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泉石上流 石绍河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位。11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前往桑植县洪家关,瞻仰贺龙故居,参观贺龙纪念馆。毛副主席特地来到施工现场,询问贺龙桥被毁的详情和修复重建的情况。贺龙元帅的亲属对重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经过反复考察,重建贺龙桥工程决定由桑植县公路养护段实施。1998年11月12日,我代表桑植县人民政府与桑植县公路养护段段长王兆明签订了合同,并指定县交通局、县文物局为技术监督单位。县公路养护段接受任务后,挑选了技术过硬,具有丰富架桥经验的施工队,并由段长王兆明担任技术总负责。重建工作从1998年11月15日正式展开,施工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加班加点,日夜苦干。特别在抽水清基等关键环节上,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一干就是几个昼夜,有的累得在基坑边一坐下来就打瞌睡。贺龙桥原来的桥梁系木质,这次重建过程中,将承重梁改为仿木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桥墩上两只石狮被水冲走,工程队从永顺塔卧请来有名的雕狮石匠,精雕细刻了两只与其它六只石狮大小一样,模样一样的石狮。陈美林县长对重建工作十分关注,多次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深入工地检查质量,督促进度,在施工人员的努力下,重建工程于1998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一座按原貌修复的贺龙桥重新巍然屹立在玉泉河上。
  竣工那天,当地群众自发地来到桥头燃放鞭炮。
  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桥头立一石碑,真实简洁地记录这段历史。县文联主席余晓华受命撰写碑文,最后由陈美林县长审定。
  碑文如下:
  贺龙桥座落在贺龙故居门前玉泉河上。贺龙的曾祖父贺廷宰倡首建桥,后由贺龙的祖父贺良仕于1915年冬建成,名永安桥。1916年3月,贺龙刀劈芭茅溪盐局后,在桥头成立桑植县讨袁民军。
  1928年3月,贺龙、周逸群等带着中共中央指示回到洪家关,在桥头宣布成立中共桑植县委,并组成有3000余名官兵的工农革命军,4月,胜利地举行了著名的桑植起义。此后,人民易名为贺龙桥。1929年11月,桥被反动团防头目陈策勋烧毁。1937年秋,群众再建此桥。1940年5月,桥被洪水冲垮。1952年10月,桑植县人民政府拨大米5万斤,重建此桥,1953年1月15日竣工,正式命名为贺龙桥。
  1983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谢德萍题写“贺龙桥”牌匾。
  1998年7月20日,桑植普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桥被冲垮。
  人民十分重视贺龙桥的恢复。桑植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多方奔走,筹资建桥。于1998年11月15日动工,同年12月31日竣工。
  贺龙桥是一座革命的桥,英雄的桥,光荣的桥!
  特立碑刊表,以志纪念。

  在贺鹏飞将军家里进晚餐
  三月,风清日丽,春和景明。
  我们一行四人,受桑植县委、县政府的委派,专程到北京向贺龙元帅的亲属汇报洪家关贺龙铜像搬迁事宜。一下火车,安顿好住处,我们顾不上长途旅行的劳累,就与贺家联系。得到同意后,我们撂下电话直奔贺家。
  进得小院,出来迎接我们的是贺鹏飞将军的夫人冯璐女士。一进客厅门,身材魁梧的贺鹏飞将军一边与我们握手,一边连声说:“辛苦了!辛苦了!”正准备出门的贺将军坐下来,听我们简单汇报情况后说:“贺龙铜像搬迁的事,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要求,我们亲属完全拥护,没有丝毫意见,我们一定配合做好家乡亲属的工作。希望桑植县抓紧工作。我母亲薛明同志正在住院,我把你们介绍的情况给她说说。你们一路上很辛苦,有的是第一次来北京,有些地方该去看看。明天晚上到家里来吃饭吧!”
