庸的梁武帝来讲,小孩子不足以托大任。 
  我们说这一点,无非是想说明,昭明太子的仁义在信佛的梁武帝那里是被认可的。昭明太子的死让这位皇帝无所适从,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孙辈里能否还会有第二个萧统,他只是知道,一个优秀的接班人就这样消失了,留给他的只是萧统的仁义道德和文采风流。 
  公元520年,梁武帝萧衍为扩大佛教的影响,亲自登台宣传佛家教义。昭明太子也随之信仰佛教,并读遍了佛教经典。并且在宫内建立慧义殿,作为集会之所。他还招引一些著名僧人谈佛论禅。 
  因受儒家思想影响,太子特别喜欢与有才学的人交往,他常常和文人学士一起讨论典籍,谈古论今,还著书写文章。到522年时,萧统诗文的数量已经不少,许多文人学士都要为他编纂文集,而萧统只命刘孝绰编定他的文集,并且让他写了一篇序。    
  我们一谈到昭明太子,就会想到《昭明文选》,这是因为这部书对后来的文人们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唐朝时就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也就在522年,《昭明文选》开始编选,到他母亲死时,足足用了五年时间。当时萧统藏书近三万卷,许多著名文人学士都聚集在他身边,太子特意建造了〃乐贤堂〃,让画师把当时一些著名文人都画出来,挂于堂中。无数的文人为他编选《昭明文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群文人在一起,自然就会有矛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弊端。萧统却很善于处理身边文人学士中的矛盾。有一次,刘孝绰作为廷尉正,携妾入官府,但却把自己的老母亲留在了原来的宅子里。当时御史中丞到洽就参奏了刘孝绰一本。刘孝绰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弟弟一听有人欺负哥哥,就大笔一挥,写了一封信,信里列举了到洽令人不满的十件事,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到洽的鄙视。同时另写一本呈奏萧统。萧统接到之后,看也不看,就叫人把信烧毁了。刘孝绰兄弟俩和到洽见太子如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文人如此,但对其他贵族,萧统却常常给其以难堪。萧统喜爱山水,于是就在玄圃中建造亭馆,与身边属员和文人学士游宴其中。有一次,他于后池泛舟,番禹侯大谈此间当奏女乐,太子不答,却吟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搞得这位侯爷不声不响,脸红耳赤,下船走了。 
  事实上,萧统在东宫二十年,从来就没有畜养歌舞伎人,梁武帝曾赐给他一支太乐女伎,不久,这些人就被太子送了回来。   
  》 》 》 昭明太子死后   
  昭明太子死后,其弟萧纲被立为皇太子。事实上,萧纲被立为太子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大通三年(529年),昭明太子的〃墓地事件〃不久,萧纲就被梁武帝征入朝。这个时候,昭明太子就跟左右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和弟弟萧纲下棋。后来,我以班剑授之,弟弟就走了,难道这预示着我将太子之位让与他了?〃 
  这个梦是否真的是昭明太子所做,已经没有探讨的必要。梁武帝在这个时候招萧纲入朝,在昭明太子看来,就是要废他而改立弟弟为太子。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个不知有无的梦只不过是他把这种〃认为〃说给大家听罢了。 
  昭明太子死后,梁武帝却又招其子、时任南徐州刺史的萧欢入京,据史料载:梁武帝〃欲立以为嗣〃,但一个月后,又将这个孙子〃遣还镇〃,而确定以萧纲为嗣。梁武帝给出的理由是:因天下未安,择嗣须重贤德,故效〃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伯邑考为周文王长子,文王以次子姬发贤而越次立嗣,是为武王。但这种情况在封建正统国家是很少出现的,但在梁朝却出现了。正常情况来讲,按照封建礼法,萧统死后,以〃世嫡孙〃萧欢为嗣,于义为顺,那么,立萧纲为嗣就属于〃越次〃之举,梁武帝很担心这样做会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动,就援引周文王之例,来说明这是一个必要的非常决定。 
  我们暂且不讨论梁武帝立萧纲的理由是什么,或者如他所言,必要立一有德之人,或者如野史所云,是因为嫉恨萧统在母亲坟墓前做的好事。我们只是想说,萧统死后,无论立谁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萧统太优秀了。从发生的事件来看,也的确如此。萧纲虽被确立为太子,但他作为储君的合法性问题并未就此了之。萧统的仁德之名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况且,许多人也知道了坟墓事件本是别人的诬陷,他又那么早地死去,同情他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更引起了许多人内心的不平。 
  历史记载:〃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赴宫门,号泣满路。〃现在看来,这种气氛确实是有点不寻常,大家对他的感情比对皇帝还要深。让萧纲恼火的是,自己继承太子之位从外人看来,似乎是从萧统儿子萧欢手中抢来的。这就更容易使许多人的不平心情变得愈发强烈。 
  基于以上原因,尽管梁武帝为立萧纲为皇太子之事找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朝野仍然〃多以为不顺〃,《南史·梁武帝诸子传》更记载为:〃帝既废嫡立庶,海内口尊口沓。〃     
  曾为萧纲晋安王主簿的周弘正也特地奏记萧纲,劝他谦让。甚至到后来乱臣侯景叛乱的口号就是〃次当支庶,宜归正嫡〃。梁朝自昭明太子死后的政局始终不稳,完全可以归罪为昭明太子。 
  梁武帝精力充沛,一生共有八个儿子,依次为: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这八个儿子里除了昭明太子萧统和三儿子萧纲还算人以外,其他几位都不成器。第二个儿子萧综生时被封为豫章王,有一天,不知道他抽什么风,怀疑自己的爹不是梁武帝,就收拾了一下于525年逃到了魏国。梁武帝大怒,削其爵夺其封,撤除属籍。 
  昭明太子死后,自然萧纲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如前所言,这样的立嗣法违反了惯例,引起了太子诸子和萧纲其他兄弟的不满。大家都以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