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地中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说:“这是头一次,我见到从大陆来的中国人。中国很神奇,我很想到中国去旅行。我挣够了钱,一定会去的。” 

  姜云松想起刚见面时她的自我介绍,就问:“你在哪个公司工作?” 

  “我父亲的出租汽车公司。” 

  姜云松似有所悟:“你在帮你父亲做事。” 

  “不是的。我为我自己工作,我已经十九岁了。我父亲发给我工资,我是他的一名普通雇员。” 

  她的回答让姜云松心里一怔。他想起以前在学校时,玛丽琳娜和好几个法国同学都跟自己说过,他们十八岁开始就离开父母谋求自立。当时,自己以为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这位稚气未脱的白人姑娘,他真实感受到民族理念之间的差距。 

  从埃克斯城到核能研究中心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汽车沿着迪朗斯河行驶。 

  迪朗斯河是法国南部大河罗讷河的支流。与法国北部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同,这里阳光充足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路边的植物不像巴黎地区那么茂盛,经常露出砂石的地面,蓝灰色的岩石嶙峋峥嵘。山崖上覆盖着丛丛松树、刺桧和岩蔷薇混杂生长的林木。半道上,他看到一座铁索吊桥跨在湍急的河流上边,两岸陡崖秀木,景色迷人。 












  那位姑娘把姜云松送到核能研究中心大门外,就跟他告别了。 

  姜云松独自站着,观察慕名已久的科塔核能研究中心。 

  墨绿色油漆的铁栅栏大门,两旁铁丝网伸向两侧的丛林,大门上横着一根黄黑相间的标志杆,右侧有一座米黄色的平房。他知道那是警卫门房,就把皮箱和旅行袋往里提去。 

  他刚把行李提进屋,未曾想到一进门就是一排排的铁架子,上边是一块块插着考勤卡的铁皮盒。他提着笨重的行李冷不防碰到这些路障,仓惶之中皮箱碰到了一排架子,结果那些考勤卡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噼哩啪啦响开来。他急忙上前摁住那排架子,没想到却碰响了另一排。 

  看到他的狼狈相,门房里那个穿着笔挺蓝制服的警卫狠狠瞪了他一眼。 

  姜云松把行李放好之后,还得硬着头皮找那个警卫。那警卫看了他交付的全部文件后告诉他,进门一直往里走,右手就是办公楼。 

  姜云松谢过警卫,把行李留在警卫房,独自往里走去。 

  研究中心的主通道很宽阔,路两旁长着稀疏的松树、栎树和不知名的杂木。他在办公楼二楼紧挨楼梯的房间找到了外事处长的办公室。 

  外事处处长皮埃尔·杜邦三十开外,个头儿较高,浅棕色头发,棕褐色眼睛,胡子刮得光光的,是法国北方人。他高兴地握着姜云松的手说:“你是到这里工作的第一个中国人,姜先生。希望我们研究中心,会在将来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寒喧完毕,他立即坐下来挺直了身子,一分钟不浪费地向姜云松介绍核能中心的概况。他建议姜云松今天先安排好生活,明天到能量工艺研究室去。 

  谈完程序规定的内容,他领姜云松到核能研究中心主任阿曼里的办公室。 

  按理对一个来核能研究中心学习的人员,是没有这种礼遇的。姜云松推测,这是黄处长和小梁为他亲自来这里联系的缘故。 

  见过阿曼里,杜邦看一眼桌上的一张纸,立即拨电话叫司机送姜云松去宿舍。姜云松看出,他是照着那张纸规定的内容办事。 

  半个多钟头,全部程序履行完毕,姜云松立即往回返,一分钟没有耽搁。这种高效而刻板的工作方式,给他留下良好印象。 

  后来有一回,姜云松要跟杜邦一起外出参加活动,下完班到他的办公室找他。 

  他看见姜云松来了,立即把桌上的文件收拾起来锁入抽屉里,说:“走!” 