  第二天下午六时,我们按约再次来到贺鹏飞将军家。清明节将至,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安放在客厅里的贺龙铜像敬献鲜花,并按照家乡的风俗,以晚辈的身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刚刚下班归来的贺将军,换上一身便装,十分随和地来到客厅,和我们坐在餐桌前抽烟喝茶聊天。闲聊中,他问得最多的是家乡桑植的经济发展情况,他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欣喜,他为家乡的困难而着急。处处显示着将军对家乡建设的关心关注,传达着将军对父老乡亲的舔犊情深。
  开饭了。端上来的大多是桑植口味的家常菜。将军特意叮嘱厨师:要多放点辣椒。贺将军拿出两瓶老爹酒,风趣地说:“今天请大家吃桑植菜,喝湘西酒,看样子你们都是能喝酒的,我提议,你们几个撤去小杯,干脆用大杯吧!今天是家里,大家不要拘束。”并补充说:“按照家乡的习惯,吃饭没吃米饭,等于没吃饭。今天准备了很多米饭。大家不要急,先喝酒再吃饭。”
  贺将军风趣幽默,平易随和,我们没有了先前的拘谨,加上在北京能吃上这么可口的家乡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酒酣耳热之际,我们站起来向将军敬酒,他一一欣然接受,礼节性地抿上一小口。席间,厨师上了一道叫“东坡肉”的菜。贺将军指着“东坡肉”说:“这可是我家的名牌菜,肥而不腻,你们年轻人可要多吃呀。”说完,用勺子给我们碗里各挑了一块。后来,看我们都吃了三四块,贺将军慈祥地笑了:到底是年轻人,能吃能做呀!
  看到菜里放了那么多辣椒,我们便问:“这么多辣椒,将军能吃吗?”
  “能吃。老爷子(指贺龙元帅)特别能吃辣椒,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家里从来没有少过辣椒。”
  辣椒勾起了贺将军对家乡风味食品的美好回忆:家乡农家薰制的腊肉,又香又脆,特别是用松针烘得黄灿灿的那种,别提有多好吃。从腊肉说到家乡的香椿、酸胡葱,后来,又说到了家乡的和渣。贺将军说:“和渣可是好东西,老爷子特爱吃,每次和渣一端上桌,老爷子就两眼放光。”这些风味小吃都使将军念念不忘,津津乐道。
  我们一边喝酒吃菜(将军吃得不多),一边漫无边际的闲谈。从家乡的风味小吃谈到了桑植民歌。将军深情地说:
  “桑植是块神奇的地方。桑植民歌朴实自然,朴实中见伟大,自然中动真情。红军战士就是在一首首民歌的激励下,斗志昂扬,义无反顾,浴血杀敌的。”说完,将军和我们一起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门口挂盏灯》:
  睡到半夜深/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只听脚板响/不见人做声/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
  将军久久沉浸在金色的旋律中。
  我们告诉将军,全县人民正在唱响《桑植精神颂》,并把歌词大意向他作了说明。贺将军高兴地说:桑植精神就是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要代代相传。歌能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提高知名度。洪湖不就是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嘛,全国都知道洪湖。桑植战争年代出了那么多好歌,建设时期更应出好歌。
  我们从民歌又谈到一九九八年的抗洪斗争。贺将军关切地问:“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吗?”当得到确切回答后,他很欣慰,发自内心地说:“但愿家乡再也不要遭受水灾了!”这是家乡赤子对父老乡亲最真情的祈祷。
  我们同去的有位是贺将军的远房侄子。当我们已有几分醉意时,他突然向将军提出来:“大叔,我们还想喝一瓶酒。”将军忙说:“喝吧!喝吧!能喝就放开喝,这是家里嘛。”于是,我们面前又满满斟了一杯。将军见我脸上通红,关切地说:“小石酒量可能差一些,你们就对他照顾一点吧!”
  晚饭一直吃到九点十分。
  临别,贺将军给我们每人赠送一盒《贺龙元帅生平大型纪录片--铁血春秋》光碟。
  事后我们才知道,贺将军这是第一次在家里设宴款待桑植地方官员。

  送将军远行
  《人民海军报》消息: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七时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噩耗传到将军的家乡桑植,犹如惊天炸雷,恰似晴空霹雳。父老们不能接受,亲人们不敢相信,一遍遍追问:有没有搞错?
  事实就是这么无情!
  代表四十三万父老乡亲,我们飞赴北京,匆匆与将军唔上最后一面,替乡亲们送将军远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