  姜云松见了,就说:“你的工作很努力,杜邦先生。” 

  他表情严肃地说:“人家付钱了,我得把事情做好。” 

  姜云松心里一愣,拿了钱就得干好活儿,市场经济商品等价交换的理念,渗透到西方人的骨子里。既没有慷慨激昂的大道理,也没有糊弄事儿混日子的现象。 

  核能研究中心的宿舍区在埃克斯城的北边,姜云松在宿舍区管理处领了住房的钥匙,还向管理处租了一辆带摩擦电照明的自行车。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在埃克斯城附近活动了。 

  姜云松住的房间属于最廉价等级的,为一个带淋浴间和洗脸池的卧室。 

  在他这一层楼中有公用的电视音像间、厨房、洗衣房和厕所。一层楼只住十来人。厨房相当大,连着一个摆了三张饭桌的小厅。实际上,在这里做饭的人没几个,感觉很宽敞。 

  楼前还有足球场、网球场,只在周末才有人玩,平日很安静。 

  在公用厨房里,姜云松见到一位法国太太。 







十一




  他看到她手里拿着跟杜邦一样的文件,也是按程序办事儿。 

  杜邦刚才已经告诉他,她叫梅津太太,是研究中心一位专家的夫人。 

  科塔是法国最重要的核能研究中心之一,世界各国不少核能专家在这里协作。为此成立了国际俱乐部,是外籍人员的业余组织。她就负责协调组织国际俱乐部的活动,也帮助解决外籍人员生活上的问题。 

  梅津太太年纪四十左右,典型的白种中年妇人体态,身材高大而苗条,穿着浅咖啡色的丝质连衣裙。尽管由于年纪眼角已经出现了皱纹,但上挑的细眉和高而直的鼻梁,说明了她年轻时的风彩。 

  她扬起细眉,兴奋地对姜云松说:“你是第一位来这里的中国人,姜先生。我们很愉快地知道有中国人要来这里,中国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国家。” 

  姜云松听了好高兴:“希望今后能得到你的关照!” 

  她笑着说:“我丈夫到日内瓦去了。他回来,我们将很乐意在家里接待你!” 

  姜云松立即回道:“非常荣幸!” 

  她向姜云松介绍了宿舍楼内的各种设施。 

  研究中心的国际俱乐部,为公用厨房配备了各式各样的炊具,电炉、烤炉、电冰箱、杯盘碗锅,还有大把的刀叉。姜云松看了一下,还差一样——自己从国内带来的竹筷子。 

  各国人员一起做饭便于相互交流,他觉得这样安排很不错。学习期满,还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烹饪手艺,一项意外的收获。 

  第二天早晨,姜云松坐核能研究中心的班车去上班。 

  班车从他们的宿舍区出发,沿途经过一些居民点,陆续有些散居的职工上车。 

  姜云松看见每位上车的人,都很礼貌地跟已经在车上的同事们一一握手问好。看到人人彬彬有礼的神态,他心里琢磨,这礼节虽然有点儿麻烦,人们一日之始就以友好的姿态开端,难怪自踏上法国的国土以来,还没碰到直着脖子吵架的。 

  姜云松先到研究室主任杰克·布朗先生的办公室。 

  布朗先生蓄留着小胡子,身材高大,蓝眼珠尖鼻子,头发已经花白,衣着整洁胸挺背直,一副绅士风度。姜云松敲开门时他正一脸严肃地向一位恭顺的金发女秘书布置工作,见姜云松进来马上挂起满脸的笑容向他点点头,然后又板着脸跟秘书讲话。姜云松感觉出,这是出于一种教养和礼貌。 

  姜云松静静地站在稍后的位置上,等候布朗把最后的几句话向女秘书说完,在秘书离开时谨慎地上前向他问好,并且明知多余地向他自报姓名。 

  布朗从办公桌后边走出来,跟他握完手让他在桌前的椅子上坐着,随后返回桌后重新坐下,微笑寒暄几句马上神态严肃地向他介绍研究室的概况。 

  半小时讲完了。布朗说,今后姜云松就在温默罕先生领导的回路试验组工作,具体的工作任务由温默罕先生安排。 

  跟布朗不同,科研组长雷蒙·温默罕先生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 

  他中等身材,长得健壮墩实。一撮棕色小胡子横在高鼻子底下,说话一抖一抖。方形脸庞,棕黑色头发配着灰色的脸,无论是姓名还是长相都让姜云松觉得,他酷似欧洲人跟阿拉伯人的混血儿。 

  温默罕手里握着一个烟斗,褐色的眼珠不时闪着一种怀疑的目光,听到姜云松说希望参加核反应堆事故研究,哈哈大笑起来。 

  他抖着阿拉伯胡子说:“核事故研究!姜